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时评】“好课”方能“致远”|山栀子

山栀子 乐乡树人 2022-03-28

荆江评论:“好课”方能“致远”

荆州新闻网(特约评论员 山栀子)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王雪超每学期都会收到许多这样的短信:正上他课的学生赞叹他讲得真好,告诉他自己的感悟;结课了的学生遗憾不能再上他的课,表达留恋;即将毕业的学生告诉他自己的成长,以及从他那里受到的影响……(中国教育新闻网8月8日)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仅6年时间的王雪超老师,就令他的课堂成为学生心之向往,成为学生赞不绝口的“好老师”。习总书记说过,一个好老师应该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这已成为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如何践行和坚守这一标准,最好的舞台是“讲台”,最美的呈现是给学生“上好课”。什么是一堂好课?虽然不同的专家学者都有过不同的表述,但是好课的共同价值,一定是指向“三有”素养的充分渗透。好课有高度。好课的高度,就是立德树人。教,以德为先;课堂是德育的主渠道。因此,不论是什么学科,首先要挖掘教材的德育元素,找到德育的最佳切口,从而给学生以德性的涵养。实践证明,学生喜欢的课堂,一定是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联,与他们的成长息息相关的教学。有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的老师,他们的课堂总是弥漫着德性的芬芳;他们的课堂,时常能恰到好处地把自己个人的成长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在悄然无声中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这样的老师,只要上课铃声一响,学生就对他充满期待和心怀敬仰望;只要他往学生面前一站,就给学生带来了满满的正能量,学生对其肃然起敬。好课有深度。好课的深度,来源于教师对教学标准的精准把握,而不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停留在表层泛泛而谈,得一知半解。好课的深度,也来自源于教师对教学素材的深入挖掘,看见树木想到的却是林海。有深度的教学,才能让学生增长知识见识,增强综合素质。要让教学有深度,需要教师有扎实学识。这种扎实学识,须以研究和思考为基础。有深度的教学,看似教起来简单,但课前下足了功夫。正如王雪超老师自述“45分钟的一节课,背后凝结的是450分钟的教学准备和不断更新。” 有深度的教学,总是能激起学生探求的兴趣,学生唯恐稍有疏忽,会错过一道风景。好课有温度。好课的温度,表现在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有温度的教师,不只是习惯站在讲台上,而是经常走到学生中间,面对和关注的是每一个学生。有温度的教师,等待和倾听是教学中的常态,鼓励质疑、允许沉默、宽容错误、支持创新。有温度的教师,幽默是最寻常的语言,让学生在课堂的紧张中从来不觉得累。正如复旦大学教师陈果的课学生爆满老师成为“网红“,正是因为她把枯燥无味的哲学讲得幽默生动,每一句话都充满鲜活的意义。讲好每一节课,是成为一名好老师必经的历练。对“好课”最有评价权的是学生,且只有学生。学生喜欢,就是“好课”。一节好课的感觉是什么?有人说,“好课恰似初恋般美好”。你在的时候,你是全世界;你不在的时候,全世界是你。“好课”耐人寻味,也令人回味。若干年后,学生可能早已忘记一名老师教给他什么,但他还能对老师的课堂津津乐道。这就是好老师的幸福!上好课,才能让一名好老师走得更远。(本文已刊于8月11日《荆江评论》,详见左下”阅读原文“)推荐阅读:

1.每名教师,都有这样一节课

2.追求课堂的卓越品质

3.【论道】培养创新力,贵在课堂“突围”| 刘继蓉

4.【随笔】值得记录的一节课|山栀子

5.宿管阿姨,你为老师上了一节好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