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十三)

数学微课
语文微课
英语微课
化学微课
道法微课
历史微课
物理微课
生物微课
地理微课

初中英语资料大全    


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试卷13

安徽合肥市中考一模

溫馨提示:;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3. 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 分)1.默写。(1)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2)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3)俗子胸襟谁识我,__________________。[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5)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表达了游子浪迹天涯的孤苦悲伤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李商隐《夜用寄北》中虚实相生,以时间的回环对比,突出了作者孤寂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伯牙善鼓琴》中,伯牙感叹自己与钟子期心意相通、惺惺相惜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朔气传金柝    (2). 闲来垂钓碧溪上    (3). 英雄末路当磨折    (4). 会挽雕弓如满月    (5). 夕阳西下    (6). 断肠人在天涯    (7). 何当共剪西窗烛    (8). 却话巴山夜雨时    (9). 子之听夫    (10). 志想象犹吾心也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那菩萨早已看见行者来到,即命守山大神去迎。那大神出林来。叫声:“孙悟空, 那里去?”行者抬头喝道:“你这个熊罴! 我是你叫的捂空?当初不是老孙饶了你,你已此做了黑风山的尸鬼矣。今日跟了菩萨,受了善果,居此仙山,常听法教,你叫不得我一声老爷?”那黑熊真个得了正果,在菩萨处镇守普陀。称为大神,是也亏了行者。他只得陪笑道:“大圣。古人云,君子不念旧恶,只管题他怎的!菩萨着我来迎你哩。”这行者就端肃尊诚,与大神到了紫竹林里,参拜菩萨。菩萨道:“悟空, 唐僧行到何处也? "行者道:“行到西牛贺洲万寿山了。”(1)以上文段选自《西游记》,作者是_________(朝代)时的___________(姓名),(2)“端肃尊诚”在句子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把文中划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结合原著回答:①文段中“旧恶”指什么?②孙悟空此次来是要寻求什么帮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1)明    (2). 吴承恩    (3). (2)端正严肃,尊敬虔诚的样子。    (4). (3)你应该叫我一声老爷。    (5). (4)指黑熊怪偷取唐僧的袈裟开“佛衣会”,后被观音收服。此次来请观音救活五庄观被他推倒的人参树。3.2020年春天,“新冠肺炎”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我国,严重危害着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请你参与以下活动。(1)用一句话为“抗击新冠肺炎”宣传活动拟一则公益广告, 至少用上两个成语。(2)下面是某校团委向团员发出的倡议书,请按要求修改。倡议书各位团员同学:你们好! 全社会都在阻击冠状病毒,作为共青团员,我们也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学校团委倡议各位团员: 1.做到自己不出门。也要劝阻家人外出: 2. 用手机录一段大约30秒左右的视频,内容主要为呼吁全社会遵守防病毒的要求: 3. 完成一份阻击冠状病毒的手抄报(用16K的素描纸,页边距上下左右均留出2CM)。宏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人人有责。我们坚信,我们一定能够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2020年3月1日倡议单位:中学团委会①倡议书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②划线句子成分多余,应该划去“         ”。③倡议书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3)加缪曾在《鼠疫》中写道:“同鼠疫作斗争。唯一的方式就是诚挚。我不知道诚挚通常指什么,但是就我的情况而言,我知道诚挚就是做好本职工作。”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1)示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和衷共济,必将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的胜利。(2)①宏扬  弘扬②“大约”或“左右”③落款应把时间放倡议单位下方(3)在灾难来临的时候,每个人都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到自己的责任。作为学生,应潜心静气、温故知新,加强阅读和学习,把“闭关期”成为自己的“提升期”和“飞跃期”。(联系实际,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理解 (5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梦里一枕高梁红崔向珍成熟的秋风一遍遍地吹,村子西南的高染地一片片地红,艳过红枫烈如赤焰的高粱地,呼呼啦啦地烧红了半边天。精灵似的小燕子,在长长短短的电线上,排成了高低错落的黑色音符,叽叽喳喳地讨论着远方的绿树红花。大雁的鸣叫声稀稀拉拉地排过高远的天空,带着几支轻盈的羽毛一起掉落进热闹的高梁地。秋天的阳光金黄金黄,耀着一望无际的高粱地,也耀着父亲手中闪闪发光的铁镐头。父亲的右手臂肌肉凸显,铁镐头起起落落,一棵高梁跟着一棵高梁被连根刨断,刷刷啦啦地仆倒在苍天厚土辽阔的怀抱。