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孔坚:城市因美而新——旧城改造与城市双修的理论与实践
导读
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的永恒主题。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60%,新阶段、新形势对城市建设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中共中央对“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建议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为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城市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全国市长研修学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干部学院)成立四十周年暨城市更新行动专题研讨会上,多位领导、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方面的路径、经验及感悟。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教授俞孔坚认为,城市更新过程中要注重两个方法论:一个是规划构建生态基础设施,替代或者是至少很大程度上补充工业文明的灰色基础设施,来解决当代城市尤其是旧城市面临的众多问题。二是道法自然的生态工程设计。
中国过去40年的城市建设中,建筑文化问题、自然系统破坏问题并存,造成了现在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有3方面的原因:一是城市选址、扩张方向问题。二是城市建设过度依赖工业文明技术,城市过分依赖灰色基础设施,功能单一、缺乏韧性。三是审美观问题,错误的美学观导致了一系列的城市病。
旧城改造和美丽城市的核心要从4个方面来认识:第一,城市更新和生态修复的目标是健全生态系统服务,城市美丽的根本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其所呈现的形态是一种深邃之美,需要在深邃的结构、深邃的外形、绿色的生产和生活方式3个层次上构建。第二,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工业文明的副作用,所以基于自然是主要的出路,基于自然利用自然解决问题是最终回到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根本出路。第三,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必须系统治理和修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兴则文明兴。第四,5000年的传统中国留下丰厚的生态智慧和遗产,是城市创新与发展的源泉。
城市更新过程中存在两个难点:一是土地有限、空间有限,如何用最小的空间取得最好的效果是一大关键问题,如何用最小的土地来保护生态,而不是用最大的土地来保护生态。二是生态智慧效率低、标准化差,如何从设计层面上来解决,把传统的生态智慧、基于自然的生态智慧,变成当代的标准化的工程技术。
城市更新过程中要注重两个方法论:一是规划构建生态基础设施,替代或者是至少很大程度上补充工业文明的灰色基础设施,来解决当代城市尤其是旧城市面临的众多问题。二是道法自然的生态工程设计。针对自然途径效率低、标准化差等难题,将道法自然的传统生态智慧进行模式提炼、增强设计、运行检测,形成标准化生态工程技术模块,用于大规模的城乡生态环境改善。
|内容来源公众号:中国建设报
推荐阅读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
我国城乡规划工作的非营利性行业组织。致力于制定城市规划执业规则、推广规划相关行业标准、搭建行业研究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