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钟南山自诉撒谎经历:读不懂孩子的谎言,你永远成为不了好父母

广东教育杂志社 广东教育传媒 2021-06-29


这几天看到一条关于孩子撒谎的新闻,小媒君也是哭笑不得:


10月份的时候,安徽亳州涡北派出所救助了一名小女孩。在派出所,小女孩伤心地向民警诉说着自己的“悲惨身世”。


“从小没见过爸妈,跟爷爷生活,爷爷去世后被好心人收留了几天,又被抛弃了......”


看着女孩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模样,民警几度哽咽到说不出话。


太令人心疼了!



然而,民警调查一番后发现,真相竟是女孩与爷爷拌嘴后负气离家。最后民警联系女孩妈妈将其领回家了。


女孩一脸天真无邪,却满嘴跑火车,网友纷纷吐槽:


“这么小心机就这么重,家长得好好引导啊。”


“从小就是撒谎精。”



想起网友的一个提问:孩子出现哪些行为,让你觉得最不能接受?


五花八门的答案中,“撒谎”屡次被提及。


的确,孩子撒谎可以说是父母最难容忍的一件事了。


很多父母把孩子撒谎看成了天大的事儿,担心孩子长大撒谎成性。


孩子的谎言就像一根刺,深深地刺伤父母的心。


我们的孩子,怎么就学会撒谎了呢?


1

其实孩子撒谎是成长必经的过程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儿童心理研究中心曾做过这样一个说谎实验:


研究人员找来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让他们待在同一个房间里,要求他们不要偷看房间里面的玩具。但是当研究人员离开房间后,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偷看了。可是当研究人员问起时,大部分孩子都说谎了。


研究表明:孩子2岁时大约有30%的说过谎;3岁时大约有50%的说过谎;4岁时大约有80%的孩子说过谎;到7岁时100%的孩子都撒过谎。



其实孩子说谎,未必就是坏事,这说明他的认识能力在提升。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是孩子大脑发展的正常表现。


比如2-3岁的孩子对世界还没有清楚的认知,经常会将自己的想象和事实混淆,说出这类与事实存在偏差的“谎话”。


正如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说:

“撒谎的倾向是一种自然倾向,它是如此自发、如此普遍,我们可以将它当做儿童自我中心思维的基本组成部分。”


而且根据儿童发展心理学家李康教授的研究表明:


撒谎往往需要读心能力和控制能力,撒谎的孩子跟不撒谎的同龄人相比,有更加优越的认知表现。


撒谎是正常成长的一部分,表明孩子正在发现“我知道你不知道”的事。


一旦孩子萌生了“我知道而你不知道”这种想法,他就有可能有意识地做一些隐瞒的行为,因为他心里光想着:“如果我能发现某些事情,而你不能的话,那我就太厉害了”。


这说明什么,说明孩子自我意识在开始萌芽,心智思维在发展。他们不再是不经思索地“实话实说”,慢慢学会了“先想一想”再说话,是不是很大的进步? 


所以家长们不必觉得如临大敌,因为当你察觉孩子说谎的时候,也正说明ta的心智发展成熟,是个“小大人”了。



2

最关键是要会区分孩子撒的谎


孩子撒谎,理由可以千奇百怪,但不管孩子为什么撒谎,父母都不能忽略一个重点:孩子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的问题也不是孤立产生的。


孩子撒谎只是一个表象,孩子为何撒谎,才是掩盖在表象下,急需父母看见的真相。


孩子说谎,原因无外乎三种:


①孩子还分不清现实与虚幻


3岁左右的孩子,是想象力飞速发展的阶段。在他们的脑海里,鱼儿会跑步、蝴蝶会游泳、老虎有翅膀,只有他们做不到的,没有他们想不到的。


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谎话”满天飞的情况并不是少见,他们并不能准确地分清想像和事实。


但又渴望表达所思所想,便模模糊糊地将脑海中想的与现实混合在一起,这和孩子的品行毫无关系。


②孩子想躲避惩罚或得到想要的东西


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类似的情景:


孩子在家里玩球,不小心打碎了杯子,“祸首”明明是他,偏偏“嘴硬”不承认。因为那是妈妈心爱的水杯,承认自己打碎了,少不了劈头盖脸的一顿骂。


说谎,就是孩子幼小心灵中,躲避惩罚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实际上,有些道德界定是父母站在成年人角度的理解,去给孩子贴上“说谎”的标签。其实,孩子只想得到一颗糖果,或免去一场责备。


③孩子在模仿大人


尹建莉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说:“如果某个孩子有说谎的坏毛病,这一定是他的成长环境出了问题。”