一车一车的高梁棵运回家中, 母亲带着我们,先把秸秆粗壮穗头硕大的挑拣出来一些,带穗截取一米长短,脱粒后用于绑缚扫帚。剩下的高梁穗用锄头的利刃削割下来,均匀地摊在院子里晾晒。貪嘴的麻雀不去啄食枣树高枝上坠着的几个干枣,一只只一群群,围着馨香的高梁穗蹦来跳去。中午的阳光毫不吝啬,豆秸垛表面的许多豆英被晒炸了,哗噼啪啪地爆响丰收的鞭炮,金黄的豆粒忽然间弹跳进碧绿的菠菜地里,惊飞了几只身体圆滚滚的麻雀。秋天的田野明晃晃的。秋天的阳光明晃晃的,大人孩子的心里也明晃晃的,一天一天喜眉笑眼地乐呵着。眼看着碧绿的大白莱卷了心,脆嫩的青萝卜长足了个,苇塘里的芦花满院子飘飞。沉甸甸的高粱穗翻来覆去地晒进了,我们争抢着挥起木叉和棍棒用力敲打。金黄的秋风里,红色的高梁壳子不分方向地乱蹦,整个村子里此起彼伏着快乐的笑声。脱好的高梁粒,母亲挑拣出一部分放在大簸箩里,均匀地喷了水,用簸箩端着去村东的石碾子上碾高染米。圆滚滚的石碾子咕咕噜噜不停地响,母亲的汗珠滴滴答答不停地落。一圈又一圈,母亲的脚印在黄土地上重重叠叠,金黄的落叶在母亲的脚下重重叠叠。碾掉了皮壳的高梁米晶莹圆润,母亲放在洗菜盆里淘洗干净,充分浸泡后倒进大铁锅里焖煮。母亲烧火的时候也不闲着,手里捏着缝衣针和白棉线仔细地穿辣椒串。一大簸箕辣椒穿好,屋里的热气就满了,新高梁米的香味从铁锅里转着圈子飘出来,悄悄地分散到院子里去,一缕一缕,纠缠着金黄的秋风四处飞扬。母亲微笑着走出屋子,把辣椒串挂到家槐树低矮的树枝上晾晒。夕阳已经西下,一片绚丽的晚霞努力地铺展着最后的热情,给红艳似火的辣椒,晶莹饱滿的槐豆,洁白纷飞的苇絮,满院子乱跑的鸡鸭……都裹上了充满希望的温暖光辉。天一点点黑下来,密密麻麻的星星在宽宽的银河里,静静地流淌着灿灿的银光。母亲点起一盏小小的煤油灯,我们围着四四方方的锅台开始吃晚饭。虽然只是一锅普通的高梁米饭,和几块刚进了盐味的洋姜和青萝卜,我们却咀嚼出了最幸福最温暖的味道。吃完了饭,父亲常常会给我们背诵《青纱帐——甘蔗林》,再连带着讲一些发生在青纱帐里的英雄故事。我们听得热血沸腾,躺在火炕上入梦的时候,常常在红艳如火的高梁地里左冲右突,奔跑不停。时过境迁,远离了故乡和故乡的高梁地,已经几十个秋天没有看见醉心的高粱红了。好几回梦里醒来,急三火四地去超市里买回几斤高粱米,兴致很高地用电高压锅焖饭吃。一粒粒的高粱米还是那么晶莹圆润,一朵朵的高梁花绽放的还是那么好看,可是没有了故乡的洋姜和青萝卜相伴,我终究是再也吃不到一顿那样香甜的好饭了。2019年11月30日《今日新泰》4. 围绕高粱,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5. 按要求品析词句。(1)秋天的田野明晃晃的,秋天的阳光明晃晃的,大人孩子的心里也明晃晃的。(理解句中加点词的含义)(2)新高梁米的香味从铁锅里转着圈子飘出来,悄悄地分散到院子里去。一缕一缕,纠缠着金黄的秋风四处飞扬。(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6. 结合文章内容,简析文中母亲形象。7. 作者为什么说“再也吃不到一顿那样香甜的好饭了”?8. 说说作者以“梦里一枕高梁红”为题的好处。【答案】4.收割高粱  晾晒高粱  碾高粱米  煮高粱饭  吃高粱饭(至少写出4点)   5. (1)三个“明晃晃”含义分别为:指秋天的田野开阔敞亮;指太阳光的明亮、耀眼;指孩子们内心的喜悦。(2)这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高粱米饭的香味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高粱米饭香味在房子里四处飘散的情景,突出了饭香的诱人。   6. 勤劳:从母亲辛勤碾高粱米的情景可以看出;能干:母亲边做饭边串辣椒,做的饭香气四溢;慈爱:母亲为家人做着可口的饭菜。(至少答出2点)   7. 因为再也没有了母亲做的故乡的洋姜和青萝卜相伴,再也没有童年纯真美好,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8. “高粱”在文中贯穿始终,起到了线索的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凑。“梦里”一词突出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作者对故乡高粱的怀念之情。作者以此为题,富有韵味,也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读书人是一个高责的身份鲁先圣①在我们的社会中,究竟有多少个身份,恐怕谁都说不清楚。因为,不仅仅社会上的行业有多少难以说清,同一个行业里又因为岗位和职务的不同身份也千差万别。而且,就是具体到一个人,往往也有多个身份:在社会上一个身份,在家庭中一个身份,在朋友中一个身份等等。②身份,是一个人的标志,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资本,更是一个人享有多少社会尊严的尺度。③但是,不论有多少身份,我以为,读书人始终是一个高贵的身份。阅读使人拥有文化知识,能够培养一个人的道德品格,能够锤炼一个人的崇高情怀。而只有一个人具有了崇高品格的时候,才会赢得他人和社会的尊敬,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④一个读书人,就是一个对文化如饥似渴的人,其实一定程度上就是一个人整体素养的标志。一个拒绝阅读的人,是不可能有很高文化素养的。⑤在现在的大学里,很多大学生每天仅仅限于自己专业的学习,而没有在社会文化方面加强自己的阅读。其实,他们不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如果仅仅限于专业,自己不过就是一个接受了专业训练的文盲而已,自己不过是一个专业工具,那不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比如两个弹奏铜琴的人。两人同样拥有熟练的演奏技巧,一个是有着丰富文化知识的人,他在用钢琴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追求;一个却仅仅是个熟练的演奏者,他看重的仅仅是钢琴的技法。他们最后的区别是:前者成了伟大的钢琴家,后者仅仅是个钢琴演员。.⑥很多海外的华人。现在最苦闷的事情就是他们的孩子对中华文明的一无所知。他们的孩子接受了良好的西方教育。过着优裕的生活,说着流利的外语,但是他们的内心却非常空虚。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了文化的归属感,没有作为一个读书人的那份深厚和优雅。说自己是华人,对于中华文化一无所知;说自己是外国人,自己又没有外国人的血统。