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验】匠心“写”芬芳|山栀子

山栀子 乐乡树人 2022-03-28


匠 心 “写” 芬 芳

——谈教育论文和案例的撰写

文 / 山栀子

论文,是教学工作中必须完成的“作业”;写好论文,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通道。

近段时间,新任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奎同志在密集的调研中,讲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要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我以为,这句话,一言中的,讲到了我们教育教学的关键之处。没有研究,就没有教学,更没有教育。

为了“二次成长”

一名教师,有两次成长。

一次成长是在“入职期”,一般就是参加工作的前3-6年。这个时期,影响一名教师成长方向和未来的因素,主要有师傅、学校、名师、比武竞技等。这个成长,在座的老师们基本都经历过。可以说,一次成长,靠引领。

教师的二次成长,一般在“成熟期”。和乡村教师不同,黄杰小学的老师们,都是已经在专业上很成熟或正趋于成熟的教师。大家已具备了教学的基本功和诸多经验。二次成长决定着教师发展的两种方向,要么持续保持对教育教学的热情,在专业发展的路上创造一次次精彩和一个个高度,成为骨干,成为名师;要么守着现成的经验当一名教书匠,并任由着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滋长和裹挟,从而逐渐消磨了对课堂、对学生的热情。可以说,二次成长,靠自己。

年轻的黄杰小学,高品质发展迫切需要名师,不是几个,而是一批。因此,二次成长不只是教师个人成长的需要,更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我们的现状是什么,大家一定有这种感觉:我们能比较轻易地上好一节公开课,但我们要把一节课的价值记录下来,却要花费一番功夫;我们可以比较轻易地说出一节课的设计理念和教学思想,但我们要比较系统的说出教学思想和方法论,却总是感觉困难重重。

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们缺乏经常性记录、思考、研究和写作的习惯。

突破这种瓶颈的方法,就是需要研究和记录。只有研究和记录,才能帮助我们要走向新的高度。

在松滋,有一个标杆,王世发。这个名字大家都熟悉,在他退休之际,我曾写过一篇《王世发,一个标注高度的名字》;

在荆州,有一个明星,余映潮,这个名字大家也都熟悉,在他退休之际,我曾写过一篇《余晖映中语,潮涌大荆州》;

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始终在研究的状态中工作,潜心教学,潜心研究,善于写作,勤于写作。

在中学语文界,还有一个红得发紫的青年特级教师,叫王君,一个受余映潮老师影响而成长起来的青年教师。她有一句名言,请享受教学科研;不科研,无成长。她从20多年前西部大山里的一名乡村女教师,一步一步走进人大附中、清华附中,成为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她说,是教学科研,让我真正拥有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和尊严。

这些人的经历,都有过一次决定人生高度的“二次成长”。

新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概括起来就是六个字:高素质,专业化。作为一名专任教师,每学期至少要记录一节有价值的课,至少独立撰写一篇有思考的论文。因此,如何看待教学论文写作,我以为:

教学论文写作,正是教师高素质和专业化发展的“必修课”。

教学论文写作,源于日常的思考,精于教学研究。

日常的思考是碎片,持久的整理思考、系统思考,就会成为教师自己的思想。

掌握“基本套路”

教学论文,核心在一个“论”字。除去课堂实录、案例设计外,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方法论、观点论、故事论或案例论。这三种类型的教学论文虽然都要求以论证和阐述为主,但在具体的写作程式上,却又有明显的区别。只有准确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套路”,文章才能写得“有模有样”。

(一)方法论。

如:《别出心裁默词语》《三教“虐”字》《我教学生“凑字数”》《用经典范读引领学生进入文本》《用提示推开阅读之门》《跟着课文学写作》等等。

方法论的基本模式是:

第一步,阐述背景和依据。教学方法的运用必须有现实背景和理论依据。现实背景是指当前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和客观存在;理论背景是指新的教学理论和思想。

