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散文】一声梧叶一声秋|李艳丽

山栀子 乐乡树人 2022-03-28

一声梧叶一声秋

●李艳丽


秋意浓,思绪长,一首徐再思的《水仙子·夜雨》轻易便涌上心头,“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每一句,都像是为秋量身定制,而细细品读,又知写诗之人不过是借秋抒情,表达一腔思家念亲的愁苦。细数起来,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里,借秋抒情的不在少数,有叹生不逢时的,有述官场意难平的,有表思乡之情的,归根究底,是秋的恬淡、温柔和低调,耐心地包容着每一种情感。少年时代,从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学到了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自此便记在了心上,每每品读,眼前仿佛都有画面出现,那是属于秋的景色,亦是秋日给人们的馈赠。说到“馈赠”二字,我想起自己曾在某篇文章中写过,秋是大自然用亿亿万万年的演绎和积淀,为凡尘俗世的人们献上的一份厚礼,虽然从不张扬,一直低调地给予,但它裹挟的全部细枝末节,都难掩惊喜,令人沉迷。先是秋叶,黄叶是秋天的使者,当它开始簌簌飘零,便是秋来了,这便是人们所说的“落叶知秋”,而于我来看,每一片落叶都饱含深情,它们带着对秋的眷恋,依依不舍地离开枝干,在空中飞舞盘旋,而后轻轻地落在地面上,偶尔也会调皮地落在行人的肩头,“粘”在姑娘们的发梢上,人们也不恼,轻轻抖落,它们便又盘旋着落在地上。在写秋的诗词歌赋、散文游记里,最常见的“秋叶”,便非梧桐叶莫属了,于徐再思笔下,是“一声梧叶一声秋”,在叶绍翁的诗中,是“萧萧梧叶送寒声”,而到了张炎的《清平乐》一词中,便是“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由此可见,梧叶于秋,已成为了一种特别的信号,或者说是因为秋,梧叶才变得如此特别,成为了一抹别致的风景线。而秋叶之起落飞舞,盘旋于空,总与秋风有关。提及秋风,大多数人首先联想到的就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凄凄秋风,落叶飘零”,又或是“秋风起,离人泪”这一类的意境,总不免裹挟一些伤怀的意味,这其实与秋本身留给人们的印象息息相关,在多数人眼里,秋是寂寥的、萧瑟的,而秋风因其寒意以及吹落黄叶的意境,也被赋予了同样的意义,但其实并非完全如此,秋风亦有它温柔细腻之处。虽然早晚的风颇有些凉意,但午间的秋风还是极温和的,若是当下正迎着阳光,便更加觉得舒适宜人了,它既不像冬季的风,凌冽刺骨,即使在正午时分,把自己包裹得极其严实,也能感受到明显的寒意,有种咄咄逼人的架势,也不似夏日的风那般温热焦灼,吹拂在裸露着的皮肤上,觉得格外不适。如果把风比作一杯饮品,冬风是冰镇过久的冷饮,夏风是开水冲烫的热饮,而秋风便是甜度和温度都刚刚好的一杯极品,在低调中捕获人心,让人从中汲取一份温柔的力量。秋雨与秋风有异曲同工之妙,低调温柔,细腻如丝,不似冬日雨水的清冷,也不像夏日雨水的急躁,倒是有几分像春雨,只是比春雨多了些凉意,少了些欢快的意境,民间有句老话:“一场秋雨一场凉”,意思是下一场秋雨,气温便会下降一些,提醒人们添衣御寒,诗人张可久就曾写道:“一城秋雨豆花凉,闲倚平山望”。秋雨落下的时候,观之朦胧,如有薄雾,与恬淡的秋景相衬,素净又清丽,而听之亦有趣,淅淅沥沥的雨声,像是音律独特的小曲儿,又像是谁在喃喃细语满腹深情,偶尔倾盆而落,便是情到深处时的急切表述,动人而又珍贵,或是一边看,一边听,一边伸出手去感受,落在掌心里,是绵密细腻的温柔触感,和春雨有几分相像,但掌心的凉意又会提醒我们,这是秋雨,早已刻上了秋天的印记,谁也比拟不了。综览古今中外,写秋的文字实在是数不胜数,要说秋究竟有何独特之处,令无数文人墨客如此钟情,应当要归于秋的蕴意,也有人称之为“秋韵”。秋韵,即是秋天的韵致,亦是一种虚实结合的意境,所谓“实”,是目光所及的秋景,是落霞,是孤鹜,是秋水一色,是满目清朗,是梧桐叶上的滴滴露珠,是踩着枯叶时的声声作响,是许多画作中的动人风光,是农民们因秋实硕果露出的质朴笑容,是可爱的孩子们弯腰拾起一片黄叶,眨着纯澈的眸子望着我问:“老师,这是秋仙子带来的吗?”而秋韵的“虚”又是什么呢?是看不见摸不着却能用心感受的蕴意,是走过了童年时期,淌过了少年时代,身处于青年或中年时的那份心境,少了许多莽撞和冲动,但也不至于心如止水、归于平淡,而是能够从容淡定地面对和追求所爱之事,不会毫无章序地行事,但也不会失去生活的热情和期许,始终都如这秋韵一般,从容、低调、温和。有人把春比作童年,将夏比作少年,把冬比作老年,每个季节的特点恰好与不同的年龄阶段符合,如此,秋便是积累了许多人生经历的青年和中年,这时候已经懂得如何更好地面对生活里的种种,包括情感、事业和一切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而不论面对何种情形,都能够时刻保持清醒,在心存期盼和热情的同时,心境平和地处理好所有的事情,或许仍有不尽人意之时,但不会因此变得暴躁和急切,更不会因此失了前行的勇气,而是始终如眼前这秋一般,保持一份淡然,不过分焦躁,也不过分冷漠。此刻,突然想起《秋韵》一文中所说,我们一直想要寻找的秋韵,其实就在眼前,就在心头,就是一份独特的心境。(作者单位:松滋市刘家场镇机关幼儿园)推荐阅读:1.山栀子:家长,你为什么焦虑
2.【时评】鲜活生命,经不起你的漠视|山栀子3.“课前扫脸”,管理走神还是教育走秀?4.【山镇来信】中秋·圆月入我心|李艳丽5.【散文】清江游记|李艳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