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两江之声 | 只此青绿

重理工青春两江 重理工青春两江 2022-08-26

比山更高的是耸立的天,比天更宽的是时空的溯,比时空更无垠的是凝固的画卷。


主播:李晓萌 林程程 

后期:林程程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晚上好,欢迎收听重庆理工大学两江之声夜间电台,我是主播六英,我是主播小萌。

歌舞诗剧《只此青绿》脱胎于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这幅被冠以中国十大传世画的名作,集北宋青绿山水之大成,由年仅十八的翩翩少年创作,能说出画卷名字的人不少,能道出背后文化底蕴的人却寥寥。“事物的终点不是消失,而是遗忘。”

《只此青绿》剧照


近12米长的《千里江山图》画卷展现了美妙的江南山水图,但此画并非只有烟波浩渺、渔村野市。画中的庐山是文人脱俗之所,鄱阳湖曾是农民盼丰收的祈愿之地。北宋的风土人情,连同画师的思绪万千,都一同蕴藏在层峦起伏的山河之间。

《千里江山图》局部

《只此青绿》虚构出一个时空交错的故事,现代的故宫研究员在《千里江山图》预先展览之际,循着“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的篇章纲目,与少年希孟在北宋邂逅。通过展卷人的眼睛,成就传世名画的篆刻人、织绢人、磨石人、制笔人、制墨人也一一进入观众视野。意象性的角色“青绿”则成为展卷人与希孟之间的连结。

《只此青绿》剧照


开卷

开卷,展卷人在半亩方塘的小小桌台前将这幅画作缓缓展开,少年希孟便“油然而生”,古今的时空交错由此开始。十八岁的少年郎聊发少年狂,泼墨于山水之间,也几度失意于其间,好在篆刻人从料峭枝头摘其名,化作一枚名章,织绢人唱丝,一缕寸金,磨石人访川寻石,制墨人杵臼研磨,制笔人在方寸之间让青绿绕指,展卷人穿梭其中, 一丝丝地走近北宋政和年间的那个画苑学生,看着他从稚嫩走向成熟、看着他从迷茫蜕出坚定、看着他穷尽一生寻寻觅觅,至此,江山图卷成、妙笔生花落。


入画


如果说前面几卷都是铺垫的话,那么入画一卷,堪称绝妙,“青绿”在本章中舞出星鹜之姿,眉眼锋利,利落甩袖,仿佛化作《千里江山图》中的山峦,舞出山水相依之感,舞出明月般存在千年的灵魂,而希孟被围绕其中,最终落笔成画,千年屹立而不老,岿然而不动。尾声,现代千里江山图在展厅展出,众人纷至沓来观摩,而希孟与展卷人相望,拱手作揖,阳春白雪,是谓如此,剧终。

《只此青绿》剧照

一千年太久,只争朝夕,浮华褪尽,北宋王朝已是历史翻过的一页,却唯有那个白衣少年,依旧“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爽朗清举,而他的《千里江山图》,至今灿若朝霞,俊彩星驰,仍是人类美学的至高之境,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不朽之作而彪炳千秋。

请横屏欣赏)


今天的夜间电台到这里就结束了

 感谢您的收听

我们下期再见




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排版:黄思阳

校对:彭庆

责编:陈晨

审核:董子铭 

此生无悔入传媒,来生再续传媒情

重庆理工大学两江校区学生新闻传媒中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