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期中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1.陈老师在介绍我国某一原始人类时,提到“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此原始人类应该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2.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仅靠个人的力量和简陋的工具难以生存,原始人类最需要的应是( )A.学会制造工具B.住在山洞里C.种植水稻D.过群居的生活3.某校七(3)班的同学在分组搜集以下资料:第一组:元谋人发现的过程,第二组:北京人使用火的方法,第三组:山顶洞人头部复原的过程。由此你可判断他们探究学习的主题是( )A.《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B.《早期国家的形成》C.《神话传说与史实的联系与区别》D.《第一个封建统一国家的建立》4.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参观某地文化时说:“……在中华文明成熟之前,起到了稻作文明的奠基作用。”他参观的地点应是( )A.云南省的元谋县B.北京周口店龙骨山C.陕西西安半坡村D.浙江余姚河姆渡村5.下列考古发现,能够证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 )
①打制石器②钻孔石斧③鱼纹彩陶盆④稻谷遗存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6.我国历史上,权力受制于民,最早体现在( )中。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科举制7.“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这是孙中山对哪位传说中人物的评价()。A.盘古B.女娲C.黄帝D.炎帝8.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 )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9.《荀子》记载:西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与“立七十一国”相关的制度是( )A.世袭制B.禅让制C.分封制D.郡县制10.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建国者没有打好基础B.周边少数民族的联合进攻C.内部发生严重的平民暴动D.最后一个国君暴虐残酷11.相传禹把全国分为九个州,并铸造了象征最高权力的九个巨鼎,后来以“九鼎”比喻分量之重,“一言九鼎”由此而来。我国发现的世界最大的青铜器是( )A.司母戊鼎B.四羊方尊C.青铜立人像D.青铜神树12.关于甲骨文,错误的解释是( )A.我国古代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B.甲骨文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C.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D.是了解和研究历史的唯一资料13.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并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最终成就霸业,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的是( )A.晋文公B.齐桓公C.楚庄王D.宋襄公14.白起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名将,号称“人屠”,他曾经指挥过一场战役,使得战国时六国再也无力与秦国抗衡,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这场战役是( )A.涿鹿之战B.牧野大战C.长平之战D.城濮之战15.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以下是出土于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工具的图片,你知道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的是哪种工具( )
A.打制石器B.磨制石斧C.骨耜D.铁犁铧16.农业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立国之本,下列反映了我国农业发展史上一次革命的是( )A.磨制石器B.耒耜C.铁农具D.牛耕17.作家余秋雨曾经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筑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主持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A.大禹B.李冰C.商鞅D.李春18.在某市构建和谐社会座谈会上,有几位专家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孔子,这是基于孔子( )A.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B.编订中国古代文献C.注重人的全面发展D.提出“仁”的政治主张19.秦统一后,某商人要到广东沿海收购农产品,他应该带哪种货币才行?( )
20、与“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大泽乡起义B.巨鹿之战C.楚汉战争D.长平之战二、材料分析题(共2小题,21题14分,22题12分)21.制度文明是人类发展水平和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三: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凤凰网》请回答:(1)材料一中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分封制,这一制度诸侯要对周天子尽哪些义务?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制度的首创者是谁?图中①空缺处应该填什么官职?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22.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材料二: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主要内容是: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推行县制;……后商鞅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他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国的国势日益强盛。——以上材料均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管仲相桓公”最终实现了什么目标?
(2)材料二中哪一项变法措施最有利于秦国封建制度的形成?材料二中的哪句话说明这次变法取得了成功? (3)为了更好地推行变法法令,人们都在流传着商鞅将任命一名能干的县令并派他到远离国都的地区。这件事可信吗?为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从这两场改革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三、简答题(共14分)23.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临高某校七年级同学组织了一个历史课本剧(片段),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旁白:战国时期,有一天,许多学者走到一起,对当时的社会形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学者1】“民为贵,君为轻”,统治者应该以“仁政”治理天下。【学者2】先生此言差矣。我们应该互相关爱,反对不义战争。【学者3】君主治理国家,不应空谈仁义,应该进行改革,实行“法治”。【学者4】你们说的都不对,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1)上述四位学者分别代表诸子百家中哪家学派思想?他们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 (2)其中学者1所代表学派的创始人是谁?他在教育方面提出的主张是什么? (3)学习“诸子百家”思想后,该班围绕如何治理校园内乱扔垃圾的行为进行讨论,请你站在儒家思想的立场写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
二、材料解析题(共2小题,21题14分,22题12分)
21.(1)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天子调兵。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2)秦始皇(嬴政);丞相;郡县制。(3)作用: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巩固国家统一。22.(1)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或“霸诸侯”)(2)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新法仍继续推行,秦国的国势日益强盛。(3)不可信;因为县令是由国君任命的。(4)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改革推动了社会进步;改革要制定适当的策略;改革是国家富强的保证,我国应坚持改革,勇于创新等。(3分,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三、简答题(共14分)23.(1)学者1:儒家——孔子或孟子;学者2:墨家——墨子;学者3:法家——韩非子;学者4:道家——老子或庄子。(2)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3)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给分,2分。加强宣传教育,让同学们认识文明卫生习惯的重要性,从而自觉改变乱扔垃圾的习惯。
声明: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经因材初中课堂整理编辑,如存在文章/图片/音视频使用不当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更多中考资料
初中道德与法治7-9年级关键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历史7-9年级上册全册知识速记手册
2021届九上期末历史试卷(1)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8)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四)
2021中考体育满分训练法(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