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020年中考热点预测:新冠肺炎历史学科时政考点
热 点 推 荐 距中考只剩40天!孩子政史最薄弱,还有捷径可走吗? 2020中考时政热点及命题方向汇总! 2020年中考道法模拟试卷(1-22)
第一部分
【考点预测】1、中国古代疫病防治【背景】(1) 处于由盛转衰时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2) 小农经济占主导(3) 战争频发,气候异常,新型传染病增多,疫病大规模爆发(4) 思想观念落后、愚昧(5) 医学家深入研究【特点】(1) 总说① 发现传染现象较晚② 受宗教影响,有一定迷信色彩③ 科学性与迷信交织④ 受道德影响明显(2) 阶段特征(历史沿革)① 汉代至隋代,瘟病学说以内科理论为基础② 宋元以来,瘟病与伤寒从论症和治法等方面区分开来③ 明清时期,瘟病学说逐渐形成体系(3) 积极① 由临时性到常态化、制度化② 由以民促官到政府主动介入③ 中央政府由缺位到主导④ 由带有封建迷信色彩到日益重视科学防治(4) 消极① 政府应对消极② 防疫重点主要集中在灾后赈济救助③ 防疫措施呈零散性、偶然性④ 防疫措施迷信色彩深厚【影响】(1) 积极① 一定程度上防控了疫情,缓和了社会矛盾② 扩大了儒家思想在民间的影响,增强了道德约束力③ 一定程度上推动防疫措施的普及④ 推动了早期公益事业的产生(2) 消极① 迷信使人们长期以来无法科学认识传染现象② 导致疫病蔓延,人口大量死亡,社会动荡【措施】(1) 政府减免税收,发放钱赈济灾民(2) 针对疫病施医送药,采取隔离措施避免疫情扩散(3) 斋戒祈祷趋避疫病(4) 民间医生与儒生救助灾民2、中国近代疫病防治【背景】(1) 政府措施得力且应对方法科学有效(2) 吸取国外先进科技并有创新突破(3) 地方政府和民间团体的积极配合(4) 东北地区开发较晚,人口大量涌入,医疗设施落后(5) 文化保守势力强大,固有观念阻碍防疫工作【措施】(1) 开始仍然使用传统方法治疗,未进行隔离(反面)(2) 制定一系列疫时社会制度(3) 组建各级防疫组织(4) 颁布各种防疫法规【影响】(1) 促进中国防疫事业近代化(2) 促进卫生制度化和政治化,加快卫生事业近代化进程(3) 收回了部分检疫权,对日后恢复中国对东北行使主权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4) 促进了卫生知识在民众中传播,提高公民卫生意识(5) 促进民族觉醒,推动了近代民主革命发展和近代化进程(6) 促进了民族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发展(7) 推动医疗技术进步,促进近代医疗卫生体系建立3、世界近代的疫病防治 【背景】(1) 封建王权的发展,民族国家形成,中央集权加强(2)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 近代自然科学兴起(4) 人文主义的发展(5) 宗教观念的影响正面:(1) 政府的关注和支持(2) 现代科技的进步(3) 教育的普及(4) 人们卫生观念的加强(5) 世界性卫生协调组织的成立反面:(1) 政府忽视公共卫生事业(各国政府间缺少合作并且防治措施乏力)(2) 世界市场的形成(3) 城市化加深,人类居住密集(4) 医疗技术和卫生知识相对落后(5) 民众对宗教的盲目信仰和对鼠疫的恐慌心理(6) 战争加剧传染病的蔓延【措施】(1) 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应对(2) 周密部署,构建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3) 防疫工作制度化(4) 防疫措施科学、进步【特点】(1) 波及范围广(2) 持续时间长并多次出现反复(3) 死亡率高(4) 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影响】(1) 推动医疗技术进步,促进近代医疗卫生体系建立,为疫病消退奠定了基础(2) 促进城市化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社会转型(3) 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客观上有利于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和发展(4) 促进了近代欧洲医学理念和实践的变革(5) 提高公民卫生意识
2020中国抗疫精神
