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散文】家乡有口姑娘井| 张晓蓉

山栀子 乐乡树人 2022-03-28


家乡有口姑娘井

文 / 张晓蓉

 

故乡有一眼泉,现在叫做“珍珠女儿井”,她原先的名字叫做——姑娘井!

姑娘井位于滨湖公园,如今被一道高高的院墙圈在了院里。每次回娘家,途经那个地方,车子擦肩而过,但很显眼的“女儿井”字样总会跳入眼帘。没有见到水,但见一堵墙。山水还在,古迹还在,似乎精魂也有些许留存!

儿时的的姑娘井就是一眼蓝汪汪的泉,那是大家公共享受的自然资源。一年四季从未干涸。井口面积很大,圆圆的井台用青冈石铺就,水里有长形的藻类植物,条形的植物一律向着水流出水口方向曼舞。井台边有一棵垂柳,长长的柳丝随风轻摇。夏天,这井台柳荫下是玩耍的好地方,村子里的妇女儿童,正午时分聚集在这里,他们坐在井沿上,把双脚没入水中,听知了长鸣,听清亮的水流哗哗,听孩子们快乐的嬉笑!日子就这样惬意美满。冬天,当漫天大雪覆盖了整个大地,女人们便开始不高兴,讨厌冬天,就因为那滴水成冰的水!但是,即使是冬天,一家老小的洗洗刷刷不能耽搁,厨房的淘洗除尘不能停下。这里居住的女人是不害怕冬天的,她们有幸姑娘井,姑娘井就成了女人们的天堂。

这个季节的姑娘井泛着热气,紫气升腾,薄雾笼罩,仙境一般的姑娘井,她把终年贮蓄的温暖都拿出来了,漫天飞雪中的井台边,笑声、歌声伴着呼呼的风声,冰冷与温润在这里演绎得是如此的和谐与完美,这些都是姑娘井给予的女人们的无微不至的关爱……

我的童年在大集体的岁月中度过,没有红色,也没有绿色,留在我记忆中的就是一片黯淡的灰黄!

热天,酷暑难耐,每天提着一个炊壶,到姑娘井去提来一壶凉水,然后放在家里比较阴凉的一个角落,玩耍一会后,喝上一杯凉水,那是我们热天最好的享受,物质匮乏的时代,幸福的沸点往往被降得很低很低。

姑娘井井水除了供人们日常生活享用外,富余的水就流向了四面八方去灌溉田地。人们修筑了一道道引水渠,按照田地所在的方位牵引井水的流向,在最后,仍用不完的水就汇入到了洈水,百川归海的境界或许就是如此。姑娘井周围的农人几乎都没有节约用水的观念,因为井水经年累月从未间断,干嘛要这般节俭?这是上天的恩赐。

流动的水,是生命是勃发,是思维的飞转,是智慧的闪烁。

饮用姑娘井长大的人们,自然有着水一样的灵性和聪慧。我们这是一个小地方,小地方评价人的标准自然就不一样。我想说说走进北京清华园的刘兴亚。他就是地地道道的姑娘井人。他的家就在姑娘井边上。这样的一个帅小伙,走过故乡的沟沟坎坎,跨过大青山,冷不丁就蹦进了清华园。清华园,我老早就有记忆,那是高中课堂阅读了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从此,清华园如诗如梦的荷塘就住进了我的心田。高考落第,回乡教书,今生自然和清华园无缘,清华园,是一个让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学府,是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一个梦境!刘兴亚,圆了我们的梦,他替故乡的人们用他的双脚丈量了那里的方方寸寸。曾经有北京的湖北老乡问他是湖北什么地方的人,他的回答很完美:“姑娘井的!”一问一答一笑,在轻松愉快中,他,让人知道了他的家乡有个风水宝地,那就是一眼泉——姑娘井。多年后,姑娘井就真的成了闻名全国的旅游胜地洈水的旅游景点——珍珠女儿井。刘兴亚,你是我们故土的骄傲。章贤武,北大学子,毕业后回到松滋任职。张柯曼,松滋人都知晓,就是在整个荆州地区都还算是小有名气的才子。按照张姓辈分,我经常喊他为“才子老哥”,这老哥也就欣然答应。才子老哥智慧聪明,一表人才。他的一生颇为辉煌,最先起步于教育界,在松滋县教育局工作,然后到宣传部任职,先后担任过党校校长,就任刘家场镇镇长,松滋市烟草局局长,退休前在荆州市工作。他口才好,学富五车,担任党校校长期间,每年都要给乡镇党员干部上课进行短期集训,在党校接受张校长培训的人都一致夸赞,“张柯曼老师记性是一流的好,讲到什么地方的内容,他会横流倒背,一字不差!他的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真的不错!引经据典,口若悬河!”当然,这些评说者不是从专业的角度来评价一个人,记性好,口才好只是才学的几个很重要的方面。我们不是学者,我也只能用我笨拙的笔点到为止。姑娘井周围诞生了一个很大的教师群体,他们任教于周边许多所中小学,章贤奇、周章勇、周轶非、张凤彩、周厚金、张珂生、刘廷秀、刘传久……很多人常常和我说过这个现象,他们总是很纳闷,说:“张老师,您们那里怎么这么多教书的?”我曾不无骄傲地说:“教书的不好啊?教书先生专门拯救愚笨的灵魂!”仔细考究,就是因为那一脉水,是姑娘井的水滋养了我们,让我们有勤奋的精神,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因为,我们是“姑娘”的后代!

