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以大国良师筑大国栋梁|山栀子
以大国良师筑大国栋梁
文 / 山栀子
近日,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以下统称“准则”),明确新时代教师职业规范,划定基本底线,深化师德师风建设。(中国文明网11月16日)
教育部一天连发6份文件,直指师德师风,定标准,划底线。从“职业道德规范”到“职业行为准则”,中国教育正步入全面依法治教,全面从严治教的新时代。
师,无德不立。德,是衡量教师的永恒圭臬;师德,是教师的良心和尊严。崇尚师德,既是国之优良传统,又是师之共同追求。“诲人不倦”“循循善诱”“有教无类”“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些立德树人的文化经典传承至今。从孔子到陶行知、叶圣陶、竺可桢、徐特立、顾明远等著名教育家;从一个人坚守一所学校6个娃的乡村教师周正文,到怀揣科技报国理想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的大学教授黄大年;从带着学生在海拔6000米的珠峰采集种子的植物学家钟扬,到以身挡车推开4名学生的小学教师李芳……他们,无不是用崇高的师德立起了“大国良师”。
德,无治不兴。师德,既要靠学习教育来涵养;又要靠约束治理来保证。置身于社会道德之阶高处的教师,荣耀的同时,也被赋予更高的要求和受到更多的关注。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师德师风的问题也层出不穷。言行失范出格,侮辱体罚学生,借机谋利敛财,甚至猥亵性侵学生的事件频频曝光,严重损害了教师队伍的形象和侵犯了家长和学生的权益。新形势新问题,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加以规范,使教师言行有章可循,教育治理有据可依。
以德育德,立德有标准。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到“德才兼备”,不同的时代,好老师的具体要求和标准也在与时俱进。新时代对教师队伍更有新要求,那就是做到“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从过去的“八条”“六条”“红七条”“十条红线”到而今的“十项准则”,明确提出了坚定政治方向、传播优秀文化、遵守学术规范、秉持公平诚信、坚守廉洁自律等具有新时代特点的新要求。新时代好老师的标准因“准则”而具体化,广大教师响应倡导希望,就是对师德的最好涵养,自育自励自觉。
明令禁止,从教有底线。“十项准则”向广大教师划出了“十条底线”,一针见血,直击师德师风现状,直击问题要害。从高校到中小学,再到幼儿园,底线清晰,立场坚决。这是对广大教师的警示提醒,一场顺应新时代的“及时雨”。“不得”就是铁纪,广大教师恪守底线要求,就是对师德的最好保护,自重自警自律。
德之所存,师之所存。是严管,更是厚爱;是呵护学生,也是保护老师自己。“十项准则”的出发点是立德树人,落脚点也是立德树人。“十项准则”还要辅之以完善的管理机制,才能真正为立德树人“护航”。以有德之师,培育有德之人,以大国良师,铸造大国栋梁。
(本文已刊于11月20日《荆江评论》,详见左下方“阅读原文”)
推荐阅读:
5.心中的一亩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