【考题预测】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明朝后期疫病发生频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在1580年、1639年出现两次延续多年的瘟疫。疫情出现后,明朝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并散发相关的药剂,向灾民派发小额救济钱物,同时设坛做法事,期盼降神而祈福禳灾。有官员曾上疏说:“今之人皆知救荒,而不知救疫。”明朝防疫的消极反应在很大程度受“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影响,认为瘟疫是天神“震怒”的表现,这种观念使人丧失了与疫病积极斗争的意志,另一方面政府的公共责任也趁机被推卸。瘟疫导致大量人口死亡,崇祯十六年(1643年),北京鼠疫流行,不到7个月时间,就造成了20万人死亡,蔓延势烈,形势惨重。——据程杨《中国明清时期疫病时空分布规律的定量研究》等材料二:伦敦于1499—1665年发生多次严重鼠疫疫情。随着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形成,都铎王朝摆脱了中世纪消极无为的宗教防疫观念束缚,而以积极的姿态来处理防疫事务。为防控疫情,1518年伦敦市政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来隔离措施在全国逐渐合法化和制度化。政府严禁疫区人员流动,以防止疫情扩散。政府积极加强疫区公共卫生建设,以消除疫病滋生条件。为确保法令有效实施,市政当局还专门任命几个临时委员会具体负责。在这些法令基础上,英国政府初步构建了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为防疫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1572年伊丽莎白女王签署法案,决定向全国征收“普通税”以建立济贫基金,来救助那些因为瘟疫、灾荒等突发灾难四处流浪的乞丐和流民。由于有政府救济,许多家庭愿意接受隔离,这使得英国的防疫工作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17世纪末期鼠疫逐渐从英国消退。——据陈凯鹏《近代早期鼠疫在英国消退原因探析》等(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和英国政府防疫措施的特点。(9分)(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防疫观产生的社会背景并简析其影响。(16分)
【答案】(1) 特点① 明朝(4分,任意两点即可,每点2分)1) 政府应对消极2) 防疫重点主要集中在灾后赈济救助方面3) 防疫措施呈零散性、偶然性特征4) 防疫措施迷信色彩深厚② 英国(5分,任意三点即可)1) 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应对2) 周密部署,构建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3) 防疫工作制度化4) 防疫措施科学、进步(2) 背景① 明朝(6分,任意三点即可,每点2分)1) 明朝正处于由盛转衰的时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2) 小农经济占主导3) 思想观念落后、愚昧② 英国(6分,任意三点即可,每点2分)1) 民族国家的形成,中央集权的加强2)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 自然科学兴起4) 人文主义的发展影响① 明朝(2分)导致疫病蔓延,人口大量死亡,社会动荡,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因素之一② 英国(2分,任意两点即可,每点1分)1) 为鼠疫从英国消退奠定了基础2) 有利于都铎王朝统治的持久稳固3) 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社会转型
2、【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一:伦敦于1499—1665年发生多次严重鼠疫疫情。随着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形成,都铎王朝摆脱了中世纪消极无为的宗教防疫观念束缚,而以积极的姿态来处理防疫事务。为防控疫情,1518年伦敦市政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来隔离措施在全国逐渐合法化和制度化。英国政府积极加强疫区公共卫生建设……初步构建了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为防疫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至17世纪末期鼠疫逐渐从英国消退。