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聊个男性敏感话题

肉叔 肉叔电影 2022-06-27

去年初,“阳刚”一词频频上热搜。

全国多地爆出有中学开设针对男学生的课程,要培养他们的“阳刚之气”。

而后有政协常委提案关注和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趋势,并把这件事的重要性升到“可危害民族生存发展”的高度。

但倡导“阳刚之气”的另一端,又有学者发出不同声音——

担心这类提案会加剧基于性别的校园霸凌。

就在上周,周深和Gai引起争议的《玫瑰少年》改编,原版歌词便是献给一个因“娘娘腔”而遭校园霸凌致死的男孩,叶永志。

关于男性气质的争论,无疑是这两年的热潮,越来越多影视作品也把触角伸向它,比如《前程似锦的女孩》《钛》等爆款作。

#上至民族存亡,下至个人生死——

这男性气质,“有毒”?#

借着今年奥斯卡我最意难平的《犬之力》,一部“爷们”VS“娘炮”的作品,来跟大家聊聊这事。

特别说明:本文无意挑起任何性别矛盾,“有毒男性气质”一词(toxic masculinity),是个经常用在性别研究中的概念,特指的是对男性有害的规训,比如压抑情感,一味强调硬朗的外表和个性等等,类似咱平常说的“直男癌”、“爹味”,而不是说所有男性气质都是有害的,请大伙别断章取义。
 

 
要说《犬之力》,得溯源到传统西部片——

妥妥是雄性荷尔蒙爆棚的类型片,看的是以暴制暴的快意恩仇。
 
西部片的主题通常关于某种对立。
 
比如早期很爱拍的白人 VS 印第安人,蛮荒 VS 文明,正义 VS 邪恶......
 
既是对立,自然讲的是一方征服另一方的故事:
 
在广袤的西部荒野之上,看男主角如何惊险地攻下敌方,打造男性英雄的爽感神话。
 
约翰·福特的《关山飞渡》里,在印第安人追杀下拯救马车的林戈小子,就是典型代表。
 
 
对立的主题,在《犬之力》里也不例外。

不过,它不同以往。
 
导演,简·坎皮恩,可能有些观众对她名字有点陌生。

当年和《霸王别姬》一块拿下金棕榈的《钢琴课》,就是出自她手。

她是第一位获得戛纳金棕榈的女导演,第三位拿下奥斯卡最佳导演的女性。
 
 
坎皮恩电影的女性视角,不仅敏锐,更是尖锐。
 
《犬之力》是她第一部以男性为主角的电影。
 
不像传统西部片,她没把主人公放到辽阔的西部风光里。
 
这部片中建立的对立,藏在家庭内部里——
 
两个水火不相容的主人公,阳刚 VS 阴柔。
 
卷福饰演的菲尔,是一家之主。他弟弟新婚,带进门一对妻儿,其中这个儿子彼得,打从一开始就成了菲尔的眼中钉。
 
导演从片头起就用镜头语言不断暗示这俩的不一样。
 
菲尔的出场,全身远景,走路时会把腿岔很开,显得很粗野。
 
彼得的出场,特写近景,动作轻柔地在做以假乱真的纸花,精致boy一枚。
 
 
菲尔永远不修边幅,不爱洗澡,从头到脚看着都臭烘烘的。
 
彼得则永远穿着干净整洁的白衬衫,随身带着一把小梳子打理好头发。
 
 
菲尔的“脏”和彼得的“净”,这只是浅表的对立。
 
菲尔对彼得的厌恶,是一种“爷们”对“娘炮”的鄙夷。
 
他见不得彼得身上的所谓女性气质。
 
所以故意在彼得面前把他用来装饰餐桌的手工花一把烧掉,还给彼得起外号羞辱他,阴阳怪气地喊他“南希小姐”。
 
但随着影片继续推进,你会发现:
 
这种对立根植入菲尔的这个人物。
 
菲尔本人就是个阴阳杂糅的矛盾体。
 
他的A面是硬汉,平日里他在所有人眼里的形象都是约翰·韦恩式(西部片中最经典的牛仔形象之一)的威武男性。
 
导演还用镜头来强调,菲尔和约翰·韦恩式的牛仔形象的相似。
 
菲尔出场和离场的两个镜头,跟《搜索者》里的约翰·韦恩用了类似的门框构图。
 
韦恩的登场是在门框外,骑着马潇洒靠近。片尾,完成家人拯救行动的他,成为英雄,在门框外光荣谢幕。
 
 
再看菲尔,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入画也都是同样的景框。
 
 
菲尔的B面是,他掩藏起来的柔情。
 
他有着比他人更细腻敏感的眼光。
 
一群牛仔同时进餐厅,他是那个最先发现桌上手工花的人。
 
 
他也爱捕捉生活里他人不在意的诗意。
 
菲尔从不跟他的牛仔帮们一块在河边洗澡,而是溜到山涧小溪旁,那有独属于他自己的秘密基地。
 
他还总喜欢往山上看,因为山坡间阳光落下的阴影,就像一只吠叫的犬。
 
 
看到这,会不会觉得菲尔这人看着挺精神分裂?
 