我们所熟知的华人科学家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就没有这样的困惑,因为他们都有着深厚的中华文化修养,他们始终认为自己是中华文明的一分子,他们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祖国文明的渴望和追求。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开始从国内买了大量的国学书籍,让孩子补上国学的课,让孩子首先成为一个读书人。⑦读书人往往不是为了一种目的而读书,因为那样的读书失去了读书的真味。黄山谷曾经说不读书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说出了读书的真味精髓。读书人因读书而优雅,因读书而快乐,因读书而生出万千趣味。这样的读书人,抛却了世俗和功利。仅仅剩下一种美好而高贵的身份了。9. 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10. 为什么作者认为读书人是一一个高贵的身份?请用原文回答。11. 如何才能成为真正的读书人?结合文章内容回答。12. 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13. 下面对于文章的结构思路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①\②\⑧①⑤\⑥⑦   B. ①②\③④⑤⑥⑦     C. ①②③④⑤\⑥⑦     D. ①\②③④⑤\⑥⑦【答案】9.读书人是一个高贵的身份。   10. 阅读使人拥有文化知识,能够培养一个人的道德品格,能够锤炼一个人的崇高情怀。而只有一个人具有了崇高品格的时候,才会赢得他人和社会的尊敬,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11. 真正读书人首先是一个对文化如饥似渴的人,而且应在社会文化方面加强自己的阅读,他们不是为了一种目的而读书,他们因读书而优雅,因读书而快乐,因读书而生出万千趣味。   12. 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把很多海外华人的孩子对中华文明的一无所知与李政道等华人科学家有着深厚的中华文化修养进行对比,突出论证了加强文化阅读的重要,具体事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3. C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思路。读文本可知,本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段到第五段为第一部分,论述的是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的意义。第六段和第七段论述的是怎样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所以正确划分应为①②③④⑤\⑥⑦。故选C。【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巨,臣之妾畏巨,臣之客欲有求于巨,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巨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诽谤于朝市,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战国策》)【乙】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①有少孺子②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③,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④,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⑤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选自《说苑》)【注】①舍人:门客: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②小孺子:年轻人。③三旦:三天。④委身曲附:缩着身子紧贴树枝,弯起前肢。附,同“跗(fū)”,脚背。⑤务:一心,一定。14.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①于是入朝见威王______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______③宫妇左右莫不私王______④今齐地方千里______⑤不顾其后之有患也______15. 翻译下列句子。①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②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16. 请从【甲】【乙】两文中各找出或提炼出一个成语。17. 请比较邹忌和少孺子进谏的相同点。①从进谏方式看,邹忌与少孺子:________________②从进谏结果看,威王与吴王:________________【答案】14.     (1). 拜见    (2). 确实    (3). 偏爱    (4). 土地;方圆    (5). 祸患,灾难   15. ①命令刚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和庭院内像集市一样。②想捕捉这只蝉,但不知黄雀在它旁边。   16. 甲:门庭若市、从谏如流 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17.    (1). 都采用设喻(类比、讽谏)的方式,委婉含蓄地指出君王的过失。    (2). 都能接受进谏,并付诸行动。【乙】文参考译文:吴王想要攻打楚国,告诉他的近臣们说:“敢进谏的人处死!”吴王的门客中的一个年轻人想进谏可是又不敢,于是每天他都在怀里揣着弹弓、泥丸到王宫的后花园,露水湿透了他的衣服,像这样过了许多天。吴王对他说:“你过来,苦于什么事要把衣服沾湿成这样啊”(年轻人)回答说:“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它在高处鸣叫,吸饮露水,却不知一只螳螂在它身后;螳螂弯曲着身子紧紧贴附在树枝上想捕捉这只蝉,但不知黄雀在它旁边;而当黄雀伸着脖子想要啄螳螂时,却不知道我的弹丸在它下面呢。这三个都只考虑到眼前利益,却不考虑身后的祸患。”吴王说:“说得好啊!”于是就取消了这次出兵。


