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事关幼升小,广东有大动作!

广东教育杂志社 广东教育传媒 2021-11-11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是很多宝爸宝妈头疼的问题:孩子刚上小学跟不上学习进度怎么办?想帮孩子适应幼小衔接期,却又无从下手……先别慌,事关幼小科学衔接,教育部有重要安排↓↓↓


今年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点击图片可查看原文)


《指导意见》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幼儿园和小学教育分离、衔接意识薄弱、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衔接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重要举措。主要包括:国家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调整一年级课程安排,合理安排内容梯度,减缓教学进度。强化小幼协同,通过实施幼儿园入学准备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为儿童搭建从幼儿园到小学过渡的阶梯,帮助儿童顺利实现幼小过渡。通过建立联合教研制度、完善共育机制、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强化科学导向,形成良好教育生态,推动科学衔接、有效衔接。
紧跟教育部的部署,咱们广东也有大动作啦!
近日,省教育厅印发《广东省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要求,改变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超标教学、超前学习的状况,规范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的教育教学行为,合理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做好科学衔接。小学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重点实施入学适应教育,从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四个方面帮助儿童做好入学适应。
《行动方案》提出了哪些家长们关注的主要举措?小媒君把要点都列出来了↓↓↓



1.幼儿园做好入学准备教育。要进一步引导教师树立科学衔接的理念,大班下学期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建立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期待和向往。要防止和纠正把小学的环境、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简单搬到幼儿园的错误做法。
2.小学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入学适应教育纳入一年级教育教学计划,教育教学方式与幼儿园教育相衔接。调整一年级课程安排,坚持零起点教学,合理安排内容梯度,减缓教学进度。小学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重点实施入学适应教育。要切实改变忽视儿童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现象,坚决纠正超标教学、盲目追赶进度的错误做法。
3.建立联合教研制度。各地教研部门要把幼小衔接作为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度教研计划,提供充分的教研工作保障,推动建立幼小学段互通、内容融合、形式科学、氛围积极的系统化联合教研制度,有效提升教研成果的实践应用效果。鼓励学区内小学和幼儿园建立学习、教学、研究、管理共同体,加强教师在儿童发展、家长工作、课程体系、教学实施、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研究交流,及时解决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实践中的突出问题。
4.完善家园校共育机制。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引导家长与幼儿园和小学积极配合,共同做好衔接工作。要及时总结家长积极有效的教育经验,多渠道建构家长学校的培训资源。要预留适当的家庭教育培训经费,支持家长学校的运作。要及时了解家长在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方面的困惑问题及意见建议,帮助家长认识过度强化知识准备、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的危害,缓解家长的压力和焦虑,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积极配合幼儿园和小学做好衔接。
5.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各地教育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小学、幼儿园违反教育规律行为的治理力度,开展专项治理。落实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学前儿童违规进行培训。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等作为招生依据,坚持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幼儿园学位满足需要的地方,小学不得举办学前班(幼儿班)。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不得布置读写算家庭作业,不得设学前班,幼儿园出现大班幼儿流失的情况,应及时了解原因和去向,并向当地教育部门报告。各地教育部门应根据有关线索,对接收学前儿童违规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严肃查处并列入黑名单,根据要求将黑名单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按有关规定实施联合惩戒。对办学行为严重违规的幼儿园和小学,追究校长、园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

接下来,
一起看《行动方案》全文
↓↓↓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和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教基〔2021〕4号),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建立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特提出本方案。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

基本原则


1.坚持儿童为本。关注儿童发展的连续性,尊重儿童的原有经验和发展差异;关注儿童发展的整体性,帮助儿童做好身心全面准备和适应;关注儿童发展的可持续性,培养有益于儿童终身发展的习惯与能力。

2.坚持双向衔接。强化衔接意识,幼儿园与小学协同合作,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促进儿童顺利过渡。

3.坚持系统推进。整合多方教育资源,行政、教科研、幼儿园和小学统筹联动,家园校共育,形成合力。

4.坚持规范管理。建立动态监管机制,加大治理力度,纠正和扭转校外培训机构、幼儿园和小学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做法和行为。

主要目标


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及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明显转变,幼小协同的有效机制基本建立,科学衔接的教育生态基本形成。


(一)改变衔接意识薄弱,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分离的状况,建立幼小协同合作机制,为儿童搭建从幼儿园到小学过渡的阶梯,推动双向衔接。

(二)改变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超标教学、超前学习的状况,规范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的教育教学行为,合理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做好科学衔接。

(三)改变衔接机制不健全的状况,建立行政推动、教科研支持、教育机构和家长共同参与的机制,整合多方资源,实现有效衔接。


(一)幼儿园做好入学准备教育。全省各类幼儿园要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广东省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引(试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入学做好基本素质准备,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要进一步引导教师树立科学衔接的理念,大班下学期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建立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期待和向往。要防止和纠正把小学的环境、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简单搬到幼儿园的错误做法。

(二)小学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全省各个小学要强化衔接意识,主动加强与周边生源流入幼儿园教育的衔接,将入学适应教育作为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纳入一年级教育教学计划,教育教学方式与幼儿园教育相衔接。根据国家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调整一年级课程安排,坚持零起点教学,合理安排内容梯度,减缓教学进度。小学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重点实施入学适应教育,从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四个方面帮助儿童做好入学适应。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主要用于组织开展入学适应活动,确保课时安排。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国家课程主要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实施,强化儿童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要切实改变忽视儿童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现象,坚决纠正超标教学、盲目追赶进度的错误做法。