为什么那口井叫做“姑娘井”?给你讲讲关于那个姑娘的故事吧——

张家和李家两个家族之间的仇恨延续了三代,这都是解放前的事情了。两代之间在三代前还是有亲缘关系的远房亲戚。听老辈说,这两个家族本是地方上的望族,结下冤仇的就是一口水井,这口水井那个时候就叫“凉水井”。

有一年大旱,稻子快要成熟的时候,田地里干得裂开了口子,家家户户的田地都急需水啊!这口水井据说是李家祖上发现并修筑起来的,风调雨顺的年月不缺水,谁还那样稀罕这件事呢?管是李姓还是张姓的。可是,一旦水源吃紧,关于水井的归属权就有了说法。那个时候,本姓人都聚族而居,李姓家族住在凉水井南面,张姓家族住在凉水井北面。为了争夺水源,口角之争升级到拳脚相加,最后发展到聚众斗殴,在一次群殴中李家还死过人。从此,李姓和张姓两个家族结下了生死冤仇!李家长辈主事的召集同族人商议,并立下规矩,张李两姓从此不准来往,即使是亲戚都要断交,从此以后两姓不准通婚,自然,凉水井的水张家姓氏是一定不能取用的。要知道,家族中立下的规矩在解放前是有相当大的效力的。张姓家族因为打死过李姓人,自知理亏,从那以后,他们再也没有用过凉水井的水,宁可绕道到洈水去挑。

时光的年轮划过了一圈又一圈,张李两家结怨三代后,李家姑娘和张家小伙一对少男少女深深相爱了,爱到难舍难分,他们暗地里发誓——要么相爱,要么死去。两个年轻人深知两个家族的规矩,但,爱情却不懂得这个规矩,爱情像一根榕树的藤蔓一样缠绕,落地,生根。那个年代,李家姑娘和张家小伙私会,缠绵,终于,李家姑娘怀上了张家小伙的种。这一招估计也是两个年轻人不是办法的办法,他们想木已成舟,想生米煮成熟饭!看着李家姑娘渐渐隆起来的肚子,李氏家族的人们急了,这事在那个年代是羞耻啊,闺女应该赶快嫁出去才行。李家姑娘要草草出嫁了,李家不可能大操大办,但又不好丢面子,主事的又出了个主意,说:“陪嫁的嫁妆就是那口凉水井吧!这可是我们李姓家族最值钱的祖业啊!”陪嫁凉水井,这只是一个说法而已,一口水井,究竟是否值钱,大家心知肚明。姑娘想,这样很好,只要李姓家族的人让她嫁到张家,就是极大的成全,他们的联姻将意味着两个家族的重归于好。为了大汉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友好,昭君不是也远嫁匈奴了吗?况且我的婆家娘家比邻,我结婚后,回趟娘家也容易,两头大人都能照顾到,何乐而不为?姑娘这样一想,正月18出嫁那天,即使没有迎亲的唢呐,没有丰厚的陪嫁,她,还是欢欢喜喜来到了婆家。李家姑娘来到婆家,次日回门,婚后第三天,她立刻向张姓家族的人们宣布——从今天开始,大家可以自由的就近到凉水井来取水,淘洗玩耍。她强调,这个主她可以做,因为,这口凉水井是她的陪嫁,她有权支配,当然,李姓家族的人到凉水井取水用水自然是在情理之中……

