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散文】念 母 恩|冯汉龙

山栀子 乐乡树人 2022-03-28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念 母 恩


●冯汉龙

每当晴天,晚上七点左右,我就会习惯性地仰望星空。

在缀满宝石般的蓝色天幕上,有三颗星星排成一条直线,亮晶晶地闪耀着光芒。看到它们,我就会想起已故多年的母亲。

我的母亲熊贵元,武汉市蔡甸区人。她年轻时在汉口原南洋烟草公司当工人,后随父亲回原籍,成为一位地道的农民。母亲辛苦了一辈子,离开她的孩子们时,年仅58岁。

跟着母亲第一次看到这三颗星时,我还是个懵懂的孩子。那是一个黄昏,难得有片刻闲暇的母亲牵着我的手,到家门不远的堤外小河边玩。母亲先看到星们在水中的倒影,便把手指向天空要我看。我惊异地看到,三颗星星整齐地排成一条直线,那么明亮,那么可爱。再看看清澈的小河,有轻风徐来,水波柔柔地摇动,三颗星光摇曳成三道银丝样的光,闪现出另一种光华。我和母亲的身影也在水中晃啊晃……几十年过去了,这情景仍不止一次地浮现在我眼前,成为我刻骨铭心的记忆。

一般的人,大抵都会觉得天下再没有比母亲还要疼爱自己的人了吧!我也是如此。对于人世间其他的爱,也许还有人怀疑,但对于母爱,我想总不会有。我幼年时体弱多病,母亲虽然手里忙活着,眼睛却不曾离开过我。有时我病情稍有加重,她更是寸步不离。乡下医疗条件差,有好多次,母亲都挑着坐在竹篓里的我,去虾子沟赶渡江的小木船,去簰洲医院就医。头顶着皎白的月光,脚踏着浓重的霜华,母亲匆匆地赶着路。怕我睡着了再惹风寒,她便边走边给我讲民间故事。那些美丽的传说,从母亲口里绘声绘色地吐出来,让病弱的我生出几分精神,我贫瘠的童年也因此充满了五光十色的幻想。母亲用脚一步一步丈量着崎岖的乡野小径,每每赶到渡口,天气寒凉,她却汗流满面。

后来我读书了,学习还用功,这可能是贫苦生活中母亲唯一值得欣慰的事吧!因为在那个年代,成份高的家庭,孩子是不容易进中学的。初考不久,成绩优异的我就拿到了通知,一家人喜出望外,母亲更是激动不已。可就在我去学校报名那天,父亲给我的学费竟然被人偷走了!那十几元钱学费,是那个年代的巨款,是一家人辛苦半年的血汗,是母亲省吃俭用才积攒出来啊!我知道丢了钱是天大的罪过,吓得不敢回家,只好在村郊野地里游荡。晚上,四处呼唤我,喉咙已经嘶哑的母亲终于找到了我,她只说,以后遇事小心点!就带我回了家。第二天天没亮,母亲就起床去菜园里摘了一担南瓜挑到遥远的集市上卖,连续几天才重新凑够我的报名费。母亲的宽容与坚忍,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

我与母亲相处的青少年时代正是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今天想起来还历历在目。

我们家是村里人口最多的大户,全家人靠父母在生产队拿工分维持生活,再无其他收入。本来就生活十分拮据的家,因为我们一天天长大,住房便一天天显窄,衣服一天天短旧,而几兄弟还要读书,困窘可想而知。每个学期开学时,母亲都会发愁,但从不在我们和祖母面前说一声难。我好几次看到她悄悄去隔壁邻里借钱度难关。粮食不够吃了,母亲就在出工之余去荒地摘野黄豆、野红豆。有时为了找一点食物,她那双脚不知道多走了几里地。回来后,她来不及歇口气,就进厨房忙活,再端出热腾腾的食物让我们充饥。因了母亲的能干,我们兄弟姐妹几个,终不至于像有些人家的小孩那样饿得瘦骨嶙峋。家里偶尔有一点稀罕的吃食,母亲总是让我们先吃,说她还不饿。幼稚的我们当然不会深想母亲的话是真是假,欢天喜地地分食而空。现在想起来,我真不知道那时,母亲可曾吃过几顿饱饭?即便在那样困难的境地,母亲仍能精打细算,把一家老小的生活安排得有条有理。老话说“禾好一半谷,妻好一半福”,已然在母亲身上得到最好的验证。几十年过去了,母亲用新麦面粉擀的手工面,包上荷叶或南瓜叶做的馍,还有用瓦盆晒的小麦酱、豌豆酱,依然在我的唇齿留香。有母亲味道的菜,才是世间真正的美味佳肴啊!

