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作业少了,可娃依然11点才睡!这么磨蹭还有救吗?家长必读!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常青藤爸爸 Author 常爸


来源:常青藤爸爸(ID:ivydad_ivydad)


双减之后作业量减少了,有多少老父亲老母亲幻想着,孩子在学校就把作业搞定了(或者压根就没作业了!),晚上回家之后自由时间多了,自己再也不用当监工了,大人孩子皆大欢喜有没有?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双减后作业是少了,可孩子的作业时间并没有相应减少。网上就有一位妈妈吐槽自己孩子磨蹭,双减后照样熬到晚上11点,之前的美梦瞬间稀碎,父母简直要崩溃——我们都知道,她不是一个人!!!



明明时间富裕了,怎么反而更拖沓了呢?


其实,这并不是我们的错觉。英国历史学家诺斯科特·帕金森就曾通过大量的研究调查,提出过一个帕金森时间定律:


效率高的人,同时应对几件事也能很自如。而效率低的人,因为习惯了拖延,就算事情少,也不能较快地完成。尤其是当完成一件事的时间过于充裕,时间弹性很大时,他的效率反而会拖沓,膨胀出很多“复杂性”,直到占满所有可用的时间。


一句话总结就是:如果孩子办事效率低,那么时间越富余、事情越少,他就越容易拖沓!



所以,“一篇字写一个晚上”“一页口算算一个小时”“一张卷子做半天”……这些家长一听就炸毛的事儿是不是也能理解了?


可见,作业少并不能拯救磨蹭的孩子。说到底,孩子具备时间管理的能力才是硬功夫,否则双减到了自己家,也只是减了个寂寞而已。


而且有个比较麻烦的问题一定要提前提醒大家,有些一二年级的孩子没有作业,父母很容易忽略孩子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以为孩子到了中高年级,长大了、懂事了,效率自然就能提高,作业能写得快又好。


然而,等到孩子作业多了,但效率没跟上,多半为时已晚,只能恶性循环了。



所以,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很重要,但这项能力不会凭空产生,一定要提早开始、从小培养。


我们强调的时间管理能力,其实可以分为两个维度:宏观时间管理微观时间管理


宏观时间管理,是指把有限时间内要做的事情设定一个优先级,重要的事优先级就靠前。因为凡事都是有时间成本的,在时间容器里,我们既要有先后安排,也要有放弃取舍。大到人生应该先做哪件事,小到每次作业应该先写哪一科,这都属于宏观的时间管理。如果方向错了或者时间浪费了,就不会带来我们想要的结果。


微观时间管理,指的是在任务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如何在规定时间把任务分出优先级,有条不紊地把事情做完。它既要求我们有时间观念,还要求在完成任务时保持专注。接下来会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讲讲培养时间管理能力的一些方法,还会推荐一些好用的时间管理工具,因为我们的最大的心愿便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

01 给任务“宏观布局”,排序之后再开始

要想让孩子不磨蹭,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他得“心里有谱”!把要做的事情分清主次先后,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从宏观上对要做的任务建立起概念。


这项能力可以用“ABC任务排序法”来训练:比如放学回家,基本上有这么几类事情:学校作业、阅读、运动,兴趣班练习、自主时间,偶尔还有我给他的“加餐”。ABC任务排序法就是按照轻重缓急先进行一个分类。


以下不是标准答案,每个家庭可以有自己的标准。



  • A类的事情,相当于大石头。属于重要级别,紧急且重要。

吃饭时间要保证

充足的睡眠时间

适当的自主时间

学校老师留的作业


  • B类的事情,相当于小石头。属于次要级别,紧急不重要或者重要不紧急。

每天适当的运动

中英文睡前阅读

课外的培训课程及作业


  • C类的事情,相当于沙子。属于一般级别,不是最重要也不是最紧急。

自己的爱好

兴趣班练习

我给他开的“小灶”