(三)建立联合教研制度。各地教研部门要把幼小衔接作为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度教研计划,提供充分的教研工作保障,推动建立幼小学段互通、内容融合、形式科学、氛围积极的系统化联合教研制度,有效提升教研成果的实践应用效果。教研人员要深入学习《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全面了解国内外科学幼小衔接前沿理论与实践应用成果,深入幼儿园和小学,根据实践需要确定研究专题、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有效指导区域教研和园(校)本教研活动,总结推广好做法好经验。鼓励学区内小学和幼儿园建立学习、教学、研究、管理共同体,加强教师在儿童发展、家长工作、课程体系、教学实施、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研究交流,及时解决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实践中的突出问题。

(四)完善家园校共育机制。幼儿园和小学要把家长作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建立有效的家园校协同沟通机制,为家长之间的教育经验交流提供平台,引导家长与幼儿园和小学积极配合,共同做好衔接工作。要及时总结家长积极有效的教育经验,多渠道建构家长学校的培训资源。要预留适当的家庭教育培训经费,支持家长学校的运作。要及时了解家长在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方面的困惑问题及意见建议,积极宣传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政策要求,宣传展示幼小双向衔接的科学理念和做法,有针对性地为家长提供相应年龄段幼儿的家庭教育方法,倡导体验式的家长教育,帮助家长认识过度强化知识准备、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的危害,缓解家长的压力和焦虑,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积极配合幼儿园和小学做好衔接。

(五)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各地教育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小学、幼儿园违反教育规律行为的治理力度,开展专项治理。落实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学前儿童违规进行培训。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等作为招生依据,坚持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幼儿园学位满足需要的地方,小学不得举办学前班(幼儿班)。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不得布置读写算家庭作业,不得设学前班,幼儿园出现大班幼儿流失的情况,应及时了解原因和去向,并向当地教育部门报告。各地教育部门应根据有关线索,对接收学前儿童违规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严肃查处并列入黑名单,根据要求将黑名单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按有关规定实施联合惩戒。对办学行为严重违规的幼儿园和小学,追究校长、园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


(一)精心部署,试点先行。一是组织开展实验区申报。省教育厅加强推进幼儿园入学准备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工作统筹,组建省级幼小衔接专家组,对幼小衔接推进工作进行指导。2021年4月组织开展广东省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科学幼小衔接攻坚项目)申报,遴选一批科学幼小衔接实验区和试点园(校),逐年扩大试点园(校)规模,指导各立项实验区制订具体实施方案。鼓励各地市和县(市、区)设立一批幼小衔接试点园(校),组建市、县(市、区)幼小衔接专家组,推动更多幼儿园和小学参加科学幼小衔接实践。二是各实验区建立幼儿园和小学教师联合教研机制。各地市和县(市、区)教研部门建立幼儿园和小学教师联合教研制度,组织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开展联合教研、培训,2021年8月底前各实验区和试点园(校)建立常态化联合教研制度,参加试点实践工作的教师全员参与教研、培训。三是试点园(校)建立深度合作机制。省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各试点园探索实施入学准备活动,试点校同步研究入学适应活动,2021年8月底前试点园(校)分别完成幼儿园大班下学期入学准备活动方案和小学一年级上学期入学适应活动方案,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不断完善活动方案。省将适时组织专家组对优秀的活动方案进行遴选和交流展示。

(二)总结经验,全面铺开。一是分析梳理试点经验。2022年春季学期,在各地级市教育部门指导下,各级教研部门组织力量认真分析和梳理实验区和试点园(校)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工作的经验。各级教研部门组织各幼儿园和小学建立结对教研关系,积极探索学区、教育集团、根据生源流入情况就近结对等方式建立幼小衔接结对学校学习共同体,对结对学校名单进行备案和公布,组织各结对学校建立联合教研、培训工作机制。二是全面建立常态化联合教研机制。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各地级市教育部门指导下,各地全面推行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结对幼儿园和小学建立幼小协同的合作机制,实行常态化联合教研制度,加强在课程、教学、教研和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合作,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教师在本园(校)全员参加教研、培训。

(三)完善政策,健全机制。在系统总结本地区实践经验成果基础上,各地级市和县(市、区)教育部门于2023年底前完善幼小衔接政策举措,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幼儿园和小学深度合作,提高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健全完善联合教研制度,加强业务指导,及时研究解决教师在幼小衔接实践中的困惑问题。


(一)加强组织领导。幼小衔接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地教育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意义,研究制订本地幼小科学衔接具体实施方案,切实把幼小衔接工作纳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统筹各方资源,提供经费支持,确保幼小衔接工作取得实效。

(二)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各地教育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整合专业资源,发挥教研部门和专家在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的作用,加强幼小衔接科学研究。健全科学的评价机制,将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纳入幼儿园和义务教育质量评估的重要内容。省教育厅将按照有关要求对成绩突出的幼儿园(学校)和教师给予表扬奖励,鼓励各地教育部门结合幼小衔接工作实际按规定对工作表现优异、成绩突出的幼儿园(学校)和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并作为学校评优评先和教师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

(三)加强宣传引导。各地要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利用多种媒体宣传科学做好幼小衔接的重要意义和有效途径,及时总结推广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树立科学导向,引导家长自觉抵制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行为,支持和参与幼小衔接工作,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请各地市根据国家和省工作要求,指导各县(市、区)制定统筹推进幼儿园和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于2021年6月30日前,汇总审核各县(市、区)实施方案(地市汇总的纸质版和电子版)报送至广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与信息化处。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编辑:李雪纯

来源:广东教育传媒综合自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

转载、投稿或商业合作回复关键词 转载/投稿/合作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当成喜欢↓↓↓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