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心得】领导的“智慧”|山栀子

山栀子 乐乡树人 2022-03-28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领 导 的 “智 慧”

——在北师大听汪志广教授讲“学校领导力”● 山栀子 在北师大听了这么多教授讲课,三个小时下来,让人丝毫不觉得疲惫,反而令人时而会心一笑,时而掌声响起。 他就是北京教科院研究员汪志广,一个从基层校长岗位上干出来的教育专家,一个对领导艺术、教师成长颇有研究“心得”的人。 有校长称他,就是一个优秀的相声演员。一想就是,他的话风,偶尔让人想起东北的小沈阳的样子。课结束的时候,我还在翻阅着我抄录的整整五页的听课笔记,还在回味着他口吐莲花,余音绕梁,令人如沐春风。时隔四五天,透过笔记本上潦草的文字,我却还能清晰地浮现他讲课时似乎“诡秘”的笑容和逗趣的声音。

01

 要做思想和价值的领导


校长的智慧,半是实践,半是学习。而学习,是智慧的基础,也是不竭之源。汪说,“当领导要经常学习,因为时代变化太快。”校长尤其如此。还记得有一位教授,在课堂上提问校长们,一个校长凭什么领导老师?答案各不相同。我自以为,一名校长最重要的领导力,应该是思想的领导力。在汪教授的课堂上,果然观点如是,他说,“学校达到一定的规模和层次,学校校长主要是思想的领导,校长必须要有自己的教育主张。” 校长主张什么,对一所学校的发展影响深远。因此,校长要“吃透上情”,宏观上把握政策导向、教育思想、改革方向,也要“吃透下情”,微观上把握学校发展历史、资源优势、办学基础、队伍现状。只有这样,才能提出符合教育发展大势、教育教学规律和贴近教师需求的主张,同频共振,同向同行。汪教授说,教育发展的现状是“办得不够好,人民不满意”。我们要有问题意识,但也不能过于悲观,因为“教育从来都不是人民满意的事,发达国家也是如此”。“即使是取得好成绩的家长也不满意,因为成绩得到太艰难了。”他的一句话引来一阵笑声,但笑过之后是我们对教育现状的沉思。 没有支持,就没有发展。汪教授的“三个导师”理论,于我们非常受用。他告诉我们,一名好的校长要拜“三个师父”。一是政治导师,这个师父能为学校发展提供环境支持;二是学术导师,这个师父能为学校发展提供专业支持;三是实践导师,这个师父能为学校发展提供经验支持。“能力弱的师父在身边,能力强的师父在远方。”他的这句话包含深意。

02

不要陶醉于自我设计的“美梦


改革势在必行,但也一定要有克制和节制。教师为什么不爱学习,他的解答一语中的,“因为老师们习惯了低水平的安逸”。改革为什么难,他的解答一针见血又不失幽默,“改革并不增加教师工资,而是增加教师负担”。他提醒我们,“哪怕是正确的事情,也有做不下去的风险”。他正告我们,“即使你说对了,人家也不一定听。”改革,既不能空有对理想的美好想象,更不能陶醉于自我的满足,而是要多一双眼睛,多一些思考,去倾听老师们在改革中真正的心声和需求,懂得克制和节制。 仰望星空,也要不忘低头看路,脚踏实地。胸怀理想,更要面对现实。“千万不要高估自己的威信,掌声背后有骂声!”这是一剂很好的清醒剂。

03

  用人是最大的智慧


校长的处境,决定了校长必须是智慧的人。当前的中小学校长,地位是很尴尬的,正如他说,“管不教师工资,管不了教师职称,关键时候还缺人干事,就连不合格的老师都不够用”。他用“责任无边、手段有限、资源短缺”三个词概括当前校长的地位,很是精辟。如何用人,用活手中现有的资源,这就是校长最大的智慧。 用人不要只认一个标准。汪教授说,“严格要求,主要是严格要求水平高的人。”他还提醒我们,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人,这个标准常常难以坚持下去。不同特征的人、不同性格的人,要对症下药。即使是单位中的“庸者”,也要给他能贡献的机会。不怕庸者无所为,“就怕庸者还有关系!”“不要在单位埋钉子,更不能埋地雷。”他的话直击现状,深刻! 赢在中层。汪教授说,“孤掌难鸣,决胜中层。”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发挥各自所长所能,让每一个中层干部都能独当一面。他的观点,正与松滋市实验小学的管理理念相契合,我们提出“赢在中层,成在过程”,就是要发挥中层干部在过程管理中的关键作用。要用人干事,还要教人干事。校长要当好干部们的师傅,指导他们怎么做事,怎样成长。把“指令”变成“指导”,我还做得不够。