明明在玩手机的你,却说“爸爸在忙,以后再说”,为了达到某些育儿目的,这样的谎话在父母嘴里,随处可见。


家长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会模仿你的一言一行。想要杜绝孩子“说谎”,父母首先要是个诚实的人。



3

撒谎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耐心


撒谎,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父母与其大惊小怪、焦虑不安,影响亲子关系,不如静观其变,淡定处置。


其实,孩子决定撒谎后,势必要去分析自己的谎言可信度、父母会不会发现、发现了之后再怎么办之类的问题,从某种角度来讲,这个过程,在无形中锻炼了孩子逻辑能力。


所以说,父母在看到孩子撒谎后,不妨先冷静一下,尤其要学会跳出“撒谎就是品质问题”的圈子,对孩子更加耐心,去了解孩子撒谎背后的缘由,从积极正面的角度去认识“孩子撒谎”这件小事。


①反省自己是不是在逼孩子说谎


在看到孩子“说谎”后,很多父母的内心始终渴望孩子能立马知错就改、为时不晚,于是,开始各种引导。


有强压着怒气的质问,有带着“下套”的引导性提问,诸如:“再好好想想,你今天有没有偷喝可乐?”


实际上,孩子是非常敏感的物种,能够敏锐地感受到父母的情绪是开心、沮丧或愤怒。正因为此,他们才选择了第一次“谎言”,当再次被父母质问或“下套”时,破釜沉舟的孩子也更多。


趋利避害是孩子的天性,面对孩子撒谎,一定要多点耐心和宽容,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往往决定了孩子对父母坦诚的程度。要搞清楚孩子说谎背后的真正原因,陪ta一起纠正错误,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


②给孩子说真话的机会


绝大多数孩子说谎,都是害怕责骂和想要的东西得不到,无论哪一种,在孩子心里都坚信,说实话的后果并不理想。


父母在发现孩子做错事时,不是一言不合就指责、吼骂,而应该在理解和接纳的基础上,去引导和鼓励孩子说出他的真实想法,让他们感受到“诚实”是最安全的。


哲学家罗素说:“孩子不诚实几乎总是恐惧的结果。”


孩子撒谎只是一个表象,孩子为何撒谎,才是掩盖在表象下,急需父母看见的真相。


事实上,孩子撒谎的背后,往往藏着我们没有看见的情绪与渴望。谎言,往往是最真实的表达。


孩子说谎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被“撒谎”二字吓到,忘了去听孩子想传达的渴望、委屈、痛苦。


为人父母,我们需要做的不是一味批判孩子说谎,而是透过谎言,听到孩子的真话。


③给孩子改错的机会


钟南山曾透露,自己小时候也曾说谎,把本应上交学校的伙食费私藏起来,买了零食。


当母亲问起伙食费有没有剩时,他便撒谎说没剩。


当谎言被拆穿时,他以为父母会将他痛打一顿。


没想到,母亲没有过多的责怪,只是对他说:“你这么做是不诚实的。”


一向严厉的父亲则说:“南山,你好好想想,你这样骗我们,你到底对不对。”



钟南山后来回忆道:


“父母的话,感觉比打我一顿,对我刺激更大。”


那晚,他一夜无眠,深刻地反省了自己的错误。


④请格外注意“以身作则”


李康教授在儿童撒谎的研究中发现,要避免孩子撒谎,大人的榜样作用非常重要。


纪录片《小孩的神秘生活》中,有个小男孩在玩游戏时,为了得到更多的糖果,选择了作弊。


当被大人问起有没有犯规时,男孩却矢口否认。


原来男孩的父母允诺他只要在学校表现好了,回家就可以玩游戏,买新衣服。


但他知道父母是骗人的,所以他就不想好好表现,也学会了骗人。



所以如果一个家长常常说谎或者打破承诺,那ta的孩子也很难有良好的品格。


所以身为父母我们一定要懂得诚实守信,否则当某一天孩子对你说“你自己都骗人干嘛要管我”时,你只能哑口无言。



如果真话可以被接受,谁会选择撒谎呢?


撒谎≠坏孩子,父母无需过度反应,伤了孩子,也伤了亲子关系。


事实上,在面对孩子的谎言时,我们能做的有很多,而是否揭穿真相,是最无关紧要的事。


让孩子相信,“诚实”是可贵且安全的,这才是每个父母最值得学习的教育艺术。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转自:首都教育

部分素材来源:男孩派、妈妈手册、六妈罗罗、女儿派

转载、投稿或商业合作回复关键词 转载/投稿/合作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当成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