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师讲作文43】聆听平凡人物的心灵之歌|山栀子
文 / 山栀子
〔主题解读〕
美德,辞典释义为“高尚的道德行为和优良的道德品质”;古人说孝悌忠信是美德;今天,人们赋予了美德更加丰富的内涵,如同情、自律、宽容、关爱、勇气、坚韧、诚实、信仰、忠诚,工作等皆为美德的主题词。
林秀珍赡养孤寡老人的大孝,一诺三十年;文花枝生死关头先人后己,忠于职守;黄来女求学不丢病父,自强不息,广为传颂的当代道德模范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美德的定义。
而日常生活中,美德似荒漠中的绿树小河,给人坚定的安慰;又如春夜喜雨,润物无声音。它没有惊天动地,没有毫言壮语,平淡,却给人温暖,给人精神。
美德犹如耳鸣。哲人如是说。是的,有一种声响,用心聆听就足够了。
〔技法指导〕
支招1:演绎美德故事,还原现实生活。
没有故事不出彩。美德类作文,须化大为小,将美德的主题词演绎成一个或几个动人的故事,描摹生活的真相。试以广东省茂名市中考试题“我发现了 的美”为例,从美德方面立意,可补为“残缺”“劳动”“奉献”“宽容”“诚信”等。考生作文的关键在于为这些词语选择一个或几个富有表现力的生活事实(故事),在具体可感的事件中去揭示美德的内涵。如有考生写作“残缺”,描写班上的一个小时遭受电击失去右手的同学自强不息,婉拒他人帮助,主动请缨参与社区实践,歌咏会上激情歌唱的故事,通过三个画面表现他乐观自信,坚强自立的美德。即使写作议论文,也须运用概括叙事,紧扣“美”主题列举材料。
支招2:刻画美德细节,激发情感波澜。
唯有细节显美德。讲述美德故事,只是整体构思,还需局部细处打磨。生活中的美德,是通过故事中人物的一言一行显露而出的。因此,美德类作文,重点在于刻画好一个或几个具有表现力的细节。例如湖南衡阳市中考题“生命的颜色”,一考生紧扣“生命的艳丽色彩”,以汶川地震为背景,有79岁柱着拐杖带着助听器的卢圣壁教授在余震不断中安慰孩子“不要怕”,弯腰为孩子仔细擦拭伤口的感人细节;还有“跪求让我再救一个”的美丽的“橄榄绿”;也有坚忍顽强与死神抗争高声唱响希望之歌的“生命之红”。文中的一幕幕都让人感动,每一个细节都深刻地诠释了生命的颜色。
支招3:丰富美德内涵,提炼哲理美句。
一笔点睛见深度。故事+细节+点睛,点睛的环节尤其关键。平淡的事例挖掘得好,也能意味深长;普通的故事也能提炼深刻的哲理。聪明的作者,工于叙事,善于提炼。对于选材能力不强的同学来说,有时候,结笔一两句话可以救活一篇作文。
〔失误举隅〕
失误1:选材过俗。
很多考生文中的美德故事局限于隆冬里好友帮着打开水,好友原谅了我对她的脾气和误解,同学约我主动承担整理寝室内务的任务,运动场上组织同学为运动员助跑加油,上学路上我捡到钱包和同行的学友商量处置办法时同学毅然提出寻找失主等等。这些材料虽充满了生活气息,但显得过于俗套与“小气”,美德的标准被降格。我们强调作文的浓郁生活气息,但不等于直述生活不加精选与渲染。虽然美好的德行存在于举手投足之间,但也要注意一事与多事,一时与时时对于表现人物的效果之别。
失误2:硬贴标签。
这种现象十分普遍,很多考生平常没有对“美德”的关注与思考,写作时只好给生活中的某个人某件事硬是贴上“美德”的标签,显得生硬。例如描写一次自己早到学校看到英语老师已经在教室里静候同学了就议论“老师敬业负责”;特别是选材与家庭亲情内容的作文,漠视“母爱”的天性与责任,而贴上“无私奉献”的标签。
失误3:细节模糊。
此类失误的根本原因还是对生活素材不熟悉,或者纯粹是编故事。因此,这样的作文只有事例,或看似一个感人的故事,但没有对其动人心处的放大、特写、刻画,细节不清晰,失真的感觉也会随之而来。考场作文,素材可以通俗一点,但细节必须夺目。