没错,要的就这效果。
 
影片解剖“有毒”的男性气质,下刀的第一层就是,它对一个人的阉割。
 
所以,菲尔的“刚”总是外露,而他的“柔”总是隐匿。
 
传统西部片堪称“怎么成为合格男性”的教科书,它反复在讲的核心就是:
 
一个男人的诞生。
 
而《犬之力》就想借西部片的壳来反西部片的核。
 
咱再继续往下看它如何颠覆。
 
 
 
《犬之力》在做的,是和西部片影史玩互动游戏。
 
从口哨声说起。
 
牛仔吹口哨,最直接的用来驯兽,尤其是马。
 
口哨代表的是驯服,延申来说,是男性对“恶”的征服。
 
比如在《黄昏双镖客》中,口哨作为东木的人物主题曲反复出现。
 
这个时期的东木不要太帅啊
 
口哨声是英雄高光时刻的BGM,听了就想燥起来。
 
东木狱中捞人,直接就拿炸药轰了监狱的半边墙,顺利把人捞出。
 
 
口哨声在《犬之力》中也是菲尔这个牛仔硬汉的重要符码。
 
然而细想,它在这里头起到的作用是啥?
 
跟任何英雄行为都毫不沾边。
 
他吹口哨就是为了恐吓他的弟媳,也就是彼得的妈妈,萝丝。
 
萝丝自打见到菲尔第一面,就被他那种狂妄傲慢的态度威慑到。
 
她嫁进去之后更是天天活在被菲尔支配的恐惧里。
 
不管她做什么,菲尔都能想出办法嘲讽她,口哨声就是其一,以致于后来萝丝精神崩溃,终日靠酗酒麻痹自己。
 
口哨之于菲尔,是一种近乎卑劣的手段——
 
用来恐吓一个脆弱的女性。
 
 
再来说说,手。
 
西部片拍手部特写,很多时候是与枪同框。
 
《黄昏双镖客》里东木的出场,观众还未见他脸,第一眼看到的是他的手和左轮手枪。
 
 
之后咱会反复看到手和手枪的特写。
 
但大多都是这种拔枪三连杀,显摆下大男主们的武力高强。
 
 
牛仔的手,通常跟手枪的攻击性绑定,意指外露的雄性气概。
 
但《犬之力》中的手,展现的是心底暗涌的情欲。
 
这就要说到菲尔的深柜身份,不论他表面如何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大直男,他骨子里的同性恋性向还是藏不住。
 
菲尔拿起纸花轻轻去播花蕊,这里的手部动作无疑是带着色情意味的。
 
再有,他的双手和他心上人的手帕缓慢缠绕在一起。
 
 
影片后半段,菲尔和彼得从冤家慢慢发展成“好基友”。
 
导演便几次近拍菲尔在为彼得编马绳。
 
虽然没有明讲,但我们在菲尔编织的过程中,能感觉到他对彼得的情意。

《犬之力》中的手暗示着不能言说,被抑制的情欲。
 
 
再提一个人物要素,孤独牛仔(lone cowboy)的原型
 
西部片里的牛仔形象总强调一个“独”字——
 
他们独来独往,在战胜险恶之后孤身退出。
 
咱前面提到的《搜索者》里韦恩就是如此,《黄昏双镖客》也同样,东木和同伴在任务结束后say goodbye,便各自没入夕阳暮色里。
 
总之,他们都有一种独行侠丈行天下的江湖气
 
 
但《犬之力》中菲尔的孤独,不是这类孤胆英雄式的。
 
导演选择深挖他内心的孤独。
 
片中有这么一段,牛仔们聚在酒吧和女孩们跳舞调情,菲尔在一旁看了他们好一会,却完全无法融入。
 
他们的欢闹是自然的情欲宣泄,可菲尔呢,他的情感出口在人前只能紧闭,所以他默默走出门,回自己的住处。
 
 
菲尔的孤独,除了表现在他的无法融入,还在他对弟弟的极度依恋和掌控。
 
回到住处后他第一件事就是四处找弟弟,找一圈没找到便低头落寞地坐在床边。
 
只要一听到丁点动静,就以为可能是弟弟回来了,连忙起身。
 
 
而且他这么大个人了,还依旧和弟弟在家睡同一间房,外出睡同一张床。
 
后来弟弟不顾他反对擅自结婚,他对弟媳是处处与之作对,精神上虐待她。
 
对萝丝的厌女,对弟弟的依恋,对家庭的掌权,从这一切的极端行为展现出了菲尔因为男性焦虑而导致的自我保护。
 
这种孤独在于他无法接纳自我,接纳那个不符合传统男性定义的“我”。

菲尔具备传统西部片中的男性要素。
 
却是一个深陷男性气质危机的男人。
 
这也剖出了“有毒”的男性气质的第二层,是自我厌恶。
 
 
 
再往下说第三层前,先岔开一下——
 
其他西部片难道就没批判过男性气质这件事么?
 
