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怀念母亲| 曹昌琼
怀 念 母 亲
文 / 曹昌琼
母亲离开我们已经七年多了,对母亲的思念从不曾因时间的流逝而冲淡。她那音容笑貌时常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常常梦里相见,醒来泪水已湿了枕巾。转眼间,春节将至,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愈发浓烈,眺望母亲墓碑的方向,心中充满无限悲痛,眼里溢满泪水,泪光中闪现出母亲慈祥的笑脸。母亲,您在那边过得还好吗?
我的母亲是一个手艺人,在我们这一带算得上是有名气的裁缝师傅。那时候找我母亲缝衣服的人还真不少,特别是到了年关,常常是张三还没走李四又登门。有时候为了抢个先,双方争得面红耳赤,就差打起来了。我们一家过年的新衣服只能等到年三十母亲才能有时间做。那时,爸爸做团圆饭,母亲给我们做新衣,我们兄弟姐妹四个围在母亲的缝纫机旁,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期待。看着我们迫不及待的样子,又忙又累的母亲会忍不住吼到:滚一边去!我们便知趣地躲到一边偷看。
从小,母亲对我们管教就很严,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她常常教导我们做人要勤奋,为人要耿直,在她的教育下,我们学会了许多。我只有七岁就已经开始洗一家七口人的衣服,每天早晨,母亲总是先起床,然后站在我和姐姐的房门前,“梅,琼快起床。”听到喊声,我们姐妹丝毫不敢赖床,迅速穿衣起床,洗漱完毕,姐姐做饭,我洗衣服,母亲也便上工去了。
母亲患有心脏病,不宜久坐。后来,时常犯病,便放弃了做裁缝,在家种田。母亲算得上是个女能人,会唱会跳,年轻的时候是大队文艺宣传队的成员,据说,我还在娘胎时就经常随娘登台演出。母亲能说会道也是出了名的,谁家有个不愉快,或是邻里间有点小别扭,总能看见母亲和事的身影。母亲能写会算,特别是打得一手好算盘,手起珠落,分毫不差,每年公社组织的各村财务清理总少不了母亲的那把算盘。母亲担任过生产队长,知识青年下乡时,母亲任过农科所副所长。后来,农村改革,分田到户,母亲便一门心思在家种田,插秧,犁田,播种,收割无所不能。
母亲的身体一直都很好,很少见她打针吃药。可是,后来犯上了高血压,71岁那年突然中风,导至半身不遂。母亲刚患病时还比较乐观,住院期间常常能听到她谈笑风声,虽然是中风,但她的大脑很清醒,说话流畅。记得有一天晚上,我们去病房看她,不知是谁说今天买了一袋饺子40个,花了15元。话音刚落,只听母亲说:那每个饺子划三角七分五。我当时一愣,神速啊!就连我这个当老师的女儿都还没算出来,我不得不佩服母亲的算术好。在医院住了一段时间,母亲的病情不见好转,便出院回到了家里,劳作惯了的母亲开始无法接受,经常吵闹。每每这时,我就会不耐烦地大声训她两句,她便安静下来。现在想起来,直是追悔莫及,我凭什么那样待她!
由于我们姐弟几个都很忙,没时间整天陪在她身边,弟弟便托人雇请了一个保姆。后来,母亲的病情开始恶化,连轮椅也坐不住了,只能卧床。请的保姆缺少经验,照顾不周,时间一长,母亲的身子开始溃烂。姐姐每天给她清洗疮口,换药,由于长期卧床,无法下地活动,疮口始终不见愈合。非但如此,疮面一点一点扩大,一点一点加深,每次清洗换药的时候,母亲疼得浑身发抖,却连大声哼一下的力气都没有。因为那时母亲的舌头已经僵化,吃饭都难以下咽,基本上失去了语言能力。我知道那是一种彻骨的痛,母亲只能默默无声地承受。看着她那痛苦的样子,我们心里如刀割一般。
母亲一直挂念远在甘肃酒泉的哥哥,可是哥哥公务繁忙,实在抽不开身,只能经常打电话寻问母亲的病情。直到母亲临终前的十几天,哥哥才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回家探望。见到远道而归的大儿子,母亲的精神似乎好了许多。哥哥在家陪伴的十多天里,公司每天电话不断,因为他是领导,许多事情需要他去处理,哥哥不得不准备返程。哥哥临走时来到母亲的病床前,拉着母亲的手,母亲似乎觉查到哥哥要走了,精神十分痿靡,双手冰凉。她用力睁开无神的双眼望着哥哥,眼里已是泪光点点。我知道这是一对母子最后的道别,尽管有万般不舍,却又不得不分开。
哥哥刚走不久,母亲便处于弥留状态,她那无神的双眼定定地望着天花板。突然,眼珠往上一愣,我发觉情况不对,便拼命地呼喊,亲人们听到喊声纷纷跑进房间。无论我们怎么喊叫,无论我们怎么呼唤,母亲还是带着万般眷念永远地闭上了眼睛,母亲走了。哥哥得到噩耗时刚到武汉,他来不及退掉返程的票,又火速赶回了老家。母亲再也听不到她的儿女们的呼唤,她就这样静静地走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母亲,多么亲切的称呼,多么温暖的字眼!母亲,我亲爱的母亲,慈祥的母亲,您可曾听到女儿无数次心底的呼唤。母亲,是您给了我生命,这辈子女儿欠您的太多,下辈子,我还做您的女儿,好好孝敬您,好好报答您。
安息吧,我的母亲!
(作者单位:松滋市八宝镇丰收学校)
推荐阅读:
2.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