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48天!长江几千年来的首次休假
背景概述
2019年12月27日,国家农业农村部发布《农业农村部关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范围和时间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
通告规定,长江流域332个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于2020年1月1日0时起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除上述保护区外,长江干流、重要支流和大型通江湖泊最迟自2021年1月1日0时起实行暂定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2020年年初以来,"长江十年禁渔"就一直是各大媒体报道的高频词,时至年底,对长江禁渔的进展仍时时牵动着我们的心。但就在近日,贵州4名男子为吃3斤的河鱼,将16瓶杀虫剂倒入长江支流湘江中,导致2.2公里河段内约22万尾鱼全部死亡[1]。在长江全流域持续高压打击非法捕鱼的今天,仍有人对禁令和生态保护如此漠然,持续十年的长江禁渔依然不能有丝毫松懈。
眼看着2021年越来越近,这个"十年大计"又会如何推进呢?
回顾长江的捕捞历史,就有学者研究指出(如下图),在过去的40年中,长江的捕捞产量从1950年代末的40多万吨下降到2016年不足7万吨[2]。产量的下降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警觉,反而推高了河鲜、江鲜的价格,捕捞越来越无节制,甚至还没长大的幼鱼也成了抢手货。
长期以往,长江成了人们争相牟利的"捞金池","公地悲剧"让本已脆弱的长江生态系统雪上加霜。实施长江禁渔,保护生态环境,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而除了过度捕捞,电毒炸鱼、使用违禁渔具等非法捕捞对长江渔业资源产生的危害也十分巨大,一直是渔政等执法部门的重要打击对象。
以小网目(网眼小)的地笼为例,在长江流域经常会出现几十上百个地笼首尾相连地放置(在当地俗称为"迷魂阵"),能将整个河段堵得密不透风,无论是成鱼还是没长大的幼鱼,都会被一网打尽。
根据中国渔政执法受理平台的统计,2020年1-10月,长江流域共受理非法捕捞举报2549起,其中7月受理举报数最多(539起),1月最少(59起)。从省份来看,四川、湖北、湖南等中游渔业发达省份案件举报数最多,上游和下游案件举报数基本持平。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1-8月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共展开执法行动3.5万次,即平均每11分钟就有一次执法,清理取缔涉渔"三无"船舶2.1万艘、查获非法捕捞渔获214吨;各类违规案件1.3万起,查处违规网具29.4万张。
从整体数据来看,各类非法捕捞活动自6月起至9月均呈现下降趋势,主要原因包括:
1、执法人员的持续监督;
2、转产转业成效逐渐凸显;
3、市场监管进一步加强,捕捞水产品不许上市销售,禁止用“长江鱼”作宣传。
除了打击非法捕捞,增殖放流也是一个恢复渔业资源的积极探索。我国将每年的6月6日定为全国放鱼日,各地相关部门也积极响应号召,在6月集中放流。
2020年6月6日,长江流域各地农业厅组织的增殖放流共计近7亿尾,其中仅湖南省就达到2.27亿尾。除了常见的四大家鱼外,部分地区还有针对性地加强特有鱼种或珍稀鱼种的放流,如中华鲟、长江鲟、高背鲫鱼、尖裸鲤等。
当然,增殖放流并不局限于6月6日当天,如浙江全省在2020年6月共计放流2.12亿尾(或粒),包括青鱼、鲢鳙鱼、三角鲂、大黄鱼、日本对虾等品种。越来越多的地区将放鱼日逐渐发展成了放鱼月,有些省份甚至会持续两个月。
十年禁渔的首要挑战自然是世代以渔为生的28万长江渔民的安置问题。根据对江西省[4]、湖南省[5]、湖北省[6]等省份的多项研究,渔民群体具有平均年龄高、整体学历不高等特点,加之渔村社区相对封闭,转产转业的难度较大。
长江流域最大的通江湖泊——江西省的鄱阳湖,周围坐落着300多个传统渔村,渔民10万多人。据2019年的一项调查显示[4],当地受访渔民的平均年龄为53岁,其中45岁以上群体约占86%,且受教育水平较低,家庭收入也低于省平均水平(渔民家庭收入为1.4万元,而江西省人均年收入为2.6万元)
截至10月23日,长江流域重点水域沿江10省(市)的28万渔民中,退捕渔民落实转产就业11.9万人,占需要转产就业人数的94.44%;落实社会保障16.8万人,占应纳入社保退捕渔民基数的98.18%[11]。其中,渔业产业安置、企业吸纳、公益性岗位兜底、务农等解决了48.40%待转产渔民的就业问题,而自主创业或灵活就业等其他渠道落实转产就业的比例则达到已转产就业人数的51.60%。
可以看到的是,随着长江十年禁渔最后期限的临近,渔民正有序退出渔业生产,寻找新的生计。但需要指出的是,长江的整体生态问题并不只是渔业捕捞所造成的,作为横跨半个中国的亚洲第一长河,长江沿岸的拦河筑坝、挖砂采石、水土流失以及水体污染等问题都是"并不无辜的雪花"。
禁渔只是"长江大保护"漫漫长路上迈出的一步要"盘活"长江生态和渔业资源一定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其中,必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参与包括你和我
[参考资料]
向上滑动查看
[1] 4男子为吃鱼将16瓶杀虫剂倒入河流:毒死22万条鱼,花了11万元, 凤凰网. 2020.11.8[2] Zhang H, Kang M, Shen L et al. Rapid change in Yangtze fisherie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global freshwater ecosystem management. Fish and Fisheries, 2020, 21(3): 601-620. DOI: 10.1111/faf.12449.[3] 关注长江水生生物资源衰退告急!CCTV-2. 2018.9.17[4] 庞洁,靳乐山. 生态认知对长江流域渔民退捕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鄱阳湖区的调研数据[5] 刘龙腾,易智慧,刘子飞等. 长江流域重点水域渔民退捕需要面对的若干问题一一基于洞庭湖区湘阴县和汉寿县的实地调研.[6] 长江禁捕,成效如何?国务院督察组有反馈了, 澎湃新闻 . 2020.11.7[7] 6月6日“全国放鱼日”青海省举办增殖放流系列活动, 新华网. 2020.6.7[8] 全国放鱼日四川放流530余万尾鱼类 其中长江鲟4.3万尾, 四川在线. 2020.6.6[9] 二十万尾鱼苗被放入长江重庆段用于生态补偿和修复, 央视网. 2020.9.9[10] 全国“放鱼日”陕西计划放流各类苗种超600万尾, 新华网. 2019.6.7[11] 退捕渔民生计有保障吗, 经济日报. 2020.11.5[12] 长江生命力报告2020,世界自然基金会
特别行动B组
林珍
留恋旧时光,憧憬新事物,和优秀的人一起打怪
hi~ 还有你想看的
转载声明
本文由智渔原创,图表均由原作者制作,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获得授权。
编 辑 | 「数说渔业」特别行动B组
林伯亨、林 珍、阙嘉华、赛 可
顾 问 | 邓 邓、老 何、莎 姐
排 版 | 周理璇感谢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银杏基金会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对智渔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