母亲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我能回忆到的有关母亲的画面,全是她忙忙碌碌的身影:菜园里的她躬身耕种,锄草点水;灶台边的她倾尽所能,烹制三餐;油灯下,心灵手巧的她在缝制祖孙三代的衣服鞋袜;火炉旁,不辞劳苦的她在做小麦酱;在村路口,读书归来的我们,总能看到她立在老槐树下等候的身影,那双被生活磨砺得粗糙生茧的大手,还在纳鞋底……我那身材高大的母亲,无论寒冬酷暑,都是晴天满身汗,雨季两脚泥,一刻不停地劳作着的。

1953年,我们家搬到公五坛村住,一家九口挤在几间茅草屋栖身。为了生计,母亲在冬天顶着严寒去沙套湖挖野藕。1954年发大水,老家实在呆不下去了,我们不得不举家迁至长江对岸嘉鱼县孙家庄一农户房子里周转。那年冬天特别冷,极寒天气足足持续了两个多月,日子真是雪上加霜。母亲义无反顾地一个人出了门,踩着咯吱咯吱作响的白雪,上山打来柴火,又一捆捆地背回来,为我们生火取暖,煮饭裹腹。母亲除了抚育我们一帮年幼的孩子,还要照顾年迈祖母的衣食住行。母亲是个很有教养的人,无论怎么忙,怎么累,她都默默地承受着,我从没见她发过脾气。终于,江水退了,父亲不得不提前回家,准备重建家园。于是一大家子所有的困苦,都由母亲一肩扛下。

母亲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虽然自家也不宽裕,但她时常接济帮衬比我们更困难邻里和亲戚。村里有老人或小孩病重,只要找母亲开口,她都会抛开家里的事带他们外出就诊,不要分毫报酬;谁家做大事缺人手,母亲都会主动帮忙;有人家里闹矛盾,也要请母亲去调解,她常常用简单的比喻,把事理说得清清楚楚,让大家都信服。因此近邻远亲,家族伯叔妯娌,没有哪个人不敬重母亲的。

母亲知书不多,但她非常重视对子女一代的教育,教儿经、女儿经都背得滚瓜烂熟。她对我们要求严格,绝不容许我们哪个沾染一点坏习气;她教育我们做人要忠义厚道、正直无私;她告诉我们应该成为德才兼备、诚实守信的人。母亲的言传身教,使得我在求学的道路上和之后几十年的工作中,能善待周围每一个人,与同事关系融洽,并尽我一切力量帮助比我们还困难的人及我的教育对象。但凡得知家乡有建学校、修公路等公益项目,我都慷慨解囊,这一切都因我牢记母亲的教诲,不忘养育过我的那一方热土。

母亲只是个平凡的人,像普天下贫苦岁月里的母亲一样,她勤劳朴实,吃苦耐劳,有一颗无私的金子般的心。自从母亲由城市来到农村,时代的变迁把她和贫困捆到了一起,让她大半生都在繁重的操劳中度过。当改革的春风刚吹拂中国大地时,我们的生活刚有好转的时候,母亲却患病离去,带走了对儿孙的无限不舍与牵挂,这就是我苦命的母亲!“子欲养而亲不在”,母亲的早逝成了我心头永远难解的一个结,是我心灵永远难以愈合的伤口。这种痛楚,我只能在无人知晓的长夜里含泪咀嚼。“男儿有泪不轻弹”,我想,在这个世界上,惟有母亲才能让我一次又一次流下滚烫的泪。

母亲来到这世界上,从来不知道有她自己,她的一生,是为子女而来,也是为子女而去的。母亲高大的人格,善良的品质,坚忍的精神,是我生命中弥足珍贵的财富,永远激励着我。

我爱母亲,觉得她从不曾远离,一直活在我的心底。我感谢母亲,她给予我的爱,远胜过基督的博爱和释迦的慈悲!

又是一年清明节,我回乡扫墓,重见门前堤外小河。我伫立在村前小路上,那条多年前母亲带我玩耍的地方,默默注视着如今已静止的河水,无限感怀涌上心头。天近黄昏,西天那抹夕阳似乎在无声地话说人世苍凉和亲人离分的苦痛……

夜幕降临了,星儿们眨着眼睛,那一排三颗星星又照常出现了。啊!多少年来,多少个晚上,我总能看见这三颗星星!

可是,我的母亲,我深爱着的母亲呢……

(作者系洪湖市燕窝镇中学退休语文教师)

推荐阅读:1、【上清走笔92】看见技术的力量| 山栀子2、【散文】祖父印象|彭 敏3、【时评】不解蝉鸣“风情”,城市何见“乡愁”?|山栀子4、山栀子:对任性的话语权坚决说“不”5、“妈”,我还想叫您四十年6、【经验】匠心“写”芬芳|山栀子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