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程峰:如何构建智能供应链金融生态?

程峰 北大金融评论杂志 2021-09-19


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一直是世界性难题,相对应的是金融机构面对小微企业时不敢贷、不愿贷。但是,小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合计占全部市场主体的比重超过90%,贡献了80%的就业岗位。可以说,小微企业的发展质量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质量。


日前,众邦银行行长程峰在《北大金融评论》上发表文章,他指出,未来,各类金融机构都要不断利用新技术、围绕产业供应链向小微企业提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好的满足供应链上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本文节选自原文第一、二部分。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要优先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甚至融不到资问题,同时逐步降低融资成本。2019年以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14次谈及小微企业,其中10次都涉及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20年3月,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银保监会下发《关于2019年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要求缓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困难。

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一直是世界性难题,相对应的是金融机构面对小微企业时不敢贷、不愿贷。究其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小微企业平均存续时间只有2-3年,导致金融服务的风险非常高;第二,小微企业多数是轻资产运营,缺乏可靠的贷款抵押物;第三,小微企业缺乏可信的经营数据,造成银企信息不对称,服务成本高。
但是,小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合计占全部市场主体的比重超过90%,贡献了80%的就业岗位,接近70%的发明专利,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可以说,小微企业的发展质量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质量。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具有世界上规模最大、门类最全、配套最完备的产业链体系,而大量的小微企业围绕这些产业的供应链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2019年7月9日,中国银保监会下发《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意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生物识别、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核心企业等合作搭建服务上下游链条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完善风控技术和模型,创新发展在线金融产品和服务,实施在线审批和放款,更好满足企业融资需求。2019年8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提出要增强金融业科技应用能力,实现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协调发展,增强人民群众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推动我国金融科技发展居于国际领先水平。
未来,各类金融机构都要不断利用新技术、围绕产业供应链向小微企业提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好的满足供应链上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科技赋能供应链金融生态智能化
传统供应链金融服务主要依赖于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因为只有核心企业才掌握着产业链上下游的贸易流、物流和信息流等关键数据,核心企业以此向金融机构推荐供应商或客户并为它们提供担保,金融机构根据数据评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信用水平并进行风险定价、提供信贷服务。但核心企业的数据和信用穿透往往只涉及到供应链的第一圈层,大量第二圈层及以下的小微企业因缺乏必要、可信的数据,无法通过核心企业得到金融机构的服务。
随着垂直化的产业供应链管理平台逐步发展成熟,它们在整个链条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关键,并将成熟的平台模式和供应链管理经验与垂直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出数字化、线上化和协同化的产业供应链生态,这类生态圈搭建者是相对独立的第三方,其流程管控主要是维护生态圈的秩序,树立相关的交易规则,其交易数据的沉淀超出传统供应链核心企业的覆盖范围,不仅覆盖面更广、涉及到产业链更多圈层小微企业,各类交易数据采集也更有深度,更全面的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人货场的连接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提升,为供应链金融生态的信用体系的建设搭建起必要的基础设施。
众邦银行聚焦在利用金融科技为供应链小微企业提供智能化的普惠金融服务,结合供应链金融生态特点,在科技建设上做好顶层设计。具体来说,是在五个层面赋能供应链金融生态,全面打通信息链和资金链实现金融生态业务闭环。
第一层是技术革新层,是最底层的支撑。在这一层,金融机构需要利用革新的技术如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将全新的金融基础设施与供应链金融生态融合,支撑供应链生态可信、互联,促进算法、算力、实时扩容等能力建设,为金融服务赋能供应链金融生态每个环节创造技术条件。
第二层是基础服务层,即提供“存、贷、汇”等最基础的金融服务,保障供应链金融生态各项业务稳定运行。通过灵活的账户管理能力,实时的支付结算能力,精准的账务核算能力,高效的运营操作体系,为供应链金融生态的科技创新提供了稳固的基础支撑。
第三层是数字化中台,是供应链金融生态智能化的关键。数字化中台的核心是业务中台,另外需要技术中台、风控中台、数据中台和智慧中台作为四个重要支撑,数字化中台的目标是实现快速的产品创新能力、业务快速上线能力、全流程的自动化风控能力和业务洞察能力,最终实现数据智能化,业务创新化。
第四层是开放互联层,金融能力全面开放,赋能供应链金融生态业务场景。通过灵活便捷的SDK、API以及H5等接入方式,为场景方提供全方位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及服务。
第五层是生态合作层,通过“自建场景、嵌入场景、输出场景”三种方式与供应链金融生态相融合,构建“极致”服务体验。
众邦银行通过构建POWER IT能力体系(生态合作层Partner、开放互联层Open、数字化中台middleWare、基础服务层Essentials和技术革新层Revolution),探索供应链小微服务的业务数字化和数字业务化,为智能供应链金融生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依托智能模型破解“不可能三角”
长期以来,多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模式都没有破解“不可能三角”,即同时实现风险可控、成本可控、规模效应。例如,泰隆银行、台州银行等推行IPC模式,虽然能控制风险和成本、产生经营效益,但过分依赖信贷员个人能力,随着信贷员团队管理边界和信贷员个人能力到达上限,业务规模也就触到天花板。中国银行、杭州银行等推行信贷工厂模式,通过对贷款申报、审批、发放、风控等业务按照“流水线”作业方式进行批量操作,能在很短时间内形成规模效应,但也面临较大的系统性风险。目前,随着金融科技的推广,各家银行都在对原有模式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的改造,进一步优化了流程,试图突破“不可能三角”。
在参考众多同业不同服务模式的基础上,众邦银行依托智能供应链金融生态,从产品设计环节开始兼顾风险可控、成本可控、规模效应三个目标,做到“实物、实情、实时”。“实时”是指借助5G、区块链、物联网等底层技术和E账通多层级账户体系,对小微企业的订单、资金、物流、仓储等数据实时在线采集、验证,智能洞察企业融资需求,进行批量化的业务开展。“实情”是根据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小微企业全维度数据、上下游数据和实控人相关数据进行穿透式智能分析,了解企业交易真实性。“实物”是利用电子围栏、智能标签、云仓、生物识别等管控手段,对交易货物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严密管控小微企业经营风险。
通过“实物、实情、实时”三个维度,众邦银行构建起交易信息可得、交易行为可信、交易风险可控的“交易信用”智能模型,对小微企业融资进行全流程、数字化的风险管控,在批量化、规模化获客的基础上,提高对小微企业的风险识别和定价能力,降低服务成本。


… …… …

本文完整刊登于《北大金融评论》第三期


阅读更多内容请长按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订阅


识别二维码可在京东购买


相关阅读

黄益平:全球数字金融浪潮下的中国道路

魏炜:金融科技公司的商业模式再造

董俊峰:金融基础设施“新进化”

肖风:金融智能化资管行业的认知颠覆


来源:《北大金融评论》总第3期(2020年第2期)原标题:构建智能供应链金融生态
编辑:都闻心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