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南周2023新年献词里写的那样:这一年,时间有过保质期。棉签落入试管,明天在小程序里摆荡。全民长队的雨夜,困在算法里的骑手,南腔北调的喇叭……光阴曾在试剂中显现。这一年,空间有过封冻期。无数个远方,从“想去”止于“能去”。划定边界的水马,困住脚步的封条,安置陌生人的台球厅……箭头可以下线,历史无法留白。刘润在年度演讲里说,2022,我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不确定性”。如果只选一个词,来概括这即将过去的2022,你会用哪个词?一起来看法律人的年度关键词~年初,北京冬奥会如期举行,奥运健儿屡创佳绩的表现让春节假期在喜庆之余更添几分振奋人心的底色。相信当时很多朋友和我一样,摩拳擦掌,期待在新的一年有新的作为。然而,新冠疫情似乎打乱了所有人的脚步。从年初的上海封城到5月份的北京居家,我们转眼间就丢掉了整个春天。疫情的肆虐无形间筑起了地域和心态上的藩篱,业务缩减、工作停摆,各地司法机关及监管单位随着本地的抗疫政策画地为界,这无形中增加了辩护工作的沟通成本、时间成本,行程卡上的“北京”成了很多部门对我们说不的理由。对此,我们不得不想方设法在政策的缝隙中寻找一些个妥帖的理由来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幸运的是,尽管总是历经波折,但是总归会遇到通晓事理之人,还是应了那句话——“理解万岁”。今年的夏天格外短暂,骄阳当空之际,秋风已轻拂而过,遍地的银杏叶仿佛在提醒人们四季已过大半。期间,我受到相关机构的邀请,让我参与有关企业刑事合规的书稿撰写,此外,另有一些培训邀约,模拟法庭点评的工作也纷至沓来,事务所组织的刑辩教材编写工作也进入了冲刺阶段,我也因此迎来了一个忙碌的秋天。11月份,疫情形势再生变故,大家不得不将工作状态再度切换到了居家模式。不久,随着国家防疫政策的转向及调整,所有人都开始努力回归疫情前的工作生活状态,尽管这一过程呈现着肉眼可见的艰难和不易。生者不易,逝者安息,这或许是2022年给所有人留下的最后注脚。在这一年里,相信很多朋友和我一样,都在期待转机,期待生活的转机、期待工作的转机,甚至是在期待命运的转机。希望2023年,我们的生活会更好,至少要比2022年好一些。我是一名执业第三年的青年律师,如果用一个词总结我的2022年,我想用“珍惜”二字。这一年大环境最重要的关键词无疑是“不确定性”,很多行业、很多人都很难,律师行业也一样,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无论再难、再卷,人生也不能躺平,人的本质是一段时间,时间不会等待你,时间不会忘记你,时间也不会原谅你,对于一切你如果选择珍惜,就会有所不同。曾任《中国律师》杂志社总编的刘桂明在《谁是律师的朋友》一书中,将律师从业过程总结为四种眼界与四重境界,四种眼界:一是“当一个律师”,二是“做一个律师”,三是“像一个律师”,四是“是一个律师”。这只是律师从业的四种眼界,那么,做律师的境界又如何划分呢?大凡青年学子揣着毕业文凭、捧着资格证书,雄纠纠、气昂昂,满腔热血、满怀豪情地走进了律师队伍,这时往往还真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以为当律师不过如此。如此而行,这种律师往往必然需要吃些亏,长点教训。其实,这还只是万里长征刚刚走完了第一步,做律师才刚刚起步,做一个好律师才刚刚开始;进入第二境界,你会发现,人生并非如此,律师也非如此。这时你会知道,浩瀚的法律人生、漫长的律师生涯刚刚出现在自己面前。所以会愈加清醒地明白,自己知道的东西越多,也意味着不知道的世界越大。正如大圆圈与小圆圈之间的关系,圆圈内的表明自己知道,圆圈外的意味着自己还不知道。如此而来,自然,不知道的东西越来越多;然而,感觉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越来越多,也就意味着自己越来越信心不足甚至是没有信心,从而显得过于悲观,陷于自卑,甚至灰心丧气,乃至偃旗息鼓。其实,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坚持:当自己觉得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再坚持一下,当别人认为实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你再坚持一下。于是,当自己已经有了提升、有了进步之后,才发现做一个好律师也不过如此。只要自己尽心遵守职业道德、专心服务客户、用心完善管理,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律师、一个优秀的律师、一个成功的律师;自然,作为一个成功律师,这时轻而易举就进入了第四个境界。