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尊重生命,学为第一|陈小林
尊重生命,学为第一
文 / 陈小林
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说:教语文就是用生命在歌唱,没有生命就没有语言,把语言文字的魅力教出来,这样以文章的人文内涵震撼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叶澜教授说:要从生命的角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因此,我对生本教育课堂教学的理解是:课堂教学是一个塑造生命的过程,对每个生命的尊重、呵护是教师的天职,我们的课堂教学应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如何真正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达到尊重生命的状态,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初步的探讨。
学为第一,助学而教,推动课堂纵深发展
作为老师,树立学为第一的原则,课堂为学生设立,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是一切教学行为的法理基础,是教师考虑课堂教学一切问题的基点。让学生先学起来,先动起来,自己主动走进文本,教师再根据学生学的情况适时调控自己的教学进度与内容,这是对学生最根本最本质的尊重,学生的学习成长应该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并以此推动整个课堂向纵深发展。我们学校一位语文老师,对学生的前置性学习设计指导得很好,每节语文课之前,她对本课的基础知识和主问题都做了精心设计,学生在她的指导下认真自学,上网、资料助读、小组讨论都成了学生自学的好方法,由于有了自学为基础,教师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学习效率也极高。
课堂因学而精彩,因学而充满神秘与期待,学才是核心力量,核心价值,学才是推动课堂行进的那只看不见的手,把学生的学习成长放在第一位,课堂上,多给学生一些听说读写思辩做的空间。课堂必将回响着生命涨潮落的律动。说一说,读一读,思考思考,做一做,我们语文老师几乎能做到。但是让学生学会听话,课堂上让学生动笔写一写,有时候来点讨论,开展个辩论会,是不是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呢?
有的老师可能要问,课堂上以学生学为主,老师就不用讲了,这种观点显然是不正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定会遇到各种情况,或读不懂,或理解浅了偏了等等,这个时候教师教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在学生没意识到的地方讲一讲,使之恍然大悟;在学生学得肤浅的地方拓一拓,使之走向深入;在学生理解有错误的地方点一点,使之茅塞顿开;在学生似懂非懂的地方挠一挠,使之欲罢不能;在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品一品,使之兴味久长。这期间有点难度,难就难在教师要在学情和课程具体要求之间找到视界的交融点,现场生成智慧,随机遴选恰当的教学内容。把学生我需要学的无痕地转化为课程需要教的,或者用课程需要教的引领学生我需要学的,从而把学习带入电光石火的高品质境地。
面向全体,激活思维,促进学生主动生长
真正的生本课堂,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应该是激活每个孩子思维的课堂,应该是看到学生有生长感的课堂。有的课堂,学生本身就很优秀,老师在课堂上是演课,是秀课,看不到学生的生长。真正的生本教学的课堂,应该看得到学生由不好到好,由好到好上加好,教师应该训练学生的思维,退在一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看到学生的生长过程。
曾经听过一节语文课,老师提了一个大问题,立即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然后依次点无数个学生发言,每一个学生都只说了一点点。这是表面上的生本,看似热热闹闹,实则没有训练学生的思维。这节课的问题主要有:个别学生思维代替了全班学生思维,因为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回答问题的学生思维训练不完整。小组讨论流于形式,只训练了小组长的思维。教师在板书,只是训练了教师的思维。这种教学是无意义的教学,因为没有关注学生的思维开发与训练,更谈不上生本教育。
教学《昆明的雨》一课的后半节,我提问:作者只是在怀念昆明的雨吗?有没有其它?作者还在怀念什么?想念什么?请同学们拿出笔,把你最有感觉的地方做上记号,还要在旁边做上批注,你认为作者还在想念什么,怀念什么?你是从哪个字哪个词体会到的?学生先每个人独立思考,然后再按照小组合作学习单小组交流,人人发言。我呢,有意地走到孩子们身边,听孩子们说,特别激励中等困难的孩子,和他们做适当的交流。最后才请小组代表到讲台上做分组交流,小组代表交流后,其他小组的成员还可以进行补充、评价、质疑。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进入文本有困惑,思考交流有时间,几乎每个孩子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得到了训练。应该是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
明确意图,踏踏实实,真真切切教语文
语文课堂教学,要想真正的体现以学生为本,我个人认为:我们必须明确语文教学的意图在哪里,不然我们的教学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老师学生在课堂上也是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上胡适《我的母亲》,一定非要想起自己的母亲,讲起自己母亲的故事,让人哭哭啼啼。上《秋天的怀念》,一定要学生说对自己的母亲感谢的话,然后弄得全场感动。这样的课是不是一定就是好课呢?值得我们思考。我个人觉得这样的课失去了语文课的味道,失去了语文的本真,就更谈不上真正的以学生为本了。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千万不要挖空心思去找一些外在的东西来充斥我们的课堂,要注意语文的纯粹性,语文教学可以失望,但不能虚假。我们要还原语文教学的本真,什么叫语文?语文就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真正的以生为本的语文课应该是老师心中明确语文教学意图的课。第一个意图:老师要把语文课教成真正的语文。语文课堂就是要读读文章,读读词句,品析词句,学习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多种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曾经听过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肖培东老师执教《周亚夫军细柳》一课,整堂课老师没有用课件,第一二两个环节就是在教学生读字读文章,教学生理解不能理解的词语的意思,实实在在真真切切。
第二个意图就要明确单元目标,也就是编者的意图。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读单元提示,明确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如七年级上册最后一个单元,有童话,有诗歌,有神话,有寓言,单元提示明确告诉我们:要让学生明白什么叫想象,什么叫联想,并且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整个阅读教学过程和作文教学过程,都要围绕这个教学意图来体现。第三个意图就是要弄清课后练习的意图。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不一定要挖空心思对每篇课文进行精彩的教学设计。其实我们只要仔细分析研究每篇课文的课后练习,我们就会发现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都在里面。前面提到的肖老师在执教《周亚夫军细柳》这一篇自读课文时,直接让学生读课后练习一的题目:复述课文,说说周亚夫真在何处?老师先认真耐心也指导学生复述课文,然后引导学生探究周亚夫究竟真在何处。而在探究的过程中,很自然的引导到第二个练习,对比,衬托,侧面描写全部都在其中了。整个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学生活动充分,有读有思有练有说,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总之说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想让我们的课堂真正做到以生为本,还是需要我们有一颗纯纯的爱心。在我们的课堂上,爱来自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孩子。爱他们的聪明,爱他们的迟钝,爱他们的顽皮,爱他们的捣蛋,爱他们的善良,爱他们鲜活的个性,爱他们心底的纯真,我们无法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很好的学好语文,但我们一定要努力让语文成为他们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那份记忆。
(作者系松滋市实验初中特级教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