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食俗大盘点,今天你“咬春”了吗?
今天是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中的头一个节气,“立”是开始的意思,“春”是蠢动,表示万物开始有生气,标志着一年春季的开始。
顺时令而食,是中国人餐桌上的一大特色。为了表达对草长莺飞、万物生长的春天之喜爱,各种吃俗也就应运而生,统一称为“咬春”。
南方|春卷
春饼是最能代表立春的吃食。它起源于春盘,现在主要盛行于北方一代。最初名为“五辛盘”,内盛了五种香辛蔬菜:大蒜、小蒜、韭菜、芫荽、芸薹,因为古人发现干吃的味道太刺激辛辣,索性就用饼卷着吃。
面皮分两种,一种是蒸出来,薄润透亮,称为“筋饼”,另一种是烙出来的,口感更有劲道,带着一丝烟火气。
配菜很有讲究,老北京人吃春饼少不了豆芽、粉丝、韭菜、肉丝一起炒的“合菜”。至于肉菜酱肉、熏鸡、熏鸭,都要去“盒子铺”买。取饼卷菜,大快朵颐,即使一张白饼都能吃出很多花样。
东北人的配菜就更为随性些,因为寒冷的天气,新鲜蔬菜的选择较少,一般就炒个酸菜土豆丝,再摊盘大酱炒鸡蛋。原本干巴无味的白饼,裹满满满当当的馅料后,不油不腻,充盈着满足。
向北为春饼,向南为春卷。但春卷不是过年的时候才会吃的吗?原来在古代,立春作为第一个节气,被视为春节,所以这也符合了现在过年吃春卷的传统。(那立春后是不是就提前到牛年了hhhh)
春卷的馅料也因地制宜。上海人喜欢“烂糊肉丝”馅的;不时不食的扬州人则钟爱小清新的荠菜春卷;嗜甜的无锡人把吃甜贯彻到底,把荠菜和猪油组合在一起。
最会吃的广东人把广式春卷也做成了佼佼者。用平湖饭粢(一种米粉皮)为皮,包上馅,再挂上由老酵和面粉拌成的脆浆,比一般春卷更加酥脆鲜香,配以喼汁,酸酸甜甜的。
对北方人来说,“咬春”真正咬住的是那一口萝卜。但南方人很明显不能理解,毕竟我们一直奉行的是冬吃萝卜夏吃姜。
北方人吃萝卜是为了消除春困,也是取“春生之意”,一口萝卜既能通气,还能保佑整年“路路通”。在天津,人们还觉得吃萝卜有增强生育机能的功效。
现在也不拘泥于干啃萝卜,萝卜可以切薄片、切成细丝、做馅等多种形式,做法多种多样,京津一带和山东的习俗是生吃囫囵萝卜。
北方立春吃萝卜的习俗还有地理上的原因,因为北方萝卜栽培历史悠久,而且有很多优良品种,所以萝卜是北方冬春季节的主要蔬菜,每家每户家里都会大量储藏。
煨春,即吃春茶,这种食俗流行于浙江温州一带。旧时,温州人的春茶很讲究,最早时的做法是:将朱栾(柚的一种)碎切,搭配白豆或黑豆,放在茶中食饮。
后又改用红豆(方言“豆”与“大”同音)、红枣、柑橘(“柑”与“官”“橘”与“吉”同音)、桂花(“桂”与“贵”同音),取其大吉大利、升官富贵之意。再与红糖同煮,煨得烂熟。
春茶煨好后,饮前需要先敬家中的六神祖先,然后再和家人分食。家里的长辈认为吃了春茶,会明目益智,增强阳气。
在广东湛江等地,立春都会吃一种叫做艾籺的传统食物,外表看上去和青团相像,都是用艾叶制作的。
田艾经过反复的洗、净、搓之后,加入黄糖用慢火熬,熬至变成墨绿色的浆糊,再和入糯米粉,使劲搓到田艾均匀。直到粉团搓到弹手柔韧、形状易捏,才能手工包制。做完后得用籺印压扣成圆形福字或桃形,不仅充满春日的气息,也表达着人们对新年风调雨顺、人寿谷丰的美好祈愿。
和青团一样,艾籺的口味有甜有咸。最传统的是花生和芝麻的组合,天然艾草的清香和芝麻的浓郁混合在一起。口感很独特,吃过一次便很难忘却。
一到立春,很多专属于春天的蔬菜就慢慢登场了,春笋、韭菜、荠菜、马兰头,既承载着春天的希冀,又能给大家带来所需的维生素和营养。
说到吃春,春笋必须有一席之地。当季的春笋涩味清、笋香浓,和各类食材都能搭出经典菜。
上海人最喜欢的腌笃鲜,将腌制过的咸肉、肥瘦相间的猪肉、提鲜的腊肉和春笋同煨,汤白汁浓,鲜美无比。
春笋到杭州人的手里,成为了片儿川里的主角。好吃的片儿川肉片鲜嫩、笋片爽口,咸鲜的倒笃菜增加鲜味,一顿猛嗦才觉过瘾。
在春天的野菜中,荠菜是当之无愧的当家明星。作为春天里的第一道野菜,它味甘性平,营养丰富,还有清热、消肿、止血、明目的功效。
荠菜的吃法多种多样,除了快手简便的荠菜豆腐羹,荠菜冬笋炒年糕也是一绝。宁波年糕白如雪,荠菜碧绿鲜嫩,冬笋脆爽,三者结合在一起,鲜到眉毛掉下来!
春天气候冷暖不一,有“起阳草”之称的韭菜,性温,有补肾补阳的作用。初春早韭是不可多得的健康蔬食。
经典的韭菜盒子、酸甜爽口的马蹄炒春韭、鲜上加鲜的韭菜炒螺蛳,不管搭配鸡蛋、肉类或海鲜,美味都翻倍,还可增强脾胃之气,有益肝功能。
马兰头也是春季的时令蔬菜,性味辛凉,看似不起眼,但江南一代的人却郑重地把它请上餐桌。
常见的吃法有香干马兰头。马来头切开后,和香干拌在一起,淋上香油、醋、酱油,再撒上盐、味精、糖,操作简单,清爽解腻。
无论是吃春饼、春卷、韭菜或萝卜等其他咬春习俗,都是祈祷来年风调雨顺,春风得意。在你们家乡立春还有什么必吃的美食,欢迎留言分享!
文 | 猪弟
图 | 部分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