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国际日报|香港魔术师叶望风的魔幻历程
本报专访
10月28日,在雅加达金莎国际大酒店举行华族企业家蓝德良与吴宏燕贤伉俪50周年金婚庆典暨雅加达乐龄俱乐部成立大会,来自香港的青年魔术师叶望风的精彩表演,让现场千余名观众为之倾倒。三个魔术中有两个魔术是专门为现场活动量身打造,把蓝德良、吴宏燕合影与熊德龙“人生四乐”格言设计到魔术中,赢得现场热烈反响。29日,叶望风作客国际日报,接受了记者访问。
叶望风的魔幻历程
本报记者 闻喜
图:叶望风在国际日报接受访问
叶望风,祖籍广东省新兴县,曾祖父在上世纪伊始移居香港,父母都是文化与教育界人士。叶氏三兄弟,望风居长,身高187cm,两个弟弟也都是高个。
叶望风两个月前在上海接到赴印尼演出的邀约,两周前在香港与国际日报集团董事长熊德龙博士首次见面,了解活动的相关主题。叶望风认为,魔术与其他艺术不一样,其他艺术都是观赏性的,只有魔术才能给人带来一种神奇的体验。“这是我喜欢这门艺术的重要原因。”另外则是魔术可以与其他主题相结束,更容易引起观众共鸣。
东方魔术与西方魔术落后那么一点点,在于东方魔术被归类于杂技类,中国魔术师都属于杂技协会,西方国家则把魔术归类于戏剧。戏剧有灵魂,但杂技只需要技术。“就像叼球,你能叼五个球,绝对不会只叼三个球,但戏剧不一样,虽然你能叼十个球,但剧情只需要你叼三个球。”
香港魔术师都是学西方魔术。叶望风在香港念完大学,负笈美国,在拉斯维加斯魔术学院 Magic and Mystery School深造。美国有两家魔术学校,另一家在洛杉矶。叶望风选择拉斯维加斯,因为那里有当代最伟大的魔术师大卫·科波菲尔。作为学生的叶望风,有机会经常观看魔术大师的表演,也可以到后台与他们互动交流。
“我有纯娱乐的魔术,没有任何主题,只是为了展现神奇。熊先生说,活动是有主题的,所以我就要收集相关信息,以便做出相应的设计。”
由于是越洋前来,叶望风只表演了魔术小品,而他的大型幻像魔术也是一绝。类似“大变活人”那一类,把人放在针上旋转,再用针插穿身体。
谈及这方面,叶望风表示,这要说到魔术的分类。包括近距离魔术、厅堂魔术、舞台魔术,而“大变活人”“刀锯美人”则属于大型幻像魔术。西方常说的是舞台魔术或幻像魔术与其他艺术相结合的一种魔术,有音乐、舞蹈、服装、灯光等,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演出。
近景魔术是魔术的灵魂,通过一双手来展示魔术的功力,在没有音乐舞蹈配合下,看你能玩出什么花样。“近景魔术与舞台幻像魔术,在我们的世界里,没有高低之分,只是不同的类型而已。”
历史上,魔术曾经历一段帐篷时期,就是在市场搭一个篷,观众花五毛钱进来看一场魔术。到十九世纪才有一个法国魔术师首次把魔术搬到舞台上表演,他就是现代魔术之父Rodevt Hondin。他的理念是:魔术师在台下就是一个普通人,在台上才是演员,是扮演一个有魔力的人。
自从魔术上了电视,近景魔术又流行起来,就像台湾魔术师刘谦在春晚的表演就是近景魔术。虽然一些魔术师天天在舞台上表演,但知名度往往是在电视节目中打响的。“我昨天在舞台上表演的就是近景魔术,现场观众是通过摄影机镜头在大屏幕上观看的。”
由于观众的兴趣,现在可以说是“近景魔术”的天下。
观众魔术看多了,好像很多套路相似,那么是谁在创新魔术呢?