——据陈凯鹏《近代早期鼠疫在英国消退原因探析》等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卫生”一词在晚清日益流行。由于近代社会的急剧转型……卫生涉及的已经不是个人或地方团体层面,而是同国家、民族联系在了一起。……文化市场涌现大量的生理卫生、生殖医学的书籍和刊物,相关的广告与介绍也频繁见诸报端,大多强调泰西的兴盛与其对生理卫生学的重视密切关联,表示译者或作者的目的即在希望种族强盛上。《高等小学卫生教科书》(1903)广告词言:“今亟译此类之书,以饷吾国民。凡有保种之责,而知亡国之忧者,盖令青年子弟日肆习之。”——摘编自张仲民《出版与文化政治:晚清的“卫生”书籍研究》(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政府防疫措施的特点及其背景。(8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晚清卫生观念的传播对近代化的积极作用。(7分)【答案】(1) 特点(4分)① 政府重视(积极应对)② 防疫工作制度化③ 构建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背景(4分)① 民族国家的形成,中央集权的加强②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 自然科学兴起④ 人文主义的发展(2) 积极作用(7分)① 推动了民族觉醒② 促进了民族经济的发展③ 推动了近代民主革命的发展(近代化进程)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山西一地在明代276年间曾37次出现灾疫,且多在成化十八年(1482年)之后,尤以万历、崇祯两朝为甚。疫灾常常与水、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同时发生,尤与饥荒并发的频率最高。战祸一起,疮痍满目,疫疠丛生。面对频发的灾疫,朝廷常常发布诏令减免税粮田租,也常发帑赈济直接救济灾民,减缓灾情。在疫病流行时期,军营将士会食用特定草药预防疫病,并将染病患者与健康士兵隔离开来,以免扩大传染。地方官府常常采取施医送药的救疗手段,扩大救疗面。明朝时对疫病发生虽已有较为科学的认识,但仍然存在以天命解释灾难和疫病发生的情况,认为天意不可违,因而一些地方官也常采用斋戒祈祷的方法驱避疫气。一些深怀济世思想的医生不避疫气,不辞劳苦,施医送药。深受儒家爱民思想的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也主动出资出力,救助于民。——摘编自张丽芬《明代山西疫灾特点及救疗措施述略》材料二:14至17世纪中期,伦敦先后爆发过20多次大小瘟疫。面对最初的黑死病疫情,教皇亲自设计弥撒驱逐瘟疫,教会则通过教堂担负起医疗救治的责任。政府规定严禁暴尸街头,死者必须深埋;限制出入病疫区。许多地方当局还规定有传染嫌疑的房屋及家具要通风熏蒸、曝晒消毒,并向民众普及医学和公共卫生知识。英王对疫病重灾区免除征税,同时发布公告严控伦敦城内的屠宰活动,禁止污血流入街道或泰晤士河。随着疫病的扩散,政府进一步制定卫生法规,管制医药行业,推进医疗的正规化进程,并新建或重建多家医院。城市也开始设置清道夫清扫街道。到了16世纪,关注公共健康成了欧洲各大城市普遍的现象。这些医学上的变化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卫生革命”。——摘编自魏晨光《从黑死病反观14—17世纪英国的社会生活和医疗状况》等(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山西地区防治疫情的措施和作用。(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4—17世纪英国应对疫情措施的背景并说明“卫生革命”的意义。【答案】(1) 措施(12分)① 政府减免税收② 发放钱赈济灾民③ 针对疫病施医送药④ 采取隔离措施避免疫情扩散⑤ 斋戒祈祷趋避疫病⑥ 民间医生与儒生救助灾民作用(2分)① 一定程度防控了疫情,缓和社会矛盾② 扩大了儒家思想在民间的影响(2) 背景(8分)① 宗教观念的影响② 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③ 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④ 封建王权的发展意义(3分)① 促进城市化发展② 提高公民卫生意识③ 推动医疗技术进步,促进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建立
人教版历史7、8、9年级下册电子课本
初中历史各册复习提纲合辑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历史材料题高分技巧,建议初中生精读!