第二步,描述过程和特点。这是教学论文的重点部分,必须对方法作详细的叙述,操作性要强。例子丰富,过程具体,层次清晰。

第三步,陈述效果和经验。效果至关重要,有效果才能引起读者的关注。能够用数据说明的,尽量用数据;无法用数据说明的,可举例说明。用事实说话,让人心服口服,是这一部分的关键。在效果的基础上,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水到渠成,画龙点睛。

(二)观点论。

如《 思维素养是最重要的数学素养》《习作指导要“接地气”》《“留白”让语文课堂余香幽远 》《回归文言文教学本色》《做适合学生成长的数学实验》《跟着课文学写作》。

观点论文的基本模式为:

第一步,从现状提出观点。第二步,摆事实分析观点。第三步,得结论指出对策。经过详尽论证后,往往要有一段结论性的论述。

(三)故事论或案例论。就是我们常见的一种教育随笔,比如教后记、观后记、研后记。(如《教师倾听的三种意识——以肖培东经典教学片断为例》)。它以故事或事例的方式,引出对一种教学现象的反思。

故事或事例论要求,有事、有思、有文。

课例事例必须典型,有发掘价值;分析论证必须深入,有挖掘迁移。

我的经验是,研究名师和优质课案例,非常有实用价值,即可以成就一篇好论文,也可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相信“有备无患”

一篇好的教育论文,不是凭空而生,而是源自于充分的准备。没有好的素材,论文写作就是“无米之炊”。

好的素材从哪里来?好的论文素材必须从教育教学实践中来。论文写作是智慧的燃烧,是心血的结晶,是实践的结果。

论文的准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积淀理论素养;记录思想碎片;收藏经典范例;借用美文妙语。

对我们广大一线教师而言,大家最匮乏的不是案例,而是丰富、鲜活的教育理论。然而,理论读物恰好是教师最不喜欢阅读的。我想以我的体会告诉老师们,新时代的理论读物,认真读起来也是很有味道的。课程标准、教育思想、教材解读这三类专业书籍,是每一名教师都要坚持阅读的读物。很多时候,我们与名师的距离,就在于理论素养的欠缺。

要勤于记录教育教学的反思。思考的魅力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我们总在惊奇,总在追问,总在寻找更好的答案。这种状态,就是教科研的状态。而一旦拥有了这种状态,我们就会发现,庸常的教育时光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读理论,写起来才有高度。读课标,写起来才有依据。读类文,写起来才有思路。读诗词,写起来才有灵气。

所以,只有当好“读者”,才能成为“作者”;只有当好“收藏家”,才能在写作时“有备无患”。

遵循“谋定而动”

“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

论文写作,首先要解决的是“写什么”的问题。以我的经验看,关键是解决好如何“选题”和“命题”的问题。

如何选题?

从学生出发,学生是论文最有价值的研究对象,研究学生的学习和学业。

从课堂出发,课堂是论文的第一现场;课堂上堆满了故事。

从课程出发,课程是论文的最大宝库,潜藏着取之不竭的写作资源。

从论文题材看,教师论文的写作,有非常多的着眼点,如:观点论述、专题研究、教法探索、技法例谈、课文欣赏、学法指导、教学智慧、经验介绍、课例品评、教学随笔、课中偶得、备考研究……

如何选出创意?余映潮老师有过这样的经验:

在他人没有研究的地方进行填补空白式的发现;

在他人不注意研究的地方提出别有天地的见解;

在他人略有所悟的地方理解到与众不同的新意;

对他人论述过的问题进行角度不同的再研究;

就新鲜的事物进行内容深刻、观点鲜明、走在前沿的立论;

对传统的看法提出言之成理的新看法;

如何命题?