捋完这个问题,咱能更好地理解《犬之力》在这个议题上的突破在哪。
 
咱就拿经典老牛仔东木来说。
 
东木在六十年代拍的镖客三部曲,树立起他银幕上最深入人心的牛仔英雄形象。
 
但后来,东木又亲手颠覆了这一形象,1992年他自导自演了《不可饶恕》(奥斯卡最佳影片)。
 
影片中牛仔的出场是狼狈的,赶只猪都不会,一下就被绊倒在泥地里。
 
他的神枪法也消失了,连眼前稳稳放着的瓶子都打不中。
 
 
不过,迈出了打破牛仔神话的一步后,影片结尾东木仍然做出了妥协——
 
他的颠覆并没有狠到底,最后还是捡回了那个嫉恶如仇,以暴制暴的爽感大男主剧本。
 

后有《骑士》,把牛仔的从神坛下再次拉下来。
 
它把镜头瞄准一个受伤的牛仔,他被医生告知伤势过重,他再也不能重返牛仔生活。
 
而这片不拍他的昔日风采,就拍他如何面对创伤,拍他原本引以为傲的男性气质是如何在受伤后成为枷锁。
 
比起《不可饶恕》,《骑士》里的牛仔算是一丧到底,抓住了丧失牛仔身份的男性害怕丧失男子气概的恐惧。
 
不过基本也止步于此,没有更深入的探讨。
 
银幕上罕见的,哭泣的牛仔
 
说回《犬之力》对男性气质的层层拆解。
 
它点出了男性气质的继承性,以及这带来的后果。
 
牛仔菲尔,不是天生,而是被规训的。
 
他的精神导师,也是他的心上人——已故的布朗克·亨利。
 
菲尔年少时,亨利教会他牛仔的生活方式,教他做一个“真正的男人”。
 
而这种规训的特质是隐形,就像亨利在片中从未出镜,但无处不在。
 
只有他的名字反复出现,在喝酒的祝词里,闲来无事的吹水故事里,手绢上,马鞍上。
 
菲尔完美承袭了亨利的男性气质,当他遇到年少的彼得,他会做什么?
 
他想重塑彼得,也把他打造成一个真正的男人。

彼得也在他的带领下学会骑马,上山放牧,看似要被他训成下个“菲尔”。


但菲尔最终并没有成功。

为什么?

这就要说到“有毒”的男性气质的第三层,反噬。

作为传统男性气质化身的菲尔,在彼得眼里,是象征邪恶的犬之力。
 
他目睹了母亲萝丝在菲尔的淫威下过得有多么的卑微和痛苦。

他靠近菲尔,迎合菲尔,不能说他俩之间丝毫不存在暧昧的情愫,但显然,彼得还是把菲尔视作了应当除去的“恶”。

所以他发起复仇,在最后悄无声息地将菲尔谋杀,事后悠哉游哉地翻开了《圣经·诗篇》
 
Deliver my soul from the sword; my darling from the power of the dog.(求你救我的灵魂脱离刀剑,救我的生命脱离犬类)
 

菲尔被自己“有毒的男性气质”害死。

一开始看似娇柔的男孩成功绝地反杀。

到这,估计你和我一样会想,影片是不是又落入另一种爽文剧本的范式?

别急,这部片的妙处就在于它回味无穷。

回想全片的第一句话,是彼得说:

如果我连自己的妈妈都保护不了的话,那我还算什么男人?

再回想他和菲尔一起聊天时他说:

我父亲说
造就男人的是障碍,你要努力克服它


菲尔就是他成为真正的男人路上要铲除的障碍。

发现没?仔细回味后,影片在它的议题上又进一步:

“有毒”的男性气质并不独属于传统阳刚男性,就如精致boy彼得,也难逃其魔掌。

他至始至终都在追求和菲尔殊途同归的男子气概。

他也同样,最后落入成为“真男人”的窠臼之中。

当然最令人唏嘘的,还是菲尔——

这个一开始代表着传统男性气质的施暴者,成了这套刻板的性别系统里的受害人。

说到底,如何界定一种东西是否有毒?

或许它本身无毒。

但将其用在其他事物身上造成伤害,才成为了毒物。

同理,男性气质本是一种无害属性。

但当其成为某种对他人施压、迫害、扭曲的工具时,就被贴上了令人忌讳的“有毒”标签。

归根到底,伤害人的不是毒本身,而是投毒的人。

是非黑即白,是你死我活,是水火不容。

是狭隘的敌对的意识。

走出影片,回想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玫瑰少年”。

再想想关于“阳刚之气”的争论里。

有多少对立的言语,在默默制造下一个受害人?


今日打工人:巴斯特冷面

还没看爽?来瞅瞅这几篇呗:
她离了,全网叫好
谢娜终于做对了一次
国产顶流天团,新成员是他
作成这样,又一个学霸翻车
贾玲这玩笑,我笑不出来

算什么男人?你自己说了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