第二部分【时政热点】爆发于2019年末的新冠肺炎疫情,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到目前为止在党和政府的强有力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积极配合下,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热点解读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国乃至世界上的社会、政治、经济以及生活等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作为2019年末2020年初的突发事件,在以注重时政热点的中考文科综合考试中必然会加以体现 考点剖析本热点专题的考点有以下几个特点:教材中与之有关的直接知识不多,但是从疫情发展和我们采取的对策,以及教材外的联系知识点却是异常丰富,所以在复习中必须注意教材内外知识的联系以及必要教材以外知识的补充。考点链接 一、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在本次新冠肺炎的治疗中,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在疫情防治中的作用,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例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蒋健在2月17日的发布会上表示,全国中医药参与救治的确诊病例共计60107例,占比为85.20%。湖北以外的地区中医药参与治疗确诊病例的治愈出院和症状改善占87%。再如截至2月18日24时,广东全省确诊病例1331例,中医药参与治疗1245例,参与率达93.54%;在中医药参与治疗确诊病例中,治愈出院有448例,平均住院日14.5天,症状改善660例,有效率达89%。因此在复习中有必要对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进行整理。1. 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总结出的四诊法“望闻问切”,一直被中医沿用。2. 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和华佗
二、中国近代史上的瘟疫1856至1900年,云南86县流行鼠疫,死亡人数超过73万人。1884至1953年,福建57个县、市71万多人死于鼠疫。1887至1919年,内蒙东部52万人死于鼠疫。1910至1911年,东部鼠疫,黑龙江、吉林死亡2万多人;同期,肺炎流行,死亡6万人。1917年,内蒙古流行肺鼠疫,波及6个省市,死亡1.46万人。1920至1921年,东北第二次鼠疫流行,死亡9300多人。1928年,内蒙西部鼠疫流行,波及17个县、市、旗,死亡3039人。1929年,8至9月,哈尔滨及中东铁路沿线发生霍乱,死亡3000人。1932至1934年,吉林鼠疫流行,死亡3243人。1933年,9月20日,东北两个城市鼠疫,死亡1000多人。1933年10月1日,中南地区发生可疑疫病,造成5万人死亡。 中国近代史上的瘟疫及医学成就在初中历史教材中没有涉及,在历史复习中需要借助与教材外的知识作为背景材料,对材料进行分析后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例如通过右图中的数据,可以得出中国近代史上瘟疫多发的结论。进而利用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分析中国近代史上瘟疫多发的原因:帝国主义的侵略;近代中国战乱不断,社会动荡不安;清政府的腐朽无能,社会制度的落后;北洋时期军阀混战,严重破环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近代医学知识的落后匮乏分析近代中国瘟疫多发造成的影响:给人民群众造成了深重灾难,破环了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面对瘟疫多发,近代中国在防疫问题上取得过一些成就,其主要原因如下:西方先进医学科技和卫生知识的传入;清政府开始采用新的卫生防疫方法,开始确立近代卫生防疫制度;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推动卫生防疫制度的法律化和制度化;社会各界各团体的积极努力;杰出科学家的贡献。近代中国防疫有所成就的影响:有利于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近代卫生防疫事业的发展。近代西医传入对于中国近代防疫事业的影响:(1)西医凭借其特有的消毒、化验等手段,积极采取措施预防传染病、隔离传染源、治疗感染者、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对人们的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受西方医学知识和现代卫生制度的影响,中国大城市的公共卫生事业逐渐发展起来,科学处理垃圾与粪便,推广自来水,监督食品卫生,成为政府的公共职能,有利于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近代化。在中国近代的瘟疫情况复习中,有两个教材之外的知识需要大家特别注意:日本731部队的罪行和伍连德的事迹。日本731部队: 731部队是日本法西斯于日本以外领土从事生物战细菌战研究和人体试验相关研究的秘密军事医疗部队的代称。设于今哈尔滨平房区。这一区域位于当时日本扶植的傀儡政权"满洲国"内。1945年8月,七三一部队败逃之际炸毁大部分建筑,现仍存部分遗址。这支部队是侵华日军假借研究内容主要以研究防治疾病与饮水净化为名,实则使用活体中国人、朝鲜人、联军战俘进行生物武器与化学武器的效果实验。也是日本法西斯阴谋发动细菌战进行种族灭绝的主要罪证之一。1940年7月,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队长石井四郎,亲率一支远征队,携带70公斤伤寒菌、50公斤霍乱菌和5公斤染有鼠疫菌的跳蚤,开赴华中战区宁波一带进行细菌战。日军将所携细菌投入蓄水他和居民区,造成宁波一带鼠疫等传染病流行。与此同时,日军“七三一部队”另一支远征队在南京“荣”字第一六四四部队配合下,携带 130公斤的炭疽菌、副伤寒菌和鼠疫菌,到重庆以及浙赣铁路干线的金华、龙游、衢县、玉山、浦江进行细菌战,造成被污染地区传染病流行,大批居民死亡,许多户全家死绝。更惨无人道的是,日军还将注射有伤寒菌和副伤寒菌的大饼分发给南京战俘营的3000名战俘食用,然后将战俘释放出狱,借以传播疾病。日本731部队的罪行突出反映出了近代中国瘟疫横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也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华的罪行。国士无双伍连德:伍连德是中国卫生防疫事业的奠基人,中国现代科学家中第一位为世界所推崇者。自1907年从南洋归国服务,30年间始终为中国现代医学的领军人物。他主导了中国近代第一次防疫战。在日俄势力下的东北,他带队克服千难万险成功阻止了疫情,挽救了无数生灵,被国际联盟卫生组织授予“鼠疫斗士”的荣誉称号,为中国在世界赢得了尊敬。他在中国医学、中国防疫史上创下了多个世界第一:第一个担任国际医学会议主席的中国人,第一个在《柳叶刀》发表论文的中国人,第一位获诺贝尔奖提名的华人……虽然中国不是他人生的起点和终点,但他始终以“中国医生”自居,为中国的防疫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关于伍连德事迹的考点,主要有两点:(1)在防治东北鼠疫中采取的措施及效果:伍连德采取了火化尸体、消灭老鼠、隔离患者、清洁消毒、加强检疫、防疫宣传、隔绝关内外交通、聘请国外专家协助防疫、建立防疫组织等措施,耗资巨甚,但取得了有效的成果;(2)主持东北防疫,除了消灭疫情之外,再结合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情况,在俄日两国虎视眈眈的情况下,由中国人自己完成防疫斗争,从而有效的维护了中国主权。这与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的背景和影响有相似之处,都体现出了两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超的科技水平。