三、写作(55分)


18.以“我找回了       ”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与要求:(1)    请你从“自信”“尊严”“坚毅”“快乐”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例文:我找回了自信“熙熙攘攘的人海之中,命运让我们相聚……”哼着这首《相信我们会创造奇迹》,脑海中顿时浮现出一个身影,因为她,我找回了自信。朦胧中,尘封已久的记忆如脱缰的野马,向着远方撒蹄纵开……那是一个下雨天,我背着沉重的书包,迈着疲惫的步伐,漫无目的地走在操场上,我浸没在雨中,泪水顺着脸颊滑落,月考惨败,让我更加失去了自信。都说“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不禁自问,为什么我努力了,却还是那么失败呢?忽然,雨似乎停了,一袭粉红色扑入我眼帘,啊!是陶老师!我惊叫道。这时陶老师已走近了我,她用春风般的手拂去我头上的雨水,心痛地望着我说:“怎么还没回去,因为这次考试不开心了吗?走,我们去办公室坐坐。”说着,陶老师拉起了我的手。顿时,我觉得自己像迷路的小孩找到了归途。来到办公室,陶老师没有说什么,她只是默默地帮我擦去身上的雨水,又给我倒了杯水,接着向我投来了一个微笑,那笑,甜入心扉;那水,润入心田。接着,我们比肩而坐,陶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有没有听过席慕容的一句话,生活本应该是在不断创伤,不断地复原,流水因激荡而激浪花,山峦因断崖而放飞瀑布,学习中哪有不摔跟头的,关键就在于你要有自信,失败之后要爬起来。”我被陶老师的话深深感动,是啊,不完美的人生却能完美人生的价值,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只有在不断地撞击和摧残中,才能成就一路的壮阔。后来,陶老师又耐心地帮我讲解了那份试卷,使我这榆木脑袋终于找回了一点自信。那年,我多了一份思情;那年,我多了一份青涩而深刻的回忆;那年,我找回了自信。陶老师,谢谢您,谢谢您教会了我永不言败的精神,相信我会创造奇迹。 

往期精彩分享  

千万不要错过“习惯养成”的最佳时间(强烈推荐)

初中英语资料大全(2020.3.13)

中考英语写作三大要点(附写作锦囊)

超全!【微课】《中学英语语法》 1-50讲

考点解析 | 初中英语重点短语辨析(一)

初一下册|背会这六篇优秀范文,期中考英语作文轻松得满分! 

必须牢记的初中英语10大词类详解+用法+考点,超全讲解!

期中试卷 | 八年级下期中英语真题卷

初二下册|期中必考这五篇英语作文,背会后,妥妥得满分!

中考英语300句涵盖高频短语、句型、考点,值得收藏~

200句巧记3500词,熟练语法填空(含答案)

考点解析 | 初中英语重点短语辨析(二) 

考点解析 | 初中英语重点短语辨析(一)

考点解析 | 初中英语重点短语辨析(二)

考点解析 | 初中英语重点短语辨析(三) 

考点解析 | 初中英语重点短语辨析(四)

考点解析 | 初中英语重点短语辨析(五) 

来源网络 侵权删除 商务合作微信:mj13965361822

(点击阅读原文)2020年中考:孩子政史太差怎么办?有救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