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散文】祖孙三代的“七·一”情怀|董新明
祖孙三代的“七·一”情怀
● 董新明 我们家祖孙三代出了三个党员。爷爷、爸爸加上我,都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七·一”情怀。爷爷的“七·一”情怀,凝结在他日渐泛黄的照片上。1952年4月,40多岁的爷爷告别了家乡,主动参加荆江分洪工程建设。爷爷这一批青壮年民工,被安排在南线为黄山头南闸工程备料和修筑道路。南闸工程建设需要大量的碎石,因当时没有碎石机械,只有全靠人工捶成。劳动强度大尚且不提,劳动效率不高让爷爷揪心!后来他借鉴工地碎石能手辛志英(后荣获“特等劳动模范”称号,进京受到毛主席接见)自由组合、分工负责“一条龙”的捶石方式,使工效大大提高。爷爷带领的作业小组被工程建设指挥部命名为“红旗小组”。南线工程4月5日动工,历时86天,顺利完成了碎石、修路等项任务。竣工的那一天,恰好是7月1日。这一天,爷爷迎来了他人生中无比幸福的时刻——他面对鲜艳的党旗,庄重地举起右手,实现了多年的愿望。恰好省报记者到工地进行现场采访,赶紧拍下了这一动人的瞬间……以后每逢“七·一”,爷爷总会从旧式的木箱里翻出他那张珍藏多年的老照片,轻轻地摩挲着,细细地咂摸着,深邃的目光似乎穿越时空,他仿佛又回到那个热火朝天、人山人海的劳动工地。也正是缘于这份深挚的“七·一”情怀,在以后的几十年人生旅途中,爷爷一直担任生产队的仓库保管员,把生产队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管理得井井有条,从不贪公家一粒粮,揩公家一滴油。他常对儿孙们说:“人在河边走,就要不湿鞋!”他逝世后,远远近近有成百上千的村民络绎不绝地前来吊唁,深切缅怀爷爷这位尽职尽责几十年的“红管家”。爸爸的“七·一”情怀,凝结在他闪闪发亮的奖章里。受爷爷的耳濡目染,从参加互助组的那一天起,爸爸就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先后担任过生产队记工员、会计、队长以及公社秘书等职务,每一样事都干得很出色。1962年,为响应党“精兵简政”的号召,本是“吃皇粮”的他,毅然放弃公职,回村当了一名社员。婆婆和妈妈都对爸爸的这一举动很不理解,只有爷爷一人赞成。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父辈们看到了金灿灿的希望。被推选为村支书的爸爸,带领乡亲们开挖水渠,兴修水利;因地制宜,发展生产……整天忙得“早不见鸡娘,晚不见婆娘”。在修建引水渠的工程建设中,爸爸白天是指挥长,夜间是值班员,一忙十天半月都不回家和妻儿打个照面。他换洗的衣物都是我和弟妹们送到工地去的。一向贤惠、明理的妈妈再也忍不住了,偶尔去工地看望爸爸时,也会唠叨几句“家懒外勤不顾家,看你老了谁养”之类的话。爸爸接过妈妈递过来的香烟和衣物,脸上赔着笑说:“咱是党的人嘛,得为党多干点活。你是我的贤内助,就多担待担待吧。”村里办企业缺资金,爸爸把爷爷的一口上好的棺材拿去卖了,亲自把钱送到会计手里。其他几名支委深受感动,也东挪西借地凑钱来支持村办企业。仅仅三年工夫,爸爸就带领全村老百姓,把一个靠吃返销粮过日子的穷村盘得红红火火,让“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开始刷新农家的生活。“七·一”这一天,爸爸神采奕奕地登上主席台,接受县委书记的隆重颁奖。那佩戴在他胸前的“劳动模范”奖章,映红了他古铜色的脸庞,凝结成他心中永不磨灭的“七·一”情怀。怀着无限的感恩之心,爸爸的奋斗足迹在不断地向前延伸。上个世纪80年代末,镇办企业“换甲山”饮料厂筹建,镇长点名让爸爸参加,主抓技术、生产。产品批量生产后,爸爸带领销售人员三上重庆、四下南昌、五赴贵阳,找客户、建网点。爷爷去世的那一天,爸爸正在西去贵阳开供货会的火车上。