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清走笔76】构建家校共同体,创造学校新生活|余爱国 刘关军

山栀子 乐乡树人 2022-03-28
点击上方关注我们吧

构建家校共同体,创造学校新生活

● 余爱国 刘关军
学生发展,是家校共育的不变圆心。教师沟通,是家校共育的定海神针。家长力量,是家校共育的待挖宝藏。松滋市实验小学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将新家长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工作体系整体规划,全面实施“四千家长进课堂,重新学习做父母”家教提升工程,全力建设“新时代新父母学校”,全场域寻找家校融合新常态,以“家校新关系”,创造“学校新生活”,成就“未来新学校”。新常态之“新”,意在突破传统家校协作的思维惯性,不断创新,大胆改革,做出新思路;新常态之“常态”,意在不断将创新实践的新思路,反复做,坚持做,促其成为家校协作中的平常事,用务实的行动突破,推动家校之间的协作共赢。


开放:建立机制,点燃共育热情一是建立开放式家长委员会。建立学校、年级、班级三级齐抓共管、协同运行的多层级家校管理共同体,确立伙伴之间的伦理关系,重构朋辈间的教育关系,再生空间中的社交关系,构成生态和谐的关系场,最终让学校的边界成为所有人共同的地平线。在家委会团队建设中,学校坚持做到整体思考,明晰岗位因人设岗——实现由指定委派制向公推公选制转型,由片面性的权贵俱乐部向广泛性的代表委员会转型家长委员会是民主的摇篮,是微型民主的营养剂。家委的确立,不只是选优秀的搭档,更是选行动搭档和热心搭档,坚持做到多层次代表是基础,民主选举是关键,性别均衡是保证;四类管道,遴选搭档用人所长——把有职业特点、有表达能力的家长用到课程共建当中来,把有热情有时间的家长用到课程保障中来,把有特殊经验的家长用到项目学习中,把有领导力的家长用在顶层设计时,让家委会成员成为正面引导的“表率者”,负面信息的“消防员”,宣传舆论的“报道员”。在家委会机制建设中,一是采取四类方法,带动家长参与其中。“滚雪球式”是带动家长资源的常用方式,“主动申请式”是遴选家长的又一平台,“人人参与式”有效解决了教师以一带多的负累,“临时招募式”以备平时班级经营的不时之需。二是三种机制,规范协作管理。明确基本的运行机制,是有序开展家校共育的前提保障:家委会每学年重新进行一次选举,家委会成员不超过学生数额的15%。家长委员会成员本着“和而不同”的协作原则,议事各抒己见,尊重异口异声,尽快达成共识,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保障团队运营速度。建立基本的协作机制,是避免合作卡顿的必要前提:班级家委会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召开家委会的例会,着力行动规划、中期反思、回顾总结三个重点;年级家委会每学期召集一次,就年级管理事宜进行决策;学校家委会每学年召集一次,通报学校办学行为,开展评教评学评餐,建立家长监督学校、协调学校、评价学校工作机制。建立基本的学习机制,是持续推进家长教育的前提:建立家委会微信群,互通有无,交流互鉴。家校深度融合的顶层设计,建构起合作式的育人体系、民主公开的家委会制度、家长学校与家校联系机制、社区服务和实践体验模式、校园和周边综合治理格局。二是建立联动式家长学校。争取市妇联、市教育局、市关工委的大力支持,争取妇幼保健机构、家庭教育研究机构等专业机构的专业指导,设立“上清家长学校”,在专业人士、广大教师和广大家长中组建多学科、高水平的家庭教育教师库,整合开发课程资源,共同办好家长学校。上清家长学校围绕提升家长的教育素质(包括更新家长教育观念、端正家长教养态度、增强家长教育能力等)和改善家长的教育行为(包括家长的主动教育行为、家长对孩子的应对行为和家长对孩子家庭成长环境的创设行为等)建设课程,形成独特的课程体系。家长学校的教师队伍结构是多元的,可以是专家、可以是教师代表、可以是家长代表。请专家当讲师,在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上搭建桥梁,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和教育能力;请教师当讲师,将学校文化与家庭教育深度融合,开发具有学校文化特色的家庭教育培训课程,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学校多方教育共同体;请家长当讲师,分享积极的家庭教育经验,包括“家教叙事”个案研究与分享系列。


协同:广拓路径,构建共育平台改善家校协作的传统思维方式,可以推倒教师传统思维禁锢下单兵作战的围墙,找到家校之间深度融合的行动引擎。学校坚持协同思维,利用协同去迭代,迭代的是关系,重构的是边界,关照的是整体,达成的是教育观念,构成是成长场域,递进的是儿童发展,建构的是育人新模式。推广家长义工分担。在班级成立相对稳定的志愿服务团队,让家长参与班级管理、服务和建设,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生活,理解教师工作的繁杂,合谱家委会义工协奏曲。2019年,学校再次推行家长志愿护学行动。开发家长智慧课程。家长中的知识超人、技能达人、服务能人,都是教育的富矿。在松滋市实验小学,我们给家长提出了一个理念:我不是一个学生的家长,而是所有实小学生的家长。学校在班级开展“故事妈妈宣讲绘本”、“交警爸爸讲授安全”、“护士妈妈宣传卫生”等活动,在学校开发“家长课程”“学长课程”,合弹家长课堂共鸣曲。让家长成为“编外教师”,由教育的旁观者变为同盟者,由教育的参观者变为参与者,由教育的评论者变为支持者。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家校携手,每年策划一次实践活动,如远足踏青、亲子运动会、集体生日、秋游、爱心捐助、学期庆典等,共同投资时间、投资陪伴、投资情感,打造班本课程,合唱家委会活动变奏曲。