三、新中国的卫生防疫事业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之下,我国的卫生防疫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参考右图。——先后消灭了天花、消除了致盲性沙眼、丝虫病和新生儿破伤风;——曾经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霍乱、鼠疫等烈性传染病已极其少见;——已经保持19年没有脊灰;——提前实现了WHO提出的乙肝阶段性控制目标;——大多数流行地区的血吸虫病被消除或者传播控制;——疟疾实现了全国无本地感染病例;——已13年没有了白喉;——麻疹、流脑、乙脑、钩端螺旋体病、狂犬病、甲肝、痢疾、伤寒发病降到了70年来最低水平;——艾滋病疫情总体控制在低流行水平,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下降到4.9%;——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确定的结核病控制指标在我国提前实现;——成功应对了SARS、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新布尼亚病毒病以及各种新型流感等新发传染病 ——摘引自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防疫不完全简史》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的卫生防疫事业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新中国的成立,社会安定;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医学科技的进步;国际社会的支持等。新中国医疗卫生科技的重要成就: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推广,为人类的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卫生医疗事业取得成就的意义:凸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提升了全民健康素养;提高了全民健康水平;有利于民族昌盛与国家富强。
四、欧洲历史上的黑死病和文艺复兴的关系欧洲中世纪的黑死病的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涉及面之广、死亡人数之多,堪称空前绝后,它席卷了欧洲、亚洲和非洲北海岸国家,肆虐了三个多世纪,造成了很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在1346年鼠疫爆发后的短短5年内,第一波的鼠疫就导致了欧洲1/3到1/2的人口死亡。意大利和英国死者达人口的半数。严重影响了当时欧洲宗教和经济活动。这次大流行在医学史上称为 “黑死病”。黑死病的流行导致了欧洲发生某些结构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1. 动摇了教会的绝对权威。大量的神父染病死亡,动摇了"瘟疫是上帝对罪人惩罚"的这一基本信念,使教会对普罗大众的精神控制严重削减。更为重要的是人们清楚地洞悉了号称万能、救世的宗教与教会,在灾难面前竟然同样毫无作为。人们开始对宗教重新思考和追求,从这一点来说,黑死病对宗教改革也有促进作用。2. 孕育了及时行乐的现实主义。中世纪教会的禁欲主义思想盛行,随着黑死病的日益猖獗,面对死亡,人们把目光从对天国的期待转向尘世的享乐。甚至主教、传教士和僧侣也都以不光彩的方式卷入这一狂潮。禁欲主义逐渐退出, 人文主义逐渐兴起, 人们把目光从对天国的期许中转向了对现世的关注。人类自觉地意识到自身生命的存在, 探索人性结构中的理性与非理性, 追求平等与自由权, 张扬人文主义, 提倡社会的主宰是人而不是神。一些具有推动意义的新思想得以酝酿和传播,促使中世纪向近现代社会发展。3. 劳动力的匮乏。在瘟疫流行的年代,欧洲人口的剧减已成为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人口的大规模匮乏,导致农奴制瓦解,大片农田荒芜,整个社会经济一片凋敝,在黑死病的冲击下,劳动者素质下降,农业生产力倒退,经济增长速度大减,甚至出现负增长,劳动生产的停滞甚至倒退,这无疑严重阻碍了欧洲经济的发展。这直接导致欧洲城镇的手工业几乎消亡,这也是后来文艺复兴强劲市场需求的主要原因。意大利最初的资本家们开始寻求先进的技术弥补减少的工人的产量,越来越多先进技术出现。4. 医学法律的进步。人们开始放弃信仰疗法,试用世俗的方法解决威胁人类生命的问题,研究抵制瘟疫的措施;由于病人的增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医院,一些医生开始寻求治疗患者的方案。也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比如在公共场合消毒,多通风;在食物选择上,尽量多吃干肉和新鲜水果......使医学向前进了一小步。政府颁布卫生法令和法规,严格规定城市生活的卫生准则,有效遏止疾病的传播。总之,黑死病直接动摇了教会的绝对权威,推动了人文主义、宗教改革的产生。人口的匮乏导致农奴制度的瓦解、享乐主义盛行又导致资本主义得以壮大,资本阶级话语权得以加重。相对于许多将财富积淀于土地而受创严重的土地领主,城市中的商人和金融家,却能较快地从灾难中恢复元气,凭借其雄厚的实力和有利于城市发展的契机,迅速搜掠财富,许多大商人、金融家则平步青云,开始进入国家各部门担任重要职务,在相当多的时候他们成了政府的主要决策人。从社会地位上讲,商人、金融家的地位开始逐渐高于贵族领主的地位。 城市经济的涅槃重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物质载体,成为欧洲从中世纪走入近代社会的开路先锋。
五、 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殖民者到达美洲大陆。欧洲殖民者的到来不但带来了殖民压迫和掠夺,而且还带来了欧洲的疾病,由于美洲大陆长期与世隔绝,美洲的原住民对欧洲人早已适应的各种疾病缺乏免疫力,在传染病的冲击之下,美洲的原住民大量死亡,为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欧洲人开始了罪恶的三角贸易。
