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最美中国年|山栀子
最 美 中 国 年
文 / 山栀子
在世人眼里,“年”,不过是一个符号而已,一个标示时间的符号。
然而,当“年”和“中国”联在一起时,“年”便有了独特的味道。
只有中国,也只有中国人的眼里和心里,“年”早已超出了岁月的符号,深入骨血,化为刻骨铭心相伴一生的情感。
中国年,美在传说。
贴红对联,燃放爆竹,灯火通明,人们在“仙人”的指点下得以顺利驱逐"年"兽,度过“年关”,从此,年年太平。久而久之,“中国年”,寄托着人们祈祷驱灾避邪的夙愿和岁岁平安的祝福,伴随着悠久的中华文明一路走来。
中国年,美在丰收。
农事毕,丰收时,则年至。民间一年的辛劳,都在年节时得到放松、得到休养;丰收的喜悦,也在这一刻得到共同的庆祝;吃穿用,一年的积攒,都为了这一刻的享受。所以,中国人过年,过的是“日子”。有的是时间,有的是花样,有的是心情。无论贫穷,或是富有;无论辛苦,或是伤痛,都在这一刻,化为共同的表情,共同的心愿。在中国,“过年”,过的是日子,攒的是心情,图的是丰收。
中国年,美在讲究。
和西方的年节比起来,中国年最为讲究。从腊八开始,元宵结束,且不说中国年的时间之长,单就不同时段,不同地区的过节习俗,就显得丰富多彩,其味不同。腊八、小年、除夕、初一、元宵这些特定的时间,鞭炮、福字、年糕、年画、对联、灯笼、压岁钱、水饺、汤圆等等这些特有的事物,买年货、杀年猪、团年、上灯、祭祖、守岁、拜年、舞狮、踩高蹺、赏花、观灯,等等;即使是过年的每一天,衣食住行,言谈举止,都有讲究,都有说法,都有陈规,无不充溢着年的味道,彰显着年的精神,无不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许。
中国年,美在团圆。
“团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集中表现在两个时间,一是中秋;二是春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过年”。在中国人的心里,过年,“团圆”是最大的事。于是,回家,成了过年的主题。除夕的时间表,吹响了回家的集结号。常年在外的孩子,从天涯海角、四面八方,奔向同一个地方——“家”。距离不是困难,天涯近在咫尺;环境不是障碍,雾霾、风雪、堵车也阻挡不了回家的脚步;再难,再穷,也要回家。只有在中国,“年”把全中国人的心紧紧连在一起,一切美好、快乐、祝愿和幸福都在此刻而汇聚。风景无数,最令人心动的,始终是那一条回家过年的路。
守岁是一种默契。一火炉,一果盘,或一幅扑克、花牌,或一桌麻将,再加一台春晚。欢声笑语,天南海北,直到凌晨也毫无睡意。守岁,守的是团圆,是平安,是幸福。
中国年,美在流动。
中国年,是流动的。流动的脚步,是亲人间的“把酒话甘苦”和“一年更比一年强”;流动的声音,是同事和朋友间简短的“过年好”和“恭喜发财”;流动的短信,不论亲疏,不论远近,都在把最好的心意传递;流动的故事,如诗,如歌,如画,在手机里,在广播里,在影视里,在网络里,在报刊里,中国好故事、中国好声音,点燃了每一个人为梦想和幸福而奋斗的激情和勇气;流动的车轮,是载着温暖的亲情和满满的祝福奔向新的希望、新的归途、新的创业。
其实,“过年”,就是给每个人的梦想一个“驿站”,让人们心中的“诗和远方”和现实生活有一个“交集”。在过年的日子里,生活被理想化,理想也被生活化。这样,奋斗的人生永远不失希望,奋斗的征程永远不觉得漫长。
祝福你的年,我的年,永远如唐诗宋词,如春晚大戏。
祝福你的梦,我的梦,永远如火树银花,如泱泱中华。
最美中国梦,最美中国年。
(作者单位:松滋市教育体育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