为什么成功?原因就在于,他知道自己希望做什么,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当然,他也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知道自己不该做什么,知道自己不必做什么,知道自己不需做什么……2022年很不容易,我也与全国各地的青年律师朋友一样在做着各种尝试,付出着自己的努力,也在重复或者经历前辈所总结的这些心路。我们的烦恼和快乐大都是共性的,明白这一点很重要,特摘录以上的话分享给青年律师朋友们。许倬云先生最近在今日头条发的一本新书的推荐语如是写道:安顿自己更要紧的是,在欲望达不到的时候,你必须知道:人不可能所有欲望都达到,每个人都有抓不到的云,都有做不到的梦。你要理解:抓不到的云,让它飘走吧;做不到的梦,有机会再做也好,没机会再做,你还可以做别的梦。有得到,就难免有失去。幸与不幸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悲观与乐观其实是我们面对人生的两种选择。在可预见的未来,不确定性是常态,安顿好自己,才能从容应对无常。或许生活从来不在远方,只要选择珍惜,一切近在眼前。珍惜你的工作,珍惜你的客户,珍惜你的朋友,珍惜你的亲人,珍惜每一次遇见,珍惜每一次机会。明年一定会更好。2022年,面对现实的境遇和各个机构对法律行业执业环境、执业趋势科学理性的分析,多数法律人难免陷入或多或少的焦虑。2022年,由于更换执业赛道,我也曾一度浮躁、焦虑、迷茫。思绪困顿之时,想到一句话“凡流泪播种的,必欢呼收割”,正是这句话让我冷静和清醒下来。2022年,我收获了人生中第一张人品“背书”。一家大型律所运营总监在我确定执业方向时的一句话:“你的人品已经为你做了最好的背书,我们不需要你用其他资料来证明你的能力”,我得到了一份无保留的承诺。2022年,我收获了更多的信任。“人之所异于物者,为其有大脑也,故能悟为人道之极”。梁启超先生认为人的大脑需要智识的将养。这一年,我用更多的时间专注于更新知识结构、填补知识盲点。对案件更加从容莹澈的分析判断,我获得了同行和当事人最大限度的信任。2022年,我收获了更多的帮助。在我心中有千言万语想要倾吐,却无法落到纸面时,得到了无讼的鼓励与支持;在案件需要另辟蹊径探究执行异议之诉原理时,得到了法学教授的鼎力相助;在为执行异议之诉与再审时效衔接问题困惑时,得到了律所主任的倾囊相授。2022年,我收获了更多的可能。在鼓起勇气投入精力研究碳资产管理与法律服务产品融合后,我发现法律行业的边界并非一成不变。法律人需要不断地自我迭代,用无限的思维去开拓更广的领域。2022年,我还收获了更多的感动。这一年里,在我帮助他人的同时,得到了更多的关心和关注。正如余世存在《时间之书》所述:“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都在参与打造法律生态圈。如果我们希望它更加公平正义而又充满生机,就去播种。播种公正,去成为一个公正思考的人;播种仁义,去成为一个无忧的人;播种智识,去成为一个不惑的人;播种勇气,去成为一个无惧的人;播种谦逊,去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人;播种激昂,去成为一个有力量的人。或许多年后,每个回想起2022年的国人,都会感到那是异常煎熬、难过、痛苦、憋屈甚至屈辱的一年。我们或许只能庆幸,历经这样的岁月,还能坚持过来,这已经是上天对我们的最大恩赐。
身为一名法律服务从业人员,自然也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总结这一年,一个个“怕”字始终如影随形,成了决定这一年的年度汉字。
怕疫情。这一年的前半年,因为一位朋友的事,我几乎要每个月都回趟山东潍坊,而且一待就得半个月。这里是我的老家,而我却不得不学古人“过家门而不入”,不得已,只能请乡下的亲人到城里简单用餐见面。因为怕万一自己不幸染阳,导致一个村、一个镇甚至县集体封控,这会给乡亲们带来多么大的损失啊。身为在外游子,能力有限不能回馈父老,但也不能祸害乡邻。从来没想到,身为一个普通人,自己会这么重要。
怕隔离。还记得踩在潍坊封城的点,最后一刻逃离潍坊的情景,那真是险啊,因为前脚离开,后脚就封城了。万一封控在那里,会耽误多少事啊。这一年,广东省外的案件全部都拒绝了,尽管客户给出较高的律师费用,但一概婉拒。不是与钱有仇,没办法,疫情形势不明朗,就怕万一开庭没法到庭,会给当事人带来损失,也有辱自己的名声。
怕星号。这一年行程卡上常设为佛山,出外到广州、中山、清远,不管多远都是看着表往回赶,确保在外地行程不能超过4小时。行程卡让人将活动半径一缩再缩。这样的社会谈何经济活力?