等他办完公事回家,爷爷早已入殓……记得当时他手扶爷爷的棺木,声泪俱下地说:“爹呀,儿子没能为您送终,您这位老党员,肯定会理解我的……”1998年家乡遭遇百年未遇的洪灾,6月30日这一天,洪水突破警戒水位。60多岁的爸爸主动上了抗洪抢险的一线,和青壮劳力一起参加查散浸、堵管涌的战斗。可谁知道,他那时已身染沉疴!爸爸病逝后,我在清理他的遗物时,从一本《中国共产党党章》里,发现了那枚用红布包着的“劳动模范”奖章。那熠熠闪耀的光芒刹那间擦亮了我的眼,温暖了我的心……我的“七·一”情怀,凝结在我红彤彤的证书里。我是爷爷的孙子,爸爸的儿子,出生在根正苗红的家庭,从小就爱学习、爱集体、爱劳动,学生时代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学习标兵、优秀团员。1979年9月,我填报高考志愿时,在爸爸的鼓励下,毫不犹豫地填了师范专业。走上教育岗位后,我在教学上埋头用功,经过同事们的帮助,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教研成果日渐丰硕。可是我在政治上还“沉默不语”,迟迟未向党组织提出过入党的要求。一天晚上爸爸来单位看望我时,跟我聊起了申请入党的问题。我迟疑了片刻,说:“我还不够格呢,等过几年再说!”爸爸语重心长地开导我,一个人要坚持走又红又专的道路。渴望进步的人,先得明确奋斗目标。他有了入党的愿望,递交了申请书,就会对自己有更严格的要求,工作就会有十足的动力。我咀嚼着他的话,只觉得心头沉沉的,暖暖的。当我递交入党申请书一年之后,因单位发展指标有限,我被留在党外继续培养。当外界的讥讽传来、我的入党热情有些冷却的时候,爸爸又一次鼓励我、启发我,告诫我要经得起党组织的考验,要端正入党动机;要首先从思想上入党,在积极的工作中让自己尽快成熟起来,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听着爸爸的话,我感觉有一颗晶亮的石子落进我的心湖,漾开了一圈圈感奋的涟漪。从那时起,我对照《党章》努力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时时处处用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激励自己……1990年7月1日,这一天,我有幸“双喜临门”——不仅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优秀教师”。爸爸在祝贺我取得成就的同时,意味深长地说:“荣誉可是你的第三只眼咯。工作朝高处看,得失朝低处看,你的路才会越走越宽。”我静静地点了点头。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铭记着父辈的殷殷嘱托,在38年的教育之旅中我一意坚守,无怨无悔。从我参加教育工作获得第一个“优秀教师”证书开始,到2010年评上湖北省特级教师、2018年晋升海南省正高级教师,我始终珍惜党和人民给予的各种荣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履行自己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党旗增色添彩,努力创造新的业绩。定格一个日子,就是坚定一种信仰。欣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喜庆日子,我这名有着30年党龄的党员,用拙朴的文字倾诉三代人的“七一”情怀,权作献给党的一份薄礼。怀揣永远的“七·一”情怀,我心中就有源源不绝的精神力量。[作者单位:海南省儋州市第二中学]推荐阅读:1、【文评】纸上幽居|张兴武2、【散文】何以“栀子” 难入诗|山栀子3、【上清走笔147】赛 课 记|山栀子4、【论道】话说教师的“名”和“利”|山栀子5、【影评】《我和我的家乡》 用“谎言”讲诉那剪不断的“乡情”|山栀子6、【父亲节专题】父亲,用“母语”的清泉浇灌我的人生|董新明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