六、新冠肺炎疫情下的考点1.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危”与“机” 对于新冠肺炎疫情,要一分为二的看,既要看到它的危害,又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 危害:严重威胁到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危中之“机”:有利于人们新的生产生活方式的产生,疫情倒逼,有利于数字经济的发展和进步。相关历史知识考点链接如下:主要考查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中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二战后,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建立起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产生了重要影响:①互联网渗透到各个领域,对现代社会生活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现代社会也因互联网的存在而更加丰富多彩;②它将世界各地联结成一个整体,创造了人类新的生活模式和文化观念;③它拓展了人类的生活空间,对人类经济活动产生了直接影响,推进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④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知识扩展:在复习中注意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及其对人类社会生活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2. 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国新冠肺炎疫情令人揪心,也殃及被誉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制造。中国制造不仅仅是为中国制造产品,更为重要的是为全世界制造:中国一咳嗽,全世界都感冒。中国第一季度经济遭受严重打击;如果中国大陆经济增长放缓至4.5%,香港遭受的打击最大,与基线相比同比将下降1.7个百分点——经济衰退程度进一步加剧。韩国将遭受0.4个百分点的打击。巴西和澳大利亚则被削弱0.3个百分点。德国经济增速可能会被削减0.2个百分点,美国将遭受0.1个百分点的冲击。中国制造业的停工影响的不仅是中国本身,全球经济最主要增长引擎的失速将连累全球经济。例如中国是全球汽车零部件最大的采购中心,中国疫情已引发全球产业链的连锁反应,全球多家汽车公司宣布停产,其中包括现代、起亚和雷诺旗下子公司RSM。主因来自中国的零部件供应因为疫情而中断。日产汽车位于日本西南部九州工厂日前也宣布暂时停产,原因是无法从中国采购足够的零部件。意大利的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FCA)发出预警称,来自中国的零件短缺可能会迫使他们削减国内市场的产量。中国制造的整体产业链条如果近期仍然不能全面复工将对全世界产生影响。日前“全球第一代加工厂”的富士康要提前复工被否,再一延宕,苹果的生产链接就会告急。仅在中国大陆,富士康就拥有员工上百万人,遍布全国45个厂区。在此现实情况下,今年下半年苹果能否按时推出5G ,都是未可知之数。上述材料的历史相关考点:经济全球化。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冷战的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于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原因: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每个国家发展经济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所以各国都在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发挥优势,弥补不足,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科学技术特别是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全球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具体表现是: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这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职能:(1)宗旨: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保证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生活水平;(2)职能: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成员的关税水平普遍降低,贸易壁垒进一步减少,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它与联合国一起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推动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近年来,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
3.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中国责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和政府立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这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赞扬。不少国际媒体强调,整体而言,中国的行动迅速、透明,采取的强有力措施规模空前。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1月29日通报了访华情况,他表示,中国在很短时间内就找到了病原体,立即与国际社会分享基因序列。中方同意世卫组织派遣一个国际专家团队前往中国支持疫情防控。在应对疫情方面,中国的做法体现了公开透明和国际合作的态度。谭德赛表示,“截至今天,我们只看到中国境外的68个病例,没有死亡病例,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政府采取了特别措施来阻止病例输出”。谭德赛还说,“为此,中国应该得到感谢与尊敬”。历史相关考点:中国为建立国际新秩序作出的努力: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绝不干涉别国内政。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同时,中国还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4.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社会保障制度中国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司长熊先军2月20日在北京表示,新冠肺炎的医疗救治中将确保患者不因费用影响就医、医院不因支付政策影响救治。针对确诊和疑似新冠肺炎患者享受医保政策保障的相关规定,熊先军在发布会上表示,疫情发生以后,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卫健委两次发出紧急明电,明确提出了“两个确保”的要求,即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确保收治医院不因支付政策影响救治。