进行ABC分类这事对于父母也是个挑战,意味着父母必须做出取舍,不能让孩子一晚上什么都干了,毕竟孩子的精力有限。什么都想干的结果可能是什么都干不好。


做好分类以后,每天写作业之前,就让孩子来练习“排兵布阵”。如果孩子安排得不合适,我们再及时出手帮他调整一下。假以时日,那个“干到哪儿算哪儿”的孩子就能出师,变成个“心里有谱”的人。以后真到了任务堆成山的时候,优势就能发挥出来了。


02

每件事要预估时间-记录时间,建立对时间的掌握感

孩子会给任务进行排序还不够,接下来的一步就是——学着给每件事设定一个合理的完成时间


这一点属于微观时间管理能力,关系到孩子如何把要做的每一件事安排好。还记得文章最开始分享的帕金森时间定律吗?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限制,就跟孩子说,“到你房间写篇口算吧”,那10分钟能干完的事情,有可能耗上1个小时。


有了时间限定,孩子更能把握做事的节奏。这不是给他压力,恰恰是帮他减轻压力。


这里再分享一个小技巧:比如预计30分钟,在计划里可以写25分钟,稍微制造点紧迫感,更有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


除了预估时间,父母还要偷偷做个记录。毕竟孩子计划的时间,跟实际的用时可能有很大差别。我们发现这个差别,就可以找到问题,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



比如有的孩子畏惧写字,可能预估时间是20分钟,实际上发现15分钟就能写完。这就给了他信心,发现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难嘛,我是可以的!!!也有可能孩子对某一项任务过于轻视,实际一干发现没有那么简单,以后还是要重视起来!


说到这里,就要提到关于时间管理的另一个难点了:因为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无法对时间具象化,孩子就难以意识到时间的流逝,自然无法具备时间意识。


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让时间视觉化,让时间变得有形。最简单的操作就是,给孩子准备一个“看得见”时间的工具。


比如沙漏,让孩子在细沙的流淌中“看”到时间的流逝。



当然,有比沙漏更精准、更智能的工具,就是可视化时间管理器。


如果准备做一页口算,计划10分钟,就把旋转按钮到10分钟的位置,然后这一片都跟着“变色”了。


10分钟到底是多少,他一眼就能看到,这样一边做计算,随着颜色块的区域会逐渐变少,能非常直观地看见时间的流逝,孩子心理上也会发生微妙的变化,更能把握写作业的节奏。


有这样一个操作简便的小工具,让孩子对时间建立具象的概念,自己的时间自己做主,时间意识有了,慢慢形成对时间的掌控感,自然不用担心孩子磨磨蹭蹭不守时了。


03

不要做“坏老板”,孩子的自主时间要死守

有几句掏心窝的话,特别想对父母们说。


有的父母看不得孩子闲着,哪天写作业快了有了点空余时间,赶紧想着再布置点任务:单词再背几个吧,再做一篇口算,古诗再温习几首……


这种心态特别像是“坏老板”,看不得员工停下来,否则就是工作量不饱和,得继续安排工作,只有看着员工一直忙忙忙自己心里才舒服。那如果你是员工会怎么做?大概率就是磨洋工了吧,磨到下班才算完。


之前微博上就有一个帖子,详细描述了“坏老板”的心路历程,大家可千万不要效仿。



善于当“坏老板”的父母,其实没有看清楚一个真相,那就是孩子时间管理的动力,不是效率,而是向往和期盼。说白了,就是得给孩子盼头。


“时间管理的目标是:搞掂一切还能玩!”,这句话我们一起来默念3遍!


关于时间管理能力,早点重视早点练,准没错。已经“深受其苦”的家长们也不要着急,试试今天说的几点方法,快点练起来吧。毕竟,培养时间管理能力,最好的时间是在孩子小时候,其次就是现在。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来源:常青藤爸爸。该公号由哈佛、耶鲁大学毕业,在世界顶级投行工作多年的奶爸运营,旨在分享科学育儿知识和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转载、投稿或商业合作回复关键词 转载/投稿/合作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当成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