〔名家类文〕
片刻的温柔
流 星
我常常以为这个世界之所以如此纷扰,如此混乱,是因为我们人人都剑拔弩张,少了一点温柔。
温柔的心确实很难得。即便是相恋多年的恋人或是结发多年的夫妻,有时也不见得会有温柔的心。有一年7月在上海的时候,我曾有幸体会了一个陌生男孩子几秒钟的温柔,至今仍然难忘。
去上海玩,出门大多都是搭乘公交车。那天我和母亲回家的时候,恰巧遇上交通高峰时段,公交车上挤满了人。
母亲的身子向来受不住闷热,一辆公交车上挤得满满当当,其窒闷难耐可想而知。上海的公交车有一种座位是两排相对、背后靠窗的。我和母亲坐在同一排,为了让车上的空气更加流通,我便伸手去开母亲背后的车窗。上海的公交车都有遮阳用的深蓝色布帘,窗子打开,布帘便随风飘起。布帘的扣带在母亲那一头,我于是伸手想把布帘系上。我坐在母亲的右侧,所以只能伸出左手去系。但是左手毕竟不灵活,何况只能用一只手,实在没办法拉了带子绕过布帘再去扣上另一条带子。没想到我不过试了一下,另一头便有人伸出手来帮我拉过了带子,然后和我一起扣上了布帘。
两条带子各有一端钉死在车窗边,另一端才能相互扣上。由于我和对方都看不见彼此的手和带子上的纽扣,所以还相互摸索了几下才扣上。那只手和我的手相互一按,便扣好了窗帘。
我转头一看,原来是个男孩子。我向他点头笑了一下,表示谢意,他留着短短的头发,穿着白色衬衫,也向我点点头,便又低头继续看他手里的书。
好大方的男孩子!
好难忘那片刻的体贴与温柔!如果人与人相处都能多一点温柔,每个人在细微之处都能温柔而体贴地随时帮助别人,这个世界会有多么美妙!
(选自《台港文学选刊》2008年第6期)
〔学生佳作〕
佳作1:
不走寻常路
嘉兴考生
他不健全,但很乐观。他不健全,但很坚强。他不健全,但他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生活路。
去新华书店,顺手拦了一辆人力三轮车。车子没有同往常一样往大道上走,而是弯进了一条清幽的小道。我正纳闷,只听车夫说:“这里人少,安全,又安静。可以给你一个舒适的乘车环境。”他居然不走寻常路。我笑着打量着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马甲,修得平齐的发丝中掺着银丝,大概有50多岁了吧。
车前行着,我却开始奇怪,上好的路,车身却微微颠簸,不像坐其他三轮车一样。目光往下一移,却猛然发现,他居然只有一条腿!他失去的是右腿,那截空空的裤管,挽了个疙瘩,悬在空中,随着他蹬车的频律,先向前一冲,片刻停顿之后又向前一冲。为了加快蹬车的速度,他的臀部时时脱离座垫,身子向前倾,以把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那惟一的一条腿上。
望着那截空空的裤管,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十七出头,100多斤的体重......我几次想下车,却又怕玷污了一些圣洁的东西。
前面是一带上坡。我说,“我先下车,帮你把车推过去吧。”他连忙制止“不用,不用,这点坡都爬不上,我咋个挣生活呀。上次,我还靠我这条腿,载着两个老外游过嘉兴呢!”言毕,快乐地笑了两声。的确是个不一样的人。车子遇上徒坡,便倔强地不肯前行,甚至有后退的趋势。车夫弓起身子,加速向前蹬,车子发出“吱吱”的尖叫声。他黝黑的后颈高高绷起一根筋。我想,他此时的脸一定是紫红色的,那单薄的衣服包裹下的肋骨,一定根根可数。
车总算爬上去了,车夫重浊地喘着气。眼前的他,是社会的弱视群体,但在我看来他无疑是个强者。面对命运的不公,他没有选择消沉,而是扬起自信的风帆。残缺的腿,注定了他会有特殊的一生。他却走了不一样的路,就像弯进那条小道。人力车夫,也许是很平常的工作,但对于他,要比正常人付出百倍,千倍的努力!