叶望风说,魔术虽然有千种万种,但效果只有19种。上世纪四十年代美国魔术师Dariel Fitzkee写了一本书叫《魔术脑》,是我们魔术界的“圣经”。“我昨天表演的桌子飘浮,就是《魔术脑》所说的‘移位’效果,是一种反物理现象。”
魔术创意都离不开要达到这19种效果。法国一位魔术师在他的讲座中说,如果你学会一种魔术手法,就可以创造出一千个采用这一手法的魔术,而观众看起来都是不一样的魔术。
就像音乐创作,所有歌的曲子都只是用四部和声创作。魔术也是一样,一个方法可以放到三个魔术里面,这三个魔术设计不一样,套路不一样,流程不一样,但创作方法是一样的。这就是魔术的创意,就看我们如何加以运用。当然这是技法上的创意,主题上也可以创新。
“昨天最后的那个魔术,是一个经典的扑克魔术,原本是用四个S来做,我用熊先生‘人生四乐’格言来做,把自己的题材放进去,它就成了一个新的魔术。”
叶望风在上海的魔术团队有5个魔术师,做的是不一样的魔术,每个人擅长的风格不一样。他们在上海有一个“魔术酒吧”,每天卖票演出。
观众会喜欢不同魔术师的表演,就可能被邀请到大型活动中表演。“我上一年在南京拍了差不多一整年的魔术节目,期间我为手表、洗衣液、按摩椅、电话等产品变魔术。”
说到香港魔术界,叶望风表示,不能不提到一个美国电视节目《魔术大踢爆》,一个魔术师把几乎所有大型幻像魔术的秘密都在节目中公开了。90年代中,香港最大电视台TVB播出这个节目,结果让香港魔术家协会与TVB翻脸,之后香港就没有电视魔术了。
到了2011年,TVB制作一档香港首个魔术节目《魔法擂台》,是一种竞技魔术。“那个时候我正在念大学三年级,参与了这个节目,结果赢了这个节目。”这算是叶望风正式出道。
此后每一年香港都会有电视魔术节目。由于有十几年魔术空窗期,造成许多香港观众欣赏魔术的眼光单一、片面,兴趣都放在找魔术的秘密上。
魔术师有时会公开一些魔术的小秘密,以满足观众的好奇心,但魔术师都会守行规,不去破坏人家赖以为生的魔术招数。“我以为,秘密只占魔术的20%。在魔术界,我们真的没有把秘密看得那么重要。虽然它重要,但不是最重要。而在不少观众心中,秘密是最重要的,魔术的魅力80%是秘密。我们认为,你之所以欣赏我的魔术,是因为你看我的演出,没有好的演出,就什么都没有了。”
湖南卫视主持人汪涵曾在一个魔术节目中说过一段话,让很多魔术师感动。他说:我们这些行外人要尊重魔术师,因为魔术师是一个人愉悦我们这么多人的眼睛,是1比1千,1比1万,甚至100万,或上亿观众。如果我们非要猜穿它,就是几万、几十万人对付一个人。这很不公平。
叶望风大学毕业,成绩也不错,为什么选择做魔术这个职业?叶望风说,其实有很多人都会问这个问题。
“当初我对魔术就是喜欢,2011年因为《魔法擂台》这个节目,还没有毕业的我,就被不少公司邀请去参加活动。”而在当时,叶望风只是喜欢玩扑克魔术,心里根本没有“生意”这两个字,但出去演出一场就是几千元、上万元的酬劳。
于是叶望风开了自己的魔术工作室,踏上了作为一个职业魔术师的路。由于完全不懂做生意,加上电视带来的知名度尽快被消费完了,造成工作室亏损。于是他想去做其他职业,包括考警察,考消防队长。但在同一时间,香港有一家新的电视台要开,老板是叶望风大学师兄,邀请他做签约艺人,他毅然决定放弃之前的安排。
遗憾的是,这位师兄最后放弃开台计划。巧的是,TVB打电话给叶望风,说又要做一档魔术节目,问他要不要来。可当他做好了前期工作时,TVB又打电话说,他们想用别的魔术师。“我的情绪立即从天堂掉到谷底。”
那位开不成电视台的师兄,又要开网络电视台,准备举行开张庆典,邀请很多香港明星登台捧场,叶望风为庆典设计魔术桥段,把一些广告产品设计到大型舞台魔术中,尤其是“大变活人”,把师兄本人变到舞台上。那时是2014年11月,他刚从美国学完魔术回来,年龄是24岁。
由于这个众星出席的庆典是电视直播,再次给叶望风带来知名度。之后,各种邀请不断,尤其是香港老板都希望自己在魔术中给变出来。算下来,叶望风可能在舞台上变出一两百个老板,“变老板”这一魔术在香港风靡一时。
叶望风终觉香港舞台太小,他开始进军内地市场。除了刘谦,内地没有别的魔术师,观众看刘谦也看了很多年。2016年圣诞节期间,叶望风首次到中央电视台拍《魔法奇迹》节目,2017年3月又到南京参演江苏卫视有外国魔术师参加的魔术竞技真人秀节目《超凡魔术师》,成为中国战队五强之一。后来有朋友在上海开“魔术酒吧”,他转赴上海发展,慢慢建立了新的市场。
最近叶望风与香港一家演艺公司合作,拍摄香港第一部魔术题材20集电视剧,明年初开拍。“本来他们找我是要当魔术顾问,在与导演开了几次会之后,导演最后决定由我出演男主角。他说,我们不找别人了,你教别人做魔术,别人也学不会,不如你自己来演。”
香港电影有梁朝伟主演的《大魔术师》,在专业人士看来,魔术师演得不像,一看就是知道是假魔术师。“我香港一个魔术老师对我说,魔术师有一种气势,就算是一流演员也未必演得像,从演员拿道具的动作,就能让专业人士一眼识破。”导演正是听了这句话,才决定不找别人了。
叶望风三兄弟都崇尚艺术。大弟原本在政府部门工作,由于喜欢唱歌,从今年开始转行做歌手,计划于2019年正式出道。小弟在英国念书,两个月之前毕业回香港,喜欢音乐创作,在为大弟弟写歌。叶望风父母对子女的志向都很支持。
最后记者问起,魔术这个行业是不是可以做一辈子。叶望风说,作为一个艺术家,是没有退休概念的。当他喜欢的香港歌手张学友说要退休,令他颇感失望,真正的艺术家到死都不会放弃自己喜爱的艺术。
专访刊登于今日国际日报A2版
视频:叶望风与范冰冰的“魔术之吻”
《国际日报》APP
报纸原版面呈现,具有放大阅读、浏览版面、按日期搜索、多种社交媒体转发等功能。
重要提示:放大阅读时双击版面,版面下方有缩放引擎。
(点开二维码,长按二维码,再点“识别图中二维码”。)
近期《国际日报》微信版 链接
《巴厘之窗》为印尼《国际日报》唯一官方新闻公众平台,《国际日报》是印尼最大华文报纸,《人民日报·海外版》随《国际日报》在印尼落地发行。印尼《国际日报》与美国《国际日报》均由熊德龙博士创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