明白这件事之后,我突然不焦虑了
读书的时候很努力,也够聪明,但是工作却不一定好; 一直埋头苦干,升职加薪却往往轮不到自己; 明明工作了好几年,为人处世还像个不谙世事的学生......
好像因为不能很好地适应,从「学生身份」到「职场人」身份的转换,于是工作很长时间,貌似也没有什么进步。
大多数人,会把这些工作上的不如意,归因于不成熟的「学生思维」。
在没有踏出校门之前,我们都缺少真正的社会阅历。
所以「学生思维」对社会的认知,往往来源于长辈的教导,和网络的影响。
学校与社会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环境。
拿社会环境的判断标准,去评价学校环境下的某种行为,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所以黛西今天分享这篇,就是想告诉大家:
进入社会后,不用着急摆脱「学生思维」,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你会轻松很多——
如何利用「学生思维」,更好更快,且不痛苦地过渡到「职场思维」。
有个中国人去美国旅行,恰巧遇到当地恐怖袭击:
枪响后,美国人立刻卧倒,快速寻找掩体。 中国人以为汽车爆胎四处张望,然后就被打死了。
袋鼠们认为这个人说的对吗?
我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什么是典型的学生思维?
在这个问题下,我看到太多的答案都是在借题发挥。
把自己当年在象牙塔中的不成熟,通通归结于「学生思维」。
一篇篇答案看过去,颇有种「学生=傻X」的即视感……,这在我看来,不但偏颇,更容易产生严重的误导。
如果说「学生思维」就是指学生的思维方式。
那哈佛大学的研究生,和三本院校天天打游戏挂科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方式会是一样的吗?
哪种算是学生思维呢?
回到刚刚说的那个故事,中国人被打死,只是因为长期生活在中国,完全不需要对枪击这么敏感。
如果他美国生活多年,也会自然的掌握如何应对枪击。
很多时候你不会,不是因为你笨、不上进,而是你不需要。
「学生思维」和「职人思维」最大的一点区别,就是对于有效人脉的理解。
一个学生要人脉有什么用?有那闲工夫不如多读书考个好学校来的实在。
所谓「学生思维」与否,只是所处的环境不同罢了,在不同的环境下自然会有适应环境的不同策略。
优秀的思维方式其底层逻辑只有一种——寻找当前环境下的最优解,并严格执行。
如果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还在上学,千万不要被这些内容影响心态。
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在年轻时,我们并不能很好的分辨这些,一下子被灌输太多信息,反而容易产生迷茫,进一步开始自我怀疑。
对年轻人来说,最可怕的事情就是自我怀疑。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你开始怀疑人生、患得患失、自我纠结时,会引发痛苦与内耗,便没有心力去好好学习了。
很多所谓的「人生经验」、「职场道理」并不一定适合你。
例如去私企上班,就用不到政府、国企环境中为人处世的经验,生搬硬套反而对你有害。
不用过早地去模仿那些教条式的道理。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白白浪费脑细胞去想这些,徒增烦恼对生活又毫无帮助。
社会上大多数人其成长靠经验驱动,做过的事情可以做的很好,但你要问原理是什么,他并不懂。
一旦脱离熟悉的环境,没办法利用过往经验,就不知道怎么办——这题他以前没做过啊。
人生有无数种答案,每个人情况都不相同。
别人分享的经验那么多,什么时候用,怎么用,哪些适合你,哪些不适合你。
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才有能力去思考、总结出属于你自己的答案,这远比听其他人讲道理更为重要。
并不是说其他作者的答案没有价值,而是你得明白——
这世界上不存在什么「学生思维」,做个好学生,本身就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好好学习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是极其珍贵的品质。
就算进入社会,在工作、生活中专心学习的人,不管他身处哪里,做什么工作,都绝不会是底层。
今天这个明星婚内出轨,明天那个老板破产跑路,这一切和你有关系吗? 刷手机收藏那么多「干货」,你现在还能记起来多少? 看着赏心悦目的美女帅哥直播,这些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帮助呢?
我们习惯用鸡汤、段子、搞笑视频、电子游戏去麻痹自己,借此暂时忘却现实中的烦恼,人非圣贤,这样做情有可原。
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明白,逃避无法解决问题。
做个好学生,训练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是年轻的你,最重要的使命。
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有所成就,最快的捷径就是学会「放弃与牺牲」——
放弃所有不重要的东西,牺牲安逸的生活与娱乐,集中全部力量去追求目标,才有可能梦想成真。
这话虽然听起来很偏执、狂热,却是最现实不过的道理。
当别人刷手机时,你在努力; 当别人在吃喝玩乐时,你在努力; 当别人谈情说爱时,你在努力。
你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就做这个阶段应该做的事情。
专注于眼前最重要的任务,把它做好、做精,这是成长最快的方式。
点个「在看」,让我们从最容易做好的事开始,一点点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