一个好的论文题目都应符合下列要求:

新颖。 “创新”是制胜的法宝。要关注前沿新动向,关注教改新趋势,关注报刊新视点,关注杂志新栏目。构思写作时,要注意新在独创的内容,新在独特的视角,新在独有的深度,新在独特的表达。

小巧。论文题目一般不宜过大,即切口要小。题目过大,容易写得空泛,初写论文时更是如此。如《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这个题目就太大了,难以写好。但如果写成《小舞台里大成长》则就小巧多了。因此,广大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选择一些小的题目进行写作。

准确。这是指论文的题目和内容要名实相符,也就是说,题目要能准确地反映论文所研究的内容。

简短。题目要简短明了 ,使人看了一目了然,马上就能明白作者想要论述的问题。如果题目过长,或过于拗口,就会影响阅读者的阅读心理,减弱兴趣。一般来说,文章标题不宜超过16个字。

打磨“思想芬芳”

一篇优秀论文,一定会有看点,看点越多,论文才有魅力。

教学论文和看点,和其它文章有着相似的看点,如观点、标题、结构、文字。

一是观点制胜。教学论文,最大的亮点在观点和思想。一篇好的论文,必须是有观点的论文,字里行间闪烁着教育价值和教育思想的光辉。

所以,好的论文,从头至尾,字里行间,总会在不经意间有充满思想或哲理的文字。

二是标题夺人。标题和一二级标题,中心句,常常是观点和思想闪光的地方,所以要用心打磨。要用学会提炼、用心提炼。从道理和案例中提炼与之对应的观点和思想,然后以小标题或中心句的方式呈现。

标题要“活”。标题要“活”,就要做到准确、鲜明、简洁。“活”在概括主题。“活”在表达观点。反复琢磨标题,一定能提档升级。从反复琢磨主标题,一级标题,二级标题开始,以梳理标题的层次感、逻辑性,是否重复、交叉和高度凝练为重点。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能为文字的工整而生造,误配,导致在标题上出现表达上的硬伤。

三是案例精彩。和其它文章不同的地方,在于案例、片断、细节、情境,同样也要成为文章的看点。

四是结构精巧。主要表现在主线清晰、结构匀称、字数相近。重在巧妙布局,要做到突出主题、贯穿主线、纲举目张、形散神聚。要坚持实则详、虚则略,新则详、旧则略,特色详、一般略。论文的结构也要做到均衡、匀称。论文的每个部分、每个层次之间,如果能做到字数大体相近,就尽量做到;不能做到,也不宜相差太多,否则会给人失衡的感觉。

五是文字简约。求精除杂,习总书记曾引用“删繁就简三秋树”来强调文章的短小精悍。写文章的过程,就是一个始于“加”,归于“减”的过程。文章的目标要达到“能删尽删,不多一字”。要学会两种修改方式。

一是朗读式修改。默读不及朗读,放声朗读,一定能发现问题。就是写完之后大声朗诵一遍。大声朗诵就可以发现文章中的缺点和不足,大凡读起来结结巴巴的地方,肯定是写得不通顺的地方,也就是需要修改的地方。

二是“冷处理”式修改。如果时间比较充足,可是搁置一段时间后再改,这样有助于克服原有思维方式,容易发现问题。初稿完成后,那就要冷处理。放上个把星期,期间对于这篇论文最好是什么也不用想。待一段时间之后,再去进行修改,就如同见到一篇生疏的文章,这样修改起来会更好一些。

越改越简练,越磨越精彩。

打磨论文的过程,就是文章出彩的过程。

一篇论文最忌讳:内容陈旧,题大文散;头大身小,划分不周;引用过多,见解肤浅;化人为已,抄录拼凑。

一篇优秀论文则常常是这个样子:

论题视点集中,展开角度细腻;思路非常清晰,结构浑然一体;语言简洁准确,绝对杜绝语病;开头少说闲话,结尾不说套话;引用不能求多,陈例尽量不用;适当限制长度,文面清朗灵动;写完反复修正,确保行文优雅。

在我们的论文写作中,如果我们能围绕上述五个关键词多磨点功夫,不怕写不好一篇入格又亮眼的好文。

(本文系作者在4月8日市黄杰小学教师写作培训会的报告,刊发有删节。


推荐阅读:

1.【经验】写好“材料”|山栀子

2.在文字上行走|山栀子

3.【黄老师讲作文43】聆听平凡人物的心灵之歌|山栀子

4.【讯息】分享的力量

5.【论道】今天,你还在学习吗?|山栀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