共育:角色转型,构建协同课程“开放”是起点,“协同”是方法,“共育”是目的。因开放而了解,因了解而协同,因协同而理解,因理解而共育。这是一条完整的家校共育的逻辑链条。遵循这样的逻辑,松滋实小在建立了开放了的共育机制,打造了协同的共育模式的同时,更着力丰富家长在共育中的角色内涵——变学校教育的旁观者为课程参与者,变被动合作者为课程的组织者,变学校教育的批判者为教育措施的实施者。一是共同规划,成为终身发展向导。每年六一儿童节,组织召开家长理事会年会,汇报办学行为,展示教育成果,共商学生发展规划。每学期期中,组织召开班级家长会,分析学生学业水平,为学生成长导航。二是共同学习,成为家长学堂同伴。在上清家长学校,开辟家长讲堂,在不同的课堂里实施不同的家长教育指导形式。一是集体指导,在学校的专用教室进行。面对众多家长、围绕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开展,包括讲座报告类、亲子活动类、交流展示类等。二是网络指导,在家长学校的云端进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直播课堂、官微推送、群内互动等,大家在“虚拟教室”内讲解、听课、阅读、讨论、互动,可以是一对一互动,也可以是群体互动,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走向开放和共享。三是个别指导,在特定的时空进行。围绕学生发展和家庭教育的个别问题,教师与家长一对一、面对面、有针对性的指导活动,互通信息、交换意见、商讨问题,采用家访校访、个别咨询、书信电话等多种方式进行。四是建立亲子“抱抱团”和家教援助中心。通过家长会、班级群,组织多种形式的“亲子教育工作坊”,围绕热点问题和困扰问题,以开放求助的心态,发起来自家长群体和教师群体的友好论坛,用彼此的智慧互参,在百家讲坛中找到启发教育灵感的新思路,帮助家长提升家庭教育智慧,合奏家庭教育圆舞曲。三是共同做事,成为班级经营搭档。常态亲子沟通。教师建立常态播报机制,通过线上交流的方式,及时播报学生情况,形成常态反馈互动机制,有效改变家校共育的真空状态,形成合力。家校协作指导。在大事要事挫折事的问题诊疗中,家校接龙指导,协作指导,互补指导,用合力形成方向一致的教育氛围,产生1+1>2的效力。每日生活实践。成立“家庭实验室”,基于学校、扎根家庭;亲子共建、自主实验;兴趣为主、问题导向,双方之间互相借力,由学校布置任务,家长监督执行,学校评价反馈,家长进行鼓励,开展小发明、小修理、物理、化学实验、家庭养殖、种植等活动,有效弥补课堂的时空不足,实现了人人参与、人人发展、人人有成的教育价值,让亲子有了更多沟通交流的“聚焦点”。每周家庭会议。建议主题,倡导家庭把亲子深度互动成为常态沟通方式,改变亲子对话的格局。每月社区小队。组成社区假日小队,互帮互学,共同在假日里组织活动,走向社区,职业体验,生活实践。四是共同研究,成为彼此智囊支持。制度共建。学校制度经由家校共同讨论制定,或来自教师起草,家长代表红字修改,有效改变制度设立一言堂的状态,让双方集思广益,察纳雅言。18年,我们以实践为中介,家委会、全体教职工与章程和制度之间双向互动,推进了各种制度的重新修订,特别是出台课后托管服务一揽子制度方案,随后又推进了选课走班。由于引进了家长委员会和第三方审计,有效地规避了风险,课后服务“选课走班”也稳健运行,为响应新时代、顺应新高考、适应新课改,积聚了发展新动能。课程共建。致力于广纳资源来丰富班本课程、校本课程,家校携手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学生能够足不出户,受益良多。活动共建。以学生为圆心而展开共同的行动,聚焦学生学业水平教育、情感态度影响、思维方式优化、生活技能学习、团队协作锻炼等方向,致力于学生的成长和改变,致力于各类集体活动的齐抓共管,提升活动品质。(作者单位:松滋市实验小学)推荐阅读:1、【上清走笔66】传承上清文化,涵养清风正气|山栀子2、【上清走笔57】讲好“上清故事”,践行“以文化人”|山栀子3、【朗读者】刘婉璐:你若懂我,该有多好4、【树人1+X】第10期:小学老师组织学生跳舞为偶像应援,你怎么看?|镇冰 李艳丽 黄斌 王春艳5、【讯息】2020年5月原创排行榜6、【时评】从来没有无端的“神仙母女”| 刘婉璐7、【时评】让教育更专业,才能真正为家长减负|山栀子

点击在看不迷路,我带大家上高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