对于卫生健康部门认定的确诊和疑似患者,无论是本地的还是异地的患者都实行先救治后结算,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异地就医医保支付的费用由就医地医保部门先行垫付,疫情结束后全国统一组织清算。历史相关考点:近现代的社会保障制度二战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了一整套的社会保障制度。其目的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过程:①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实行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②1948年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不久,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国也宣布成为“福利国家”;③20世纪50年代,美国几次修订《社会保障法》,扩大受益群体,提高最低工资,资助贫困学生;④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日渐完善。随着福利政策的推行,西方国家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评价: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但它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也在实践当中结合本国国情建立起了我国自己的社会保障制度。
5. 突发事件对社会的影响新冠肺炎疫情作为2019年末2020年初的突发事件,对我国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疫情发生后,随着武汉封城、全国各地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原本预计有望超4.5亿人次出游消费的“春节黄金周”变成了“全民防疫周”,酒店、宾馆、影院等消费大跌,大量中小企业因此承受重压。历史相关考点:历史上的重大突发事件及其影响(1)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线。对萨拉热窝事件的评价:其目的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性质上属于恐怖主义行为,不是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正确行为,其后果是点燃了世界范围的战火,造成人类社会的灾难。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导火索。其中,普林西普热爱自己的国家、反抗侵略是正义的,但他的个人行为加速了一场空前的浩劫——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到来;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协商或国际机构调解解决,暗杀等恐怖行为不是正确选择,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决反对一切恐怖活动。有人说,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一战会不会爆发? 会,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想重新瓜分世界,由此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两大集团之间展开疯狂的军备竞赛,大战一触即发,萨拉热窝事件只是导火线,如果没有这一事件,帝国主义也会寻找其他借口发动战争。在这里要理解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热性的关系。(2)1929年—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①直接原因:美国经济空前繁荣,但民众购买力不足,导致出现生产过剩;②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③导火线:股票价格狂涨。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和特点:①表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急剧下降,其中美国工业产量下降最大;贸易额大幅减少,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②特点:波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①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②引发了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加剧了各国间的矛盾和冲突;③资本主义国家依据国情的不同,寻找不同的出路。从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得到的认识和教训:①认识: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在给世界带来灾难的同时也给世界格局的变化带来很大影响;在资本主义世界遭到经济危机的打击时,苏联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②教训: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应根据国情进行改革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能走极端的道路;要注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国家要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美国与德、日为摆脱经济危机分别采取了什么方式?各有什么影响?(1)方式:①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政府对国家经济进行全面干预,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②德、日则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内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和相关的民用工业,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对外加紧侵略扩张以转嫁危机。(2)影响:①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缓解了经济危机,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为后来的反法西斯战争保留了重要的力量,为世界发展进步做出了贡献。②德、日走上了法西斯侵略道路,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认识:在危机面前,世界各国要联合起来,共同应对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这一道理,要在国际事务中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6. 