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心得】做好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大文章|山栀子

山栀子 乐乡树人 2022-03-28

点击蓝字获取更多精彩信息



做好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大文章

——在北师大听杜屏教授讲“家校合作”● 山栀子 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基础之基础;家庭教育具有不可替代性;学校教育无法填补家庭教育的漏洞;家校合作是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校合作一定是有边界的。北师大教授杜屏如是说。


重视家庭教育,深化家校合作,建立家校社协作育人机制,既是时代所需,也是社会所盼。早在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讲话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从“四个第一”的高度对家庭教育做了深刻论述,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习总书记的讲话高度概括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对新时代家庭教育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后的2019年,全国妇联、教育部等九部门发布《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修订)》。《大纲》是第一份多部委联合颁发的科学系统全面的家庭教育指导性文件,为家庭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指导和遵循。教育部长陈宝生在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家庭教育要高度重视起来。家庭教育不到位,不仅会抵消学校教育的效果,还会给孩子发展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无论何时,都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把家长引导和培育成立德树人的一支有生力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再次提出“加快家庭教育立法,强化监护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密切家校联系”。“主体”和“主导”界定了新时代家庭教育的家校双方责任。


前不久,松滋市实验小学刚刚启动了“新父母学校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对照杜屏教授的一些观点和分析,尤其是其推荐的两个典型案例,我感觉,我们的家校共育工作和家长学校的课题研究正是把握了教育的“时”“势”和“点”,也更加坚定了我们确定的理念和路径。刷新“一个理念”。“合伙人”和“朋友圈”理念是我们实验小学独特的家长观。“合伙人”强调立德树人的伙伴关系,缺一不可;“朋友圈”强调学校发展的外围环境,重要资源。应该说,这是一个在过去的家长观的基础上,对理念内涵与时俱进的丰富。在这个理念下,我们要促进“请进来,开放管理;走出去,回归家访”。


突出“两重”地位。家校合作,必须建立在对等、尊重的基础上。但是,学校、老师和家长相比,家长往往处于弱势;所谓的合作,不过是对学校和老师的一种服从和服务。因此,唤醒家长、赢得家长就必须以尊重家长的坦诚、重视家长的态度,让家长真切感受到在学校的“存在感”和成就感。在学校最醒目的廊道里,我们将全校所有班级所有家委会成员“请”上墙壁,就是让家长感觉到学校的这种尊重、重视,从而意识到作为家长,在实验小学也很“重要”。


落实“两个组织”。我们在全市率先成立的“家校共育中心”承载着市教育局党组和市妇联的共同期盼。这个组织要担负起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领导、协调、研究、建模职能,真正成为“上清宣言2020”的践行者。班级、年级、学校三级家委会是家校合作的重要桥梁,要覆盖各类家长,团结所有家长,要为学校和家长“双代言”“双服务”。逐步推行家委员成员“兼职校长”轮值制度,“校长接待日”双接待制度。完善“四共”体系。家校合作共育,必须要有“抓手”才能落地。根据实验小学的现实基础和现成经验,我们的着力点主要是:共建安全网,以家长志愿者行动落实护校安园工作;共建班级课程,用好家长中的优势资源、特长资源;共享成长故事,形成家长和孩子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相互欣赏、相互悦纳的习惯和氛围;共育书香童年,通过亲子伴读、师生共读营造读书风气。


办好一所“学校”。我们将传统的家长学校更名为“新父母学校”,指向更加明确,学习的主体是父母,强化教育孩子重任的承担着是父母,而不是爷爷奶奶或其他;一个“新”字突出新时代、新教育、新观念和新方法。“新父母学校的实践研究”是教育部“十三五”重点课题。我们以课题研究的方式来推动家长学校建设,就是以研究的状态来落实和提质家校共育,创造新的路径和经验。我们实施“四千父母进学堂,重新学做新父母”家教提升工程,就是要通过“学习”这个形式来促进“五个共同体”的形成,即目标共同体、组织共同体、管理共同体、学习共同体、成长共同体。“线上微课”和“线下讲堂”要交叉推进,把“我陪你长大”这个家校共育校本课程做成系统、做成特色、做成品牌。


以学校为中心,引导家长广泛参与、深度共建;争取社会全力支持,完善服务。这是一篇立德树人的大文章,任重而道远。(作者单位:松滋市实验小学)推荐阅读:1、【分享】问道北师大:育人文化和课程建设2、【心得】我们需要怎样的质量|山栀子3、【上清走笔122】三秋桂子,上清童话|山栀子4、【心得】“经典诵读”,在赓续传统中走向未来|山栀子5、【心得】将“爱心”转化为“爱能”|山栀子6、【家教】家校共育,一场爱与信任的邂逅|山栀子7、【上清走笔117】让教育“回家”|山栀子8、家校共育不“错位”,还需责任“补位”|山栀子9、【上清走笔76】构建家校共同体,创造学校新生活|余爱国 刘关军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