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Suzhou|跟着Tommy,在咖啡的未知世界里“流浪”
In Suzhou Vol.3
TOMMY COFFEE
人 物 |Tommy
关键词 |精品咖啡 咖啡与生活 流浪咖啡师
“In Suzhou”栏目由苏州市姑苏区文产办和苏州国际设计周共同发起,以苏州本土创新设计为视角,面向年轻群体,发掘更多藏在苏州的最In的创新创意故事,让更多人听到世界的不同声音。
当问起咖啡师Tommy关于人生下一阶段的愿望,生长于苏州,又在苏州从事了近十年咖啡师工作的他,却给了我们这样一个答案:
“大概是成为一名‘流浪咖啡师’吧。”
他的经历,乍听之下与“流浪”一词扯不上分毫关系。但随着我们对他了解的深入,才发现“安定”与“流浪”,或许并非一对反义词。
初识Tommy,是在2019苏州国际设计周上。梳着利落的油头、一身美式复古着装的Tommy在桃花坞主会场的仿古街区中呈现了一间布满涂鸦、时刻放着黑胶嘻哈音乐的“Pop-up”咖啡馆。
彼时,Tommy Coffee的新店仍在筹备中;半年后再遇,他在刚从疫情恢复不久已然人头攒动的店里有条不紊地做着咖啡,仿佛我们造访的是一间有年头的老店。
在老练与沉稳的背后,我们隐约可以看到Tommy近10年咖啡师生涯的历练。
中学起就对街头文化情有独钟的Tommy,在早年代表“美式文化”的星巴克咖啡找到了兴趣与职业的结合点。星巴克则为此前只了解速溶咖啡的Tommy打开了一扇关于现磨咖啡的大门。
▲喜爱街头文化的Tommy也有着与之相关的广泛爱好,有时可以为他带来些额外收入,也是许多人认识他的途径。但Tommy一直坚持自己咖啡师的身份。"爱好只是爱好,并不为赚钱。”
数年日复一日重复制作咖啡的生活也曾让Tommy对未来产生了迷惘,但在短暂辗转于其他工作后,Tommy又怀念起做咖啡的时光。此时,“精品咖啡(Speciality Coffee)”的概念逐渐进入了Tommy的视野,让Tommy的咖啡师生涯找到新的出发点。
关于“精品咖啡(Speciality Coffee)”
"精品咖啡"的概念最早在1970年代由美国精品咖啡协会(SCAA)创始人Erna Knutsen提出,通指由拥有优质气候及水土等条件的单一产区培育,体现产地独特风味的咖啡豆。比起以星巴克为代表引领的深烘焙浓缩咖啡,精品咖啡豆烘焙度一般较浅,并强调有针对性的咖啡制作方式,以最大程度呈现咖啡的风味。
今天,"精品咖啡"更多描述了咖啡豆从种植、采收、处理、运输、到制作成咖啡饮品的全过程的精致化。"精品咖啡"的价值不只在于咖啡独特的风味,还在于其背后人与风物的故事。
在Tommy重新认识咖啡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了消费者对咖啡认知的悄然改变。连锁咖啡馆的普及,让喝咖啡这件事更多时候已不再是“附庸风雅”,而是“享受当下”。而连锁咖啡馆制式化的口味与环境,却也不再能满足咖啡老饕们对于享用一杯“好咖啡”的想象。
“我认为好的咖啡馆,从咖啡的品类与口味到环境与装饰,都应体现主理人独一无二的性格。”Tommy一边做着咖啡一边说。
3年前,Tommy Coffee的第一家店诞生于朋友纹身店前一处十几平米的空间。Tommy笑称,当时与其说开店,不如说是一次“实验”。
邀请Tommy的朋友都以为他只是“弄一个咖啡吧台,随便做做咖啡“,但都没想到这颗雪球“越滚越大”。
随着Tommy逐渐将黑胶唱片、涂鸦、街头文化、复古潮流等兴趣爱好不断置入到这个空间里,最后竟真成了一个有模有样的咖啡店,它的独特风格也为Tommy Coffee这一品牌带来了最初的稳定客群。
当然,在Tommy的咖啡师生涯中,这家小小的店铺或许只是“流浪”的落脚点,但还远非“终点”。对于Tommy来说,一家理想中的咖啡馆,应该是像自己家一样的存在。
2019年底,Tommy Coffee新店开业。Tommy形容这家店就像他的“第二个客厅”,这一阶段关于咖啡的理想,已经"基本实现"了。
以“美式复古风”呈现的Tommy Coffee,与所在产业园的红砖建筑相得益彰。宽敞的室内空间延续了老店咖啡吧台搭配DJ台的设置,满足了Tommy“白天喝咖啡,晚上办派对”的空间需求。而对于黑胶之外的其他爱好,新的空间中也有了他们更多的位置。
