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霞,研究中国美食超过20年的剑桥高材生,
因一本美食随笔《鱼翅与花椒》,
让大家认识了这位比中国人还懂川菜的英国人。
扶霞上世纪90年代来四川大学读民族历史,
没料想,被苍蝇馆子里的家常菜折服,
拿起菜刀,拎起炒锅,当起了厨房专业学徒,
她曾坦言:“若是从美食角度选出生,那一定是在中国。”
这些年,扶霞先后出版了6本中国饮食的书,
曾4次荣获“饮食世界奥斯卡”之称的詹姆斯·比尔烹饪写作奖。
就是那一口脆甜的红菜苔和鲜辣的二荆条。
大部分人认识扶霞,都是通过《鱼翅与花椒》这本记录她在成都生活的随笔,但她的第一本书其实是2001年在英国出版的川菜食谱《The Food of Sichuan》。如今这本川菜大全终于在中国出版,里面汇总了她麻辣鲜香的这20多年对川菜的热情和经验。
今年11月,美食台连线身在伦敦的扶霞,她用一口川普,和我们聊了聊自己的料理人生。
以下是扶霞的自述。
自述 扶霞
剑桥的高材生来成都学烹饪
我是在牛津长大的,那时候我们这儿的英国人基本上只吃英国菜,炸鱼薯条、香肠土豆泥单调又无趣。当时我妈妈是英语老师,有很多外国学生,我父母特别好客,经常请学生来我们家做菜,我妈妈就跟他们学做了各国的料理。所以从小,我对美食就有一个非常开放的态度,什么都敢尝,什么都想试。去中国并爱上那里是个意外,那时候我还在剑桥大学读文学,有一份编辑的工作,因为经常会审校一些东亚文化相关的资料,便对中国产生了兴趣。1992年第一次来中国,背包旅行了一个月后,当时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找机会回中国。1993年第二次的中国行,找了两位本地的朋友,他们带着我去吃四川的家常菜,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很普通的苍蝇馆子的菜,完全超过我在英国吃的所有的中餐了。
回英国之后立马报了夜校开始学习普通话,并申请了中英政府的奖学金,如愿去了四川大学,学民族历史。可一到了四川成都,我发现研究中国饮食文化是个更有趣的事情,便把书本换成菜刀,从切菜开始,跟着师傅们开始学做四川菜。入了厨房,便没想再出来过,对中国烹饪和文化的喜爱,从未消减过。我觉得不单是外国人,很多四川以外的中国人都觉得川菜只有麻和辣,这个完全是错误的。我觉得川菜的灵魂在于它的多元化,四川的厨师经常说“一菜一格”,“百菜百味”,除了麻辣味、煳辣味、鱼香味、泡椒味还有很多和辣椒完全不沾边的味型,比如说酱香味、糖醋味。川菜的丰富多样,我一辈子都吃不厌。我最早爱上的川菜是鱼香茄子,因为鱼香茄子可以代表川菜的灵魂,酸甜鲜辣,茄子这么普通的一个原材料,用四川的烹调技术做出来那么好吃的东西,我也在国外我给好几千个外国人都做了这道菜,没有人不爱的,都觉得好吃的不得了。我请我的中国朋友来家里吃饭,他们都觉得非常滑稽,因为我的厨房比他们的厨房中式多了。厨房里的都是我的宝贝,最重要的是一个灶王爷,还有从中国各地背回来的器具,比如在云南建水买的一个汽锅,在香港买的菜刀,成都买的竹编蒸笼,我的炒锅,以及满架子的调料。
我是一个很奇怪的英国人,我很少用我的烤箱,因为一直都是在炒菜,蒸菜,如果从一个美食角度来选择我在哪个地方出生,肯定是在中国。
我觉得中国饮食文化是世界第一,我真的觉得别的地方有些比不上。 自己的第一本书终于在中国出版
很多人知道我都是通过《鱼翅与花椒》这本自传,其实《川菜》这本料理书才是我出版的第一本书。第一版是2001年在英国出版的,那时候在国外,几乎找不到任何和川菜有关的图书,所以我这本书一出来,反响特别好,很多人第一次知道原来中国菜还有这么多菜系,光是四川菜的多样性就抵得上欧洲一个国家的丰富度了。英文第一版的菜谱整理,我花了六年的时间,2019年出了第二版,也就是中文版的翻译原本,再增加了最近20多年的经历,加了70多道新菜,因为最近几年我跑了四川很多地方,特别是川南、自贡、乐山,这些地方特别好吃,我就把从他们那得到的灵感也加了进去。每一道菜的配比都是我自己在伦敦家里慢慢实验出来的,书里配图的那些菜,都是我做的,食材和配料的用量都精确到了克度,川菜大师兰桂均先生还帮我全文审定了一遍,特别感谢他的帮助。不论你是不是有吃过中餐的经历,只要照着我的食谱做的川菜,味道绝对不会出错。
扶霞的笔记本
出一本川菜大全,目的就是想让更多西方人知道,这么大的一个“天府之国”,我们不能说中餐是一个大的菜系,它里面还有很多分支,有很多地方特色菜系,各有特色。我觉得国外的中餐,在最近20年,进步得很快,川菜、湘菜、东北菜、火锅,什么都有,在国外也能尝到很正宗的中国味,现在英国有很多小饭馆,不用为了迎合西方人的口味,可以做出中国人自己想吃的东西,然后让西方人去慢慢习惯。我觉得一个外国人真正的全面地去欣赏中国美食,最大的困难就是口感,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文化差异。我书里面有一个非常滑稽的词,是我爸爸发明的,“Grapple factor”,意思是中国人喜欢吃的一些东西,对于西方人来说特别迷惑,比如说鸡爪和鸭舌,那么多小骨头,还没有肉!为什么要浪费时间去吃,在他们眼里,这些都是该扔掉的垃圾。在《Ugly Delicious》里鼓励David Chang吃海参中国人喜欢的口感丰富多了,比如软骨脆脆的口感,木耳滑滑的口感,牛筋糯糯的带有嚼劲的口感。刚开始我朋友给我吃这些,我觉得特别奇怪,无法理解好吃在哪里,现在我喜欢的不得了,尤其喜欢葱烧海参,糯中带脆,特别好吃,所以现在我觉得我能够真正的欣赏中国的美食了。
图源《风味人间》
我一直都在鼓励西方人去尝试多样的中国美食,好几次演讲,我自己做三百只五香鸭舌带过去,演讲了以后让观众吃,告诉他们,放下偏见,从一个全新的态度来欣赏,会有完全不一样的美妙体验。很多西方人给我写信,他们说看了我的那些文章,了解到中国人为什么那么喜欢吃那些东西,自己也愿意去尝试了。所以这个是我最爱写、最爱讲的目的,让西方人真正地欣赏中国的饮食文化。
图源《风味人间》
之前是每一年会回好几次四川,今年因为疫情,快一年没有回去了。我特别想念中国,菜倒是可以自己在家做,最想的是一些原材料,比如说四川的旱菜,二荆条,可惜这些英国都买不到。现在这个时候,是买红菜苔的时候了,我特别想念它的清脆可口,加点蒜,炒一炒,特别好吃,可惜这个冬天吃不到了。陆陆续续,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书,我已经写了6本了,从四川写到江南。我觉得学习中国饮食文化一辈子都学不完,还有很多地方想好好研究,东北、江西、福建、云南都在我的愿望清单上,想好好花时间去生活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