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穷人的思想家----国学六法(70)

2016-12-25 赵士林 赵士林文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c13115wa18y&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三、穷人的思想家

墨子更可贵的是,他关注天下苍生的重点是平民,是弱者,是最应该关心的穷人。

他是中国历史上专门为穷人说话的思想家。

荀子批评墨子,说他“蔽于用而不知文”(《荀子·解蔽》),意思是墨子这个人太强调物质功用,反对精神文化。还讽刺说墨子的一套是“役夫之道”,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讽刺墨子只能当蓝领的领袖,工会主席之类。荀子的讽刺倒证实了墨子是平民思想家。

墨子是个修养非常深厚的文化人,他哪里是不知道文化的魅力、文化的价值!他完全是从穷人、平民的基本生存需要出发,要求限制乃至取消贵族从物质到精神的高消费。其实,墨子绝不是一般地反对人类文化,他是主张先“用”后“文”,也就是首先保障百姓的生存权,然后再追求高层次的文化消费。因此他说:“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刘向:《说苑》)

饭总要先求吃得饱,然后才求吃得美;衣服总是先求穿得暖,然后才求穿得好。一日三餐都成问题,哪里会去想鲍鱼鱼翅?摊儿上的衣服都买不起的农民工,哪里会去想皮尔卡丹?

墨子之所以强调“用”,反对“文”,就是因为贵族的“文”已经严重地剥夺了平民的“用”。因此他告诫统治者:“仁者为天下度也,非为其目之所美,耳之所乐,口之所甘,身体之所安;以此亏夺民衣食之财”(《墨子·非乐上》)

真正合格的统治者,不应该一味地满足自己的声色之娱,口腹之乐,甚至为此不惜剥夺民众的基本生存权。工人都下岗了,你那边还动辄上百万公款请歌星;大学毕业生都住胶囊公寓了,你那边还楼堂馆所,大兴土木,没完没了。就像那个罗马帝国的暴君尼禄,罗马城都火光冲天了,他还在那儿弹琴娱乐。就像那个晋惠帝,百姓断粮都饿死了,他居然说:“没有饭吃,为什么不喝肉汤啊!”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少数人灯红酒绿、醉生梦死,多数人饥肠辘辘、衣不蔽体,墨子最痛恨这样的社会。

墨子讲“非乐”,反对天天搞音乐会,是抨击统治者沉迷于声色享受;讲“节葬”,主张葬礼要节俭,是抨击统治者耗费巨资办葬礼;讲“节用”,主张勤俭节约,不要铺张浪费,是抨击统治者的高消费。总之,墨子的主张,都是针对统治者巧取豪夺,穷奢极欲,都是维护平民的生存权。

对弱者的无限同情,对穷人的真诚呵护,是墨子不变的情怀。

因此他说:“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非命下》:

百姓最担忧的就是三大问题:饿了吃不上饭,冷了穿不上衣,累了得不到休息。

他的追求就是解决这三大问题:“必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非乐上》)

墨子就是在谈论纯粹的逻辑问题、理论问题的时候,也不忘记百姓的利益

例如,他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观其中百姓人民之利”。

什么是真理?真理就是体察民情,有利民生。

任何时候,任何问题上。墨子总是坚定地站在平民百姓一边,总是站在穷苦的劳动大众的立场上。

因此,两千年专制帝国,故意贬低墨子,抹煞墨子、希望人们忘掉墨子。但是历史进入二十世纪。1905年,古老专制帝国奄奄一息的时候,高倡民权,反对专制的革命者办了一份著名杂志,叫《民报》,《民报》不理睬孔子孟子,也不理睬老子庄子,却刊载了一幅墨子的画像。

毛泽东也赞扬说:“墨子是一个劳动者,他不做官,但他是比孔子高明的圣人,孔子不耕地,墨子自己动手做桌椅子。”

为天下利---国学六法(69)

墨子兼爱---国学六法(68)

墨子非攻---国学六法(67)

第四法以墨尽责---国学六法(66)

以禅清心全集---国学六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