把生活分享给他人,也为他人提供分享生活的场所。在这外卖时代里,这是Tommy对一家线下咖啡馆的坚持,也是他眼中咖啡馆最"经典"的定位。
深谙街头文化的Tommy,也十分善于把生活偶然的点滴转换为音乐、涂鸦等创作的源泉。而2019年参与苏州国际设计周的经历,便是一次难忘的灵感乍现的经历。
“接到邀请时,以为是要去做一个临时摊位,沟通之后才知道是有一定体量的室内空间。”Tommy回忆,一开始还有些担心如何把空间填满,但到现场后发现在颇有古韵的建筑中,有着几乎毛坯、未经修饰的室内空间,“顺着这种内外反差的思路,很快就有了灵感。”
Tommy Coffee在2019苏州国际设计周上的快闪店以覆盖空间两侧的巨幅涂鸦为基调,配合黑胶质感的嘻哈说唱音乐,为桃花坞主会场的仿古街区开启了一个时空错位的通道。
“设计周结束后,非常想把两面涂鸦墙拆回到新店空间里,但最后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实现。”遗憾之余,Tommy坦言更重要的是这一次经历再一次开阔了他对咖啡馆的想象。
坚持通过咖啡馆分享生活的Tommy,也将近年来越发向往的户外生活元素融入到了新门店空间中。
年初Tommy Coffee开业的繁忙以及随之而来的疫情,让Tommy少了许多出门走走的机会。所幸,Tommy在店里用帐篷、暖炉、折叠椅勾绘的“户外区域”还能时不时让他“过过瘾”。
“开店前后或是没有客人的时候,有时我就会躺在帐篷里,想想事情或者发发呆。之前天气还凉,外边下着雨,我们围在炉子周围,大家都用最放松的姿势坐着,喝着热咖啡,随意聊会天,这种状态就很理想,也很难得。”
在Tommy看来,户外生活与咖啡的最佳结合,就是成为一名“流浪咖啡师”——开一台改装车,载着设备,到山里、海边、或是其他的城市,在任何想停留的地方做咖啡,通过咖啡和自己喜爱的一切事物结交更多的朋友。
▲移动咖啡车(Coffee Van)在许多有咖啡消费传统的国家已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国内,越来越多像Tommy这样的咖啡师正希望通过这一形式把咖啡带入更多的生活场景中。(图片来源:Unsplash)
Q&A
SuDW:多年在苏州的咖啡师经历,你也见证了苏州精品咖啡崛起的过程,你怎么看待当下这座城市与精品咖啡的关系?
Tommy:苏州是一个节奏比较慢的城市,人们会更想坐下来喝杯咖啡、聊聊天;苏州也同时是一个‘藏龙卧虎’的地方,来店的客人里可能就有不少很厉害的‘隐士高人’,有时和客人随意的闲聊,都能让我启发很多。我觉得正是这样的氛围培育了很多非常独特的咖啡店。
SuDW:苏州日益壮大的精品咖啡市场,似乎也有走向瓶颈的趋势。你认为苏州咖啡行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Tommy:咖啡在苏州的发展离不开所有与"咖啡"相关的行业,连锁咖啡馆、便利店咖啡、以至于奶茶店卖的咖啡,都在加深人们对咖啡的认识,也是为精品咖啡扩宽市场。但要走到下一个台阶,还是要找到专属于"咖啡"与"苏州"的关联,做出有苏州特点的咖啡与咖啡品牌。这其实更需要我们这样的独立咖啡馆的团结和努力。
SuDW:当下“姑苏八点半”和“地摊经济”正在火热进行中,你的“流浪咖啡”梦有进一步落地的计划吗?你认为你过往的咖啡师经验对实现这一理想是否有借鉴之处?
Tommy:其实早在最近的风口前,我已经向朋友借了车要实验“流浪咖啡1.0”。之所以不急,还是希望准备充分。咖啡不是所有人的必需品,即使政策放开了,盲目开车找个地方卖咖啡,很有可能血本无归。
从过往的经验看,成熟的咖啡馆都有自己稳定的客户群体。初步想法还是从参加我们熟悉的市集类活动开始,尝试用咖啡车代替摊位;同时也可以开拓一些新的形式,结合音乐分享或者户外活动,在线上发布预告,总有人能来。
如果你也想和Tommy一起聊聊“流浪”和“咖啡”,他在Tommy Coffee随时等你。
Tommy Coffee地址:
苏州市姑苏区人民路63号蓝文化创意产业园101
撰文 | WDWer
编辑 | 时颜
排版 | Pan
图片 | Tommy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著作权归属原作者所有
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