这个泼辣能干的姑娘巧妙地周旋在两个家族之间,慢慢的,两姓人开始有了走动,绷紧的关系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之后终于有了缓和。十月怀胎,姑娘在当年就给张家生了一个如花似玉的闺女。外孙是情感的纽带,农村的规矩,生了孩子就要整酒宴,叫做——炒鸡粥!炒鸡粥那天,姑娘的娘家人都要到男家走亲戚,送恭贺,两个家族直到女儿生了孩子后才会正式建立比较稳固的亲戚关系。李家姑娘整酒宴的那天,李家的至亲,和姑娘要好的娘家人来了很多很多!喜庆的鞭炮放了一挂又一挂,人们私下里说:“今儿个比姑娘结婚那天热闹多啦,也喜庆多了哦!”这条横亘在两个家族的万丈鸿沟终于让姑娘给填平了。

平静的日子在不经意中走过了6年,姑娘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当她的第三个孩子到来的时候,意外不幸降临在这个美满幸福的家!难产,胎位不正,孩子先来的脚。解放前,地方上除了几个年长的接生婆,哪来像现在的什么妇产科医生啊。孩子保住了,姑娘产后大出血怎么都止不住,姑娘的丈夫哭天抢地,姑娘的婆婆跪在大门前向老天求助,她说:“老天爷啊,救救我家媳妇吧,她是一个善良的好姑娘,你要命就把我的拿去吧,我家不能没有她!”姑娘渐渐气息微弱,临终前,她拉着丈夫的手说:“我走了,以后会苦了你,我舍不得你们啊……记住……千万别让凉水井再起纠纷……”

姑娘走后一年,很平静。姑娘走后的第二年又遇大旱,李姓家族中就有人开始起波澜,他们的理由就是,姑娘死了,凉水井的归属权自然要重新回到李姓。姑娘的婆家人,在这次纷争中,什么话都没有说,他们挑选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作为代表带话给李姓,说:“姑娘走了,但她把仁爱和善良留给了我们,凉水井归谁已经不再重要,我们不愿侵扰姑娘在九泉之下的安宁!”李姓的几个好事者不依不饶,这样两姓家族中的长者再次商议,最后决定用一个极其古老的办法来做最后的判定。那就是把一眼泉水用一块很厚实的花岗岩紧紧压住,周围封闭好,看井水凭借它自身的张力,水从哪个方向流出就归属哪个方位的姓氏所有。为了避嫌,操作者全部是李姓人。一夜过去了,没有动静,大家都在等待,第二天天刚破晓,只听得一声石破天惊的轰鸣,一股被压抑许久的水流仿佛岩浆一般向张家家族居住的方向喷涌而出……李家再也没有什么话说的了,他们在想,是姑娘在地底下暗暗帮助着张家,要知道,张家有姑娘的三个至亲骨肉啊!姑娘临终前对丈夫也嘱托过,她相信丈夫一定不会违背她的意愿而让凉水井再起纠纷。这次该姑娘的丈夫出面了。他来到李家居住区,他说:“各位大叔大伯兄弟姐妹,凉水井虽然按照您们的方法判给了张家,但我们仍然不会独占,这是我们共同的财产,从今以后,大家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只有我们都和和睦睦的,姑娘在地底下才会真正安息!”从此,张李两个家族结为秦晋之好,互相扶持互相帮助,走过黑暗,走到了新中国的流金岁月。

为了纪念这位深明大义的姑娘,于是当地人给这口凉水井正式更名为“姑娘井”!有很长一段时间,张姓家族的人在教育后人时,总是用这样的话语来教导:“亏你还是姑娘的后代呢!”姑娘,已经成为了贤良、宽容的代名词,她作为一个符号,一个标杆,牵引人们向善向美靠近!

每次,当我走过姑娘井,想起姑娘的故事,我就很自豪,因为,我是“姑娘”的后代!

(作者系松滋市刘家场镇庆贺寺初中教师。)

推荐阅读:

1.“校园欺凌”,你究竟打痛了谁

2.卑微的灵魂,你何时才能站起

3.人生寓言:黄莺和青蛙

4.【散文】美丽的凤凰之旅|张晓蓉

5.【散文】裸   绿|张晓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