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眼病、中耳炎~夏日游泳安全洁净手册请珍藏ღ( ´・ᴗ・` )
夏日最喜欢什么运动?
不运动!!!
别闹~
广东卫生计生听到最多的答案——游泳
一头扎进游泳池,假装孙杨、傅园慧附体
又清凉,又有好身材
但游泳池的水质可有点不让人省心
分分钟侵害你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红眼病、中耳炎都来了
肿么办?
还有,游泳会怀孕吗?
游泳是一件既好玩又健康的运动,男女老少都适宜,长期游泳的人群,心肺功能、全身肌肉力量速度耐力全都棒棒哒!
近日,广东省2018年游泳场所专项行动结果公布,截止7月8日,检查1366间游泳场所,水质合格率为87.33%。存在的问题包括个别游泳场所未能规范开展水质自检等。
游泳池水中会放一些含有氯成分消毒剂,如果用于投放的消毒剂浓度过高,或者消毒剂的成分质量不好,虽然达到了对池水中细菌等微生物的杀灭作用,但是游离余氯则可能超标,可能对皮肤、眼、耳、鼻等器官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增加患病的风险。
本着对科学的敬畏精神和对知识的探索精神,小编要一一澄清这些荒谬的谣言!
假设一种极端情况,游泳池水中恰好有精子,但真相是,会被池水大量稀释,接着被池水中的消毒剂杀死,侥幸存活下来的,也没有很大活性,移动速度相当低,找不到受孕体。如果此时刚好将它送到了一个女性身边,它也无法通过泳裤这一关。要知道,达到受孕的精子数量至少需要几千万个/ml,所以游泳时受孕的概率真的接近于零。
杞人忧天了!
池水中的消毒剂足够消灭淋病、梅毒等的病原体。即便水中残留这些病原体,但经过泳池水的大量稀释,致病菌的密度很低,达不到感染人的数量;最关键的是,性病主要靠性行为、母婴、亲密行为传播,只要不与人共用浴巾、剃须刀等私人用品,在公共泳池一般是感染不上性病的。
比起担心这些不可能的疾病,下面几种疾病才是泳池常见的。
鼻炎
游泳时,鼻子是只出气不进气的,一不小心呛水或泳池里的水进入鼻腔,则将鼻腔内的分泌物、细菌带入鼻窦,很可能会引发鼻窦炎。如果池水中消毒剂的氯含量过高,还刺激鼻黏膜引起鼻炎。
耳病
中耳炎和外耳道炎最为常见。
耳、鼻之间有一条名为咽鼓管的管道相连,这条管道一端开口于鼻腔后端的鼻咽部,另一端开口于中耳鼓室的前壁。游泳时一旦呛水,水中的细菌就会沿咽鼓管漫延到中耳腔黏膜,引发中耳炎。儿童因为其咽鼓管短而且直,更容易感染。
如果外耳道原有慢性炎症或大量耵聍(耳屎)存在,进水后加重或诱发了外耳道炎症。
皮肤病
池水中投放的消毒剂刺激皮肤、引起红斑、丘疹,瘙痒等过敏反应;
池水中会残留细菌和病毒,如果皮肤中有一些微小的裂隙或屏障功能不好,细菌病毒就会趁虚而入,伤害皮肤。
皮肤浸泡在池水中的时间越久,皮肤的角质层越容易出现松懈,防护力下降,感染皮肤病的机会就会增高。
如果使用了未经消毒的拖鞋、脚垫、毛巾等共用物品,还容易患上真菌性皮肤病,如足癣、脚气、传染性软疣等。
眼病
池水残留的细菌和病毒,容易造成结膜和角膜病菌感染,常见的“红眼病”就是急性结膜炎;此外,夏天户外游泳时,紫外线的长时间照射除了会晒伤皮肤,还会对眼底、晶状体和角膜等造成不同程度的灼伤,导致眼病。
哮喘
池水消毒剂中的游离氯含量超标容易诱发小儿哮喘。
01
选择口碑好、信用佳的游泳场所
发现池水有明显气味时不要下水;水质过于浑浊,看不清池底的瓷砖或纹路不要下水。
02
“错峰时间”游泳
游泳时间最好选择在人相对较少的时候。游泳池的人少,水质也就相对人多时好一些。
03
游泳前,请体检
重点检查耳、鼻、眼等器官。如果发现耳中有大量耵聍,应由医生取出,不要用挖耳勺等工具直接掏耳朵,以免损伤耳道壁。
患有上呼吸道感染、鼻窦炎、慢性中耳炎、鼓膜穿孔正在流脓的人不宜游泳,一旦游泳后感觉耳朵瘙痒、红肿、疼痛或者有液体流出,应尽快就医。
可使用游泳专用耳塞,以防止池水的进入。
04
尽量不用公共用品
不要共用浴巾、毛巾、拖鞋,以防止交叉感染。应该自带毛巾、衣物、拖鞋、救生圈等。公用的扶梯、水龙头、躺椅等都是皮肤病传播的媒介,应减少接触。
05
泳后及时冲洗
游泳时间控制在两个小时之内。游泳完毕后应马上用清水彻底清洗全身,鼻腔可用洗鼻器清洗。
来源:春雨健康科普、果壳网
编辑:赵莹 曹思扬
设计:林婷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健康回眸
◎ 李克强就疫苗事件作出批示:必须给全国人民一个明明白白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