怕黄码。疫情3年因为自我设限,总算幸运,没有得到红码,但两次天赋黄码经历。一次是做核酸检测的点因有一例密接,然后上万人普遍赋黄码;还有一次是所在小区有一例,于是又不例外。有黄码,就不能去任何公共、办公场所,而且还要承受捅鼻子(一般核酸是口腔检测)的酷刑待遇。更重要的是,黄码竟然成了惩罚手段,你不去核酸检测,就给你黄码,你不能不佩服国人的创造能力。
怕出不去。有一些在周边城市的案件,要开个庭也怕死个人。须知老王最爱开庭,认为这才是法律人的战场。但先是怕本地突发疫情,过不去,影响当事人权益,毕竟线上开庭和亲自到庭的效果还是不一样的。
怕回不来。即便能出去开庭,只是解决了第一步,又怕开完庭后当地突发疫情,进去后出不来,给自己工作、生活带来不便。于是,只能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就这样风雨兼程。
不管怕不怕,该来的总会要来。12月底,我和全国大多数人一样,果然“阳”了。躺在床上,细思这一年,真是“怕”字缠身。
年年难过年年过。好在2022终于过去,让我们一起祈祷:2023,对每一个国人都好一点。
2022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了很多变化,也都在不可控或可控的变化中不断前行。作为一名互联网企业法务,在这一隅我也每时每刻都在拥抱变化。我过去几年主要深耕游戏业务领域,今年在继续支持游戏业务的基础上新增了其他业务线,后面又经历了部分业务线转出去又有新的业务线转进来。在接触新的业务后短期内感到紧张而又刺激,紧张在于有太多的关于业务模式、监管要求、业务人员、半途项目情况等需要快速搞明白,权衡取舍优先性及重要性等,有挑战;刺激在于接触了新的东西,原来稍显平静的水面变得波涛汹涌,在快速了解前述事项、解决问题过程中大脑倍速运转之间的满满收获感。伴随着业务变化也带来了一丝彷徨,变化之初我曾思考:游戏业务相关的法律内容我还有要去钻研的,新接手其他业务会不会有什么影响?法务原本就是个多面手,什么都得懂点,持续面临专业性和多样性的纠缠。现在又面临这样的变化,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大。以及,新的业务我能否做好,对业务和对自己而言能有什么新的贡献和突破?在支持新业务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法务实践经验的通用性。我们日常工作中形成的法律分析逻辑、合规实战经验,在看似不同的业务领域中,有极强的适配性。比如游戏和短视频业务领域,内容合规层面对《著作权法》,宣发层面对《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产品个人信息处理层面对《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的需求都是有相通性的,更不用说合同方面的合作关注要点、权利义务、交付、违约等处理上的经验复用性,以及产品渠道宣传、应用市场合作、合规规划要点等的经验传承。而且差异化的业务模式、逻辑、常识还有他山之石攻玉的效果,促进为两个业务版块更好的服务。最后,各种躁动与不安逐渐蜕变成充实与满足。面对变化时,脚踏实地张开双臂拥抱变化,用积极的态度全情投入,去探索、去发现、去感受,认真经历之后感觉如同打开了任督二脉。勇于尝试,在我看来,无论如何都是一件好事。因为每一次尝试,都让我接近更好的自己:打破固有思维的限制,学会更多元的视角看待问题,拥有更丰富的人生体验……2022年我有很多第一次:第一次主持《导师面对面》,第一次《无讼知识甄选》出镜,第一次代表课程团队向公司高管汇报项目工作……当我在面对这些任务之初,除了紧张、不安和纠结之外,我意识到如果想要有一个“还可以”的结果的话,对我而言是一定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的。还记得筹备第一期《导师面对面》,我查阅了对谈嘉宾几乎所有可以查到的资料,写了非常完整的对谈脚本,一个人在录播间反复练了一下午,练到嗓子快要哑了,每练完一次都修改一次脚本,到最后我发现我都快要背下来了……当听到同事喊“倒计时,3,2,1开始”时,那种紧张感是前所未有的,大脑一片空白,整个过程肌肉紧张到窒息,尝试深呼吸都没有任何作用,我紧张到都听不太清嘉宾在说什么,还好自己有文字记忆,有练习时的感觉记忆,就是凭借着这种机械记忆,愣是熬过了将近2个小时。结束之后,我都不敢去看手机,但可爱的同事告诉我,领导说你表现得很棒,这时我才松了一口气。尝试意味着一种全新的体验,面对未知的结果,我只能努力做到自己认为的“到位”,竭尽自己认为的全力,或许在别人看来有点“走火入魔”,有点“傻”,似乎“没有那个必要”,但尝试之后你就会愈发地体会到: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世界,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只有自己知道自己到底该怎么做。思想改变行动,因此成长的本质是认知的更新,而如何去获得这种认知更新,我认为关键就在于去尝试,去体验更多新的、不一样的事情。每一次尝试,不免会遇到不支持的声音:“别人说你能做就能做吗?”“别人夸你做得好,是因为想让你去做,并不一定就是你真的做得好”……我感谢这种声音,因为它确实让我保持足够的清醒,让我对自己当下做的事情有更深入的思考,但它也不会阻挡我尝试的脚步,因为我们要做自己的主人:面对机会,只有自己试过了才知道自己到底适合不适合,能不能做的好。每一次尝试,都会让我慢慢学会:如何去看待失误,如何去面对不同的声音,如何去享受大家对你的认可,思考下次如何变得更好,思考这件事情自己是不是真的适合,接下来我该做出哪些调整……而这些就意味着你收获了真正的成长。在新的一年里,愿你我都能多多尝试、多多体验,去发现自己更多的可能性,去接近心目中更好的自己。如果说这一年过得太快,时光匆匆,但是我们某天看过的文章、听过的课程、互动的留言会让我们记得在某月的某天发生了什么。当我们翘首以盼各大平台的年度报告时,事实上我们期待的是岁末年初的一份仪式感。
不管你的2022年度关键词是遗憾还是确幸,我们都已经迎来2023年。希望在新的一年,我们都有个更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