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散文】妈妈的“价值”|姚晓丹

山栀子 乐乡树人 2022-03-28

妈妈的“价值”

文 姚晓丹

妈妈,您是一棵大树,春天倚着您幻想,夏天倚着你繁茂,秋天倚着您成熟,冬天倚着您沉思。

“五一”放假回娘家看望二老,当了四十多年乡村教师的父亲对我说:去年,湖北省下达了一份关于“农村基层干部退休补贴”的通知,因为我们没有申请,又搬离老家到了县城,不知道有这一政策,所以,你妈虽然在村里当了二十多年的财务会计,却把你妈漏报了。爸又说:其实,我退休工资有一二千元,和你妈生活足够了,按政策,按你妈的资历,每年也仅有四百元,我打算算了。可你妈说,不行,虽然只有区区的四百元,却是政府对她工作的认可,她价值的体现,一定要争取。面对倔犟的老妈,爸爸只得乘车回到乡下,先到乡政府办公室打听情况。一工作人员对爸说:老先生,这事早办结束了,过期作废。爸爸怕回家对妈妈不好交待,只得辗转回到妈妈曾经洒满汗水、付出了青春的村里。还好,现在的村干部是老爸曾经教过的学生,热情的接待了老爸,但是当老爸说了老妈的情况后,他说:老师,师娘的事,我一定放在心里,我马上打报告上去,但是上面批不批我就不知道了,即使是上面批了,去年和今年的补贴费肯定是没有了的。一天的奔波,对于六七十岁的老人来说可谓筋疲力尽,但有了一份希望。

几个月过去了,音讯杳无,在家闲着的老人又念叨起这件事,爸爸只得又重走了上次的路,回答是:不知道,批不批是上面的事。

听了爸爸的诉说,想像离开家乡二十多年的老父亲在乡村公路上顶烈日、一次又一次的奔波,对妈妈说:“妈,这件事算了。我们三姊妹哪一次给您的钱少了五百元;您这工资政府不补贴,我给您发可以吧?”说完这句话,看着六十多岁了仍然颇有风韵的妈妈,记忆的闸门打开了。

妈妈是我们家乡读过书的少数女性,其实老爸只是读了简师(小学毕业后,上了两年师范),反而妈妈曾上过高中,只不过因家庭原因没有读完,嫁给爸爸后伉俪情深,双双献身于乡村教育事业,但是六九年精简,为了丈夫的事业,妈妈放弃了自己喜爱的职业。当时,正好村里前一任会计出了财务问题,让妈妈胜任,这一职务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但是妈妈从没有出过半点差错,还多次出席县里人代会、劳模会,家里的奖状、奖证一大垒。分田到户后,妈妈实在不愿再干下去了,只想种好家里的十来亩稻田,做好三个儿女的后勤部长,让我们回家后再也不是铁将军把门,有一份热腾腾的饭菜等着。记得有一次,住校回家的我,看到桌上香喷喷的饭菜,狼吞虎咽的连吃了三碗,放下碗却见妈妈在默默拭泪。可是,村干部面对的在全乡仅一个干这么长时间的女干部就这样悄然退隐于心不忍,想让妈妈继续到村小当民办教师,并且把这些年的工龄一并算上,妈妈还是拒绝了。其实,这是妈妈人生中最失败的一次抉择,事后我们都埋怨妈妈的草率行事。因为过了几年,像妈妈一样有三十年工龄的民办教师全部转成了公办教师,退休工资有一两千呢!可如今,妈妈却还要为四百元的钱去争,去奔波,去求人……

“丹,妈妈并不是稀罕这四百元钱,这是国家对我们工作的认可,是我们那一辈人的价值体现……”妈妈的话把我拉回到了现实中,看着妈妈怅惘若失的样子。六十多岁的老人,即使每年拿四百元,还能享受几年?一个女同志,二十多年的风里雨里、泥里水里,披星戴月,该吃了多少苦,既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在全村不管插秧、割谷、锄草……都要起到带头作用。有时包村到人,经常是晨起晚回,山间的小路、山路鬼魅重重,哪次到家不是一头雾水,一身汗水(吓的)……可如今……

假期结束,我回到了老家,幸好老家乡里管财政的乡长是我们的高中同学。俗话说:熟人好办事。我们将此事对乡长同学一谈,他说:老同学,没问题,这事包在我身上,不过,你们难得来一趟,到了我的地盘,我尽尽地主之谊。听了同学的话,我们高兴的赴宴,一中午的推杯换盏,酒酣饭饱,微醉的同学拍着胸脯说:老同学,你放心,一年才四百元,伯母的工资,我打包票发了;以前的一并补发,我招待你这一顿饭都是六百多元呢……

一股咸涩的泪滑进我的嘴角,不知是为同学的仗义、豪爽,还是为我革命了一生的妈妈,抑或为了他们那辈奔走在乡间小路、公社、乡镇,饿了连烧饼也舍不得买一个填饱肚子的乡村干部们。

(作者单位:松滋市言程中学

推荐阅读:

1.【时评】“秀”出乡村教育新气象|田萌 山栀子

2.“妈”,我还想叫您四十年

3.最可爱的人

4.【散文】月光里的母亲|胡悦英

5.【散文】母亲的胭脂河|秦少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