新冠疫情下的社会生活的转变和环境问题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从目前来看,与我国社会长期存在的食用野味的社会陋习有着密切关系,相信经过这一次惨痛的教训之后,人们的社会生活习惯能够发生改变;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可能与当前的环境问题有关。历史相关考点:近现代史上社会生活的变化和当前的生态问题(1)中国近现代史上社会生活的变化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这些西方近代新式交通工具传入方便了人们出行,促进了商品流通,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和文化得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也开始发生深刻变化。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化表现: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习的法令,强令男子剪辫,劝禁女子缠足;废除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大人”、“老爷”等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近代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在时装、烫发流行之际,旗袍、中山装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也受人青睐。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我国社会日常生活的变化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7. 新冠肺炎疫情下凸显党的坚强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到目前为止,我们应对疫情的斗争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中国政府采取的措施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同,世界卫生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执行主任迈克尔·瑞安2月18日表示,中国目前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所采取的“战略和战术手段”都是正确的,期待所有国家都能采取基于事实的公共卫生措施。而反观国际社会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在面对疫情时放任自流,导致疫情的恶化,这从反面证明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取得斗争的胜利,这也充分体现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历史相关考点:结合20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周年的周年时事热点,联系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论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主要考点包括:(1)中国近代史上的近代化探索说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2)在中国近代史上,面对各种重大危机时,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动员人民力量,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
8. 新冠疫情肺炎疫情下的武汉历史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地区就是武汉,在近现代史上,武汉地区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历史相关考点:中国近现代史上武汉的相关知识 1858年的《天津条约》规定开放汉口为通商口岸,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武汉地区的近代化开始起步。 洋务运动时期,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厂。武汉地区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一个重要中心。 1911年的武昌起义标志着辛亥革命的爆发。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领导了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但由于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镇压而失败。此后,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中,北伐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攻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占领武昌,吴佩孚的主力被消灭。之后,广州国民政府迁到武汉,武汉成为国民大革命的中心。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全面破裂。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在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抗日战争期间,1938年6月,日军进攻武汉。中国军队在武汉保卫战中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有利地形,打击敌人。在武汉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万家岭大捷,击毙日军3000余人。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在一五计划期间,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意义在于连接了长江南北交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建成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
更多中考资料
重磅!2020道德与法治“两会”专题中考知识点来了!
声明: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经因材初中课堂整理编辑,如存在文章/图片/音视频使用不当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