他把路扔在后面,把坡扔在了后面,挣来了坦荡的生活。他是在与自己较劲,同命运抗争。那条仅有的腿,撑起了他整个人生的重量,撑起了他整个人生的尊严,撑起了他整个人生不寻常的路。
简 评:本文紧扣标题而作,取材于一个蹬三轮的独腿老人。文章着力表现独腿车夫的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坚忍顽强的人生品格。上坡的细节极表表现力,轻松的对话,艰难的动作,快乐的笑声,还要瘦弱的身体,细节描写震撼人心。末两段的议论紧扣题旨升华,从车夫的形象中提炼出发人深省的警言,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老人的尊重与敬颂之情。
佳作2:
平淡生活中的感动
陈晓莉
外公在我放假前几天忽然犯了高血压。脑中风,躺在床上。不认识人,也不会说话。
亲戚们都来看望,提些八宝粥、皮蛋和各种名目的补品,说几句关切的话,吃顿饭就走。这人来人往,外婆家的小菜都端不上桌了,只能去买菜来招待客人。隔壁的老太常常为我们提几个嫩南瓜、小韭菜来,家人自然满心欣喜地欢迎,我对她却不以为然。
老太已经八旬,一个人住在儿子家。听说她和家里人关系不大好,原因是她思想守旧。其实我也不大喜欢她,每次来我家都不大整洁,头发都被吹得乱蓬蓬的,对人总爱客气,说话罗嗦,爱问些我觉得烦琐的问题,以致使我对她心生厌恶。
她又来家里坐了,每次来都只有我在家,我总不能将人拒之门外吧。给她搬椅,倒茶,开西瓜。她也就笑呵呵的谢着,一边说:“不用,不用……”不大一会儿,她便开始拉家常,问这问那:“你家又只有你一个人了?外公好些没?怎么不去我那边坐坐?……”她问话时带着菊花般的笑脸,我只在一边“嗯”着回答或一笑而过,以表示我不愿和她多讲一句话。她似乎知道我心烦,也就知趣的坐了一会儿。
她走了之后,我便舒了一口气说:“终于走了!真烦!”
躺在床上的外公又吐了一次血,家人的心都紧张而沉重。田里的活儿还得干,爸妈还得去新房子装修,家里又只剩下我一个人。
我在房里看电视,外公在对面房里养病。不知道是她的背已经佝偻地成了“7”字,还是窗户太高,让她已经站在大门外我都不知道。好在屋里的小鸡“叽叽”在叫,使我往门口看去,一见是她,我收回目光,装成没看见,却斜着眼瞟她。
她在门口扶着门沿往里张望,腰背用手支撑着才站稳了。“没人呐!”我在心里笑她眼睛真的瞎了!她并没有走进来,而是靠着门沿往外公房里望:“您好些不?我就不进来了!您要好点养病啦……精神很好了么!”她离开的时候一只手撑着腰,一只手扶着墙,步履蹒跚,嘴里嘟哝着:“您真有福气,外孙都这么好,一直陪着您,哎!我这老婆子还不如您。”
我走出门,望着老太的背影,心情更加沉重。我明白了老太常来我家坐,那是发自心深处的真诚。她对亲情的渴望,被亲人们忽略了;她对外公的羡慕与祝福,也因我的偏见被冷落了。
存在的,都应该好好珍惜。我也许不会和她面对面亲近地聊天,但我知道,如果她再来坐,我的言辞会温和有礼。
简 评:本文以外公重病在家为背景,描写一位八旬老太的邻居。送些小菜,表现出她的热情善良;经常来坐坐,言语罗嗦。作者笔墨集中在描写一次我偷偷观察她在我家门口探视外公的言行神态。描写虽不精彩,但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的细节,也有“解密”之味。原来,我看似不屑的一言一行却反映了她丰富的情感世界,这种情感在现实生活中被亲人忽视,被我冷落了。结尾一个转折句朴素自然而又意味深长。在写法上,文章运用欲扬先抑,真实地塑造了一个朴素真诚渴望亲情的邻居的形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