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社团,让“晚托”更可爱|山栀子
小社团,让“晚托”更可爱
——“一校一品”特色校园新春走笔系列(6)
文 / 山栀子
八小时以外,留守儿童谁来管?
——时代在呼唤,社会在共鸣。
探索中的校园托管,怎样才能更可爱?
——校长在思考,教师在行动。
松滋市陈店小学以“雅仁”文化为指引,倡行仁爱、负责的教师精神,和松滋市海兴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合作,率先在全市建起了“留守儿童之家”。
进得来,还要留得住。
集体托管近200名留守儿童,不只是解决好食宿和作业的问题这么简单。怎样让他们被托管的生活也能丰富多彩?陈店小学校长黄家彬和校委会一班人,将托管纳入学校“雅仁”文化建设体系统筹布局,建设以留守儿童为主体的社团文化。他们认为,学校文化,不能少了社团。
以生为本,特别关注。让留守儿童成为学校社团文化的主角,这是一种大仁大爱。
2018年春季,学校158名留守儿童,在学校自愿参与、自主选择、阳光公平的原则下,组成14个社团,涵盖书法、器乐、合唱、京剧等艺术。
专业教师哪里来?这是个大难题。
作为一所乡村小学,最缺乏的就是艺术师资。向内挖掘,学校面向全体教师发出“招贤令”。唯有孩子不可辜负。教师全员参与,先自学,再教给孩子。向外聘请,书法、京剧,这两个专业性极强的社团,学校从外面请进到2名当地的书法和京剧人才。
“没有想到,短短几个月,陈店小学的老师们变了,人人都会一手小‘绝活’”。校长黄家彬说。
“陪伴留守孩子成长,成全了孩子,也成全了老师自己。”工会主席许弟金如是说。
社团活动怎么展开?章程说了算。
学校出台了《陈店小学社团活动方案》,14个社团分别制定了《活动章程》,每个社团的指导教师以学期为单位提交社团工作计划,每周有教学辅导方案。每晚6:20的铃声响起,参加社团的留守孩子分别到指定的活动室参加活动。舞,跳起来;棋,下起来;鼠标,点起来;故事,讲起来;葫芦丝,吹起来……瞬间,校园动起来,热闹了起来。
学校以四大制度推动社团活动课程化。课堂巡察制度,督促教师依照计划和方案开展辅导。社团活动家长开放日制度,每周三晚社团活动面向家长开放观摩,家长自愿到校陪孩子一起参加活动。成果汇报制度,每半年开展一次社团活动展演,向全校师生、家长和社会汇报社团活动成果。优秀奖励制度,每学期对社团活动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进行奖励表彰。
兴趣发展要成全,生活服务也要周全。生活老师和专业辅导教师对留守儿童的无缝对接,共同撑起了一片美丽的蓝天。
时间见证奇迹。短短的几个月,京剧社团的孩子们,已经能够表演出3个京剧曲目、1个黄梅戏节目和1个松滋说鼓子了。葫芦丝社团的赵卓雅高兴地说,“我可以试着吹几首曲子了,我自己都没有想到。”学生范智轩的家长说,“我的孙子参加社团,每天生活很开心,学会了讲故事,班上的同学都夸他是故事大王。”
尽心尽力,尽才尽能。一群乡村教师,陪伴留守儿童一起享受艺术,为学生的美好未来打好底色。
快乐童年,我不孤单。一群留守儿童,享受着乡村学校特别的关爱,更加自信,更加阳光。
“努力让每一个留守孩子,都能带着一项小特长和兴趣爱好毕业。”校长黄家彬这样向我们描述着陈店小学的愿景。
“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积极彰显生本理念,全面提升托管内涵,陈店小学做到了!”松滋市海兴留守儿童关爱中心负责人刘永煌说。
乡村小学也能办社团。不同的起点,也能演绎同样的精彩。陈店小学,正在书写一张令人向往的答卷。
推荐阅读:
2.石头记|山栀子
(更多精彩,请点击左下方的“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