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教《坐井观天》
● 山栀子
前不久,在松滋市斯家场小学观摩了两节《坐井观天》。上课的是一对师徒。名为“同课异构”,但除了一些教学细节外,课堂操作基本遵循着同一条路径。所谓“异”,则主要在师傅的教学显得沉稳、扎实、精巧、灵动一些。正是,教学经验决定了师徒不同的课堂气质。
这是一次市级现场会议。主持人“点将”,我作现场评课。作为一组“磨”出来的公开课,这两节课不负众望,无疑是成功的。我用四句话作了点评:聚焦目标,实现目标;素养为纲,纲举目张;生本立场,儿童视野;发散思维,化简为丰。特别值得肯定的是,以游戏激趣,以朗读为线,教得有味,学得有趣。
《坐井观天》是一篇简短的寓言故事,堪称语文中的“经典”。因此,我也查阅了一些教学参考案例,整体上的教学思路也都大同小异。以李瑛瑛老师的方案为例,大致为五个板块:检查反馈;认识位置;探究对话;理解寓意;角色演读。我欣赏李老师的字词教学,准、巧、狠。“准”,即抓住要害指导点拨;“巧”,即运用比较、联想等多种识字方法,让学生真正发现“字理”;“狠”,即集中发力,力求识记。我欣赏李老师的阅读教学,精雕细琢。抓住“三次对话”,通过词语、标点、句式的反复品味,在把玩文字符号中开启学生的思维。抓住关键细节补充联想,帮助学生建立语文和生活的联系。我也欣赏李老师的教学风格,建构课堂规范,充满热情童趣。即使是陌生的班级和学生,她也在很快的时间让孩子们“训练有素”,有张有弛。我相信,李老师带来的这节课,一定会成为这个班级孩子们不一样的精彩记忆。
一节好课很快结束了。评课之后我在想,同课异构,我们还可以“异”在哪里?我想,应该是在“理解寓意”这个板块,我们可能有其它角度和不同创意。当我静下来回忆这节课的点滴,两个细节令我豁然开朗。老师提问,“小鸟为什么笑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毫无例外地被带进“无奈”这个一统的答案。其实,在我身边,就有两个女孩子说到小鸟的笑是“笑话”和“嘲笑”的意思。只可惜,这样的声音或是太小、太少,没有引起教师的注意。假如是我教《坐井观天》,对“笑”的品味,要鼓励学生进行多元思考,听到不同的声音。在“笑”字上给时间,让“笑”带上点争论。唯有不同,才有碰撞和批判,也才有生成“高潮”的机会。其实,“嘲笑”也是儿童的生活经验,也是真实可贵的童心思维。老师提问,“天究竟有多大?青蛙和小鸟的说法为什么会不一样?”,没有悬念感,老师引导学生一起得出了“因为所处的位置不一样,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对寓意的解读,这个结论是不错的;而且李老师的设计很精巧,在开课时就设计了学生亲手摆放“位置”这个环节,作了很好的铺垫,给学生搭建起思维的“台阶”。我在想,还有没有其它的角度呢,文本中是不是还有其它可以“利用”的重要信息?假如是我教《坐井观天》,我会把侧重点放在“坐”字上去设计。我会继续在李老师设置的问题基础上,追问学生或是组织讨论“假如有一天,青蛙有幸跳出了井口坐到井沿上,它能看到小鸟所说的天空吗?”可以让学生争一争。我会前后关联,给学生再搭建一个学习的“脚手架”,提示学生再读“飞了一百多里”。这样的追问和讨论,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原来,天空的大小并不只是位置的高低,还有“飞”和“坐”的区别。充分地研读文本,巧妙设置问题,课堂或许会多一点“异想天开”的美妙。
我想,如果用“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来结束这堂课,孩子们“看世界”的“答案”应该会丰富多彩,孩子们对“坐井观天”的寓意或许会更明白。推荐阅读:1、【论道】守住语文教学的六个边界|山栀子
2、【时评】师范生投诉“强制上早晚自习”, 打了谁的脸|山栀子
3、【上清走笔124】课堂的另一种“动态美”|山栀子
4、【上清走笔】“生成”的美丽|山栀子
5、【时评】“好课”方能“致远”|山栀子
6、【上清走笔129】孩子的世界|山栀子
7、【随笔】值得记录的一节课|山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