 


04 

 做一个懂政治的教育家


懂政治,讲政治,是第一要务。过去,教育是国之大计;今天,教育还是党之大计。教育是家事,更是国事,教育讲政治的时代来临了。 牢牢把握话语权。讲正确的话,做正确的事。“传递正能量,形成大合唱。”这是永恒不变的政治主题。 学会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时代,更要讲政治。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麦克风”,全民皆记者,教育正处于大众视野、全民监督的环境。社会对教育越来越不宽容,媒体对教育越来越挑剔。汪教授说,每一名校长和干部都要有“被上网”的防范意识。哪怕是我们的讲话、我们的文章、学校的公文,都要慎之又慎,搞得不好就会成为“网红”,卷入舆论的漩涡中无法抽身。“错误只能别人挑,人人都有灯下黑。”他的话真有道理。“重要的事一定要走流程。”这句忠告值得我们铭记于心。他的一席话,让我想起暑假给教师们的一场专题培训“互联网+时代教师职业行为的挑战和应对”,正是一场教师教育的及时雨。 办学要有温度。习近平总书记说,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在学校里,人心,其实就是人情。汪志广教授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理论——校长要建设“感情银行”。用平常感情的投资,来赢得老师们关键时刻的拥戴。干群关系,关键在干部讲不讲感情。学校管理以人为本,体恤下属,关怀教师,学校就充满温度,令人温暖。领导的职务是上级给的,领导的威信却是靠自己用感情建立起来的。“一人难称百人心”,我们必须很理性,也很讲感情。反之,“你得罪了某一个人,可能就得罪了他的全世界。”汪教授的这话很是深刻,充满现实性。 讲政治,是最好的保险。正如我们党组书记、局长郑奎常勉励我们校长的,既要干成事,又要不出事。


05

  对教育事业要心怀敬畏


汪教授说:我们怀里抱着春天,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孩子若是出了事,对一个家庭而言,就是天塌了!教好一个学生,改变一个家庭;教好一群学生,造福一方百姓 
这段话发人深省。 我们对教育事业心怀敬畏,就会从内心深处去爱孩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去爱。我们的爱够不够,就看孩子是不是觉得老师是他可以信赖的人,学校是他可以求助的地方。我们的家校关系好不好,就看当家长无法无力管教孩子时,有没有主动向孩子的老师寻求支持。 “老师走进课堂匆匆一阵风,你是春风,还是寒风?”他的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很多人都在课前课后问一问自己。让学生害怕的老师,不是好老师 汪志广教授现场传授的“智慧”和“心得”,虽然只有短短三个小时,但咀嚼起来却又是一本读不透的“书”,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不断品味、咀嚼和思考。我又想起他在结尾时讲述的一个段子: 孙悟空大闹天宫,能力超群,取经路上降妖除魔起初也是见一个降一个。可是后来,一个接一个的妖魔鬼怪他都降伏不了。这是为何?原来不是妖怪变得更厉害了,而是孙悟空变得成熟了。他懂得了每一个妖怪的背后都有“后台”和“高人”,所以每到关键时,他都会向“菩萨”求助示意。 此中有真意,也是大智慧。
推荐阅读:1、【论道】当好新时代的“大”校长|山栀子2、【心得】问道北师大,路在脚下|山栀子3、【心得】教师专业发展如何提速又提质|山栀子4、【心得】做好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大文章|山栀子5、【心得】“经典诵读”,在赓续传统中走向未来|山栀子6、【心得】将“爱心”转化为“爱能”|山栀子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