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沈艳教授合作论文在《经济学》(季刊)发表

PHBS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 2022-11-26


日前,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助理沈艳教授在《经济学》(季刊)发表了题为《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经济不平衡》的论文(第22卷第5期,2022年9月,1805-1828页),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不平衡的影响及传导机制。论文的合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李彦龙。此项研究得到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资助。



《经济学》(季刊)(China Economic Quarterly)创刊于2001年10月,是由北京大学主管、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经济学综合性刊物。该刊发表原创性的理论、经验、综述和评论性的中文经济学论文,是经济学领域的核心期刊之一,2021年复合影响因子为8.466。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传统金融的有力补充,可以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拓展金融的服务范围,进而促进金融和产业转型升级。然而,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既可能促进落后地区的发展水平向发达地区收敛,也可能因不同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程度和运用能力的差异而拉大区域发展差距。数字普惠金融在重塑经济地理格局中究竟红利效果占主导还是鸿沟为主?这些作用的内在机理是什么?


作者以2011-2018年省和地级市层面经济数据、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以及2013-2019年灯光数据为基础,采用县级 GDP 数据构造省内、市间和市内不平衡程度的困难,并基于灯光数据构造对县实际人均 GDP 的度量,进而构造用于度量区域不平衡的泰尔指数。文章通过将反映不平衡程度的泰尔指数对数字普惠金融以及其他控制变量的回归,评估数字普惠金融对省内地级市间和地级市内不平衡的影响,并对数字普惠金融重塑省内经济差异的效果在南北地区、直辖市与非直辖市的差异多方位进行考察。最后,基于省内经济差异、省内地级市间经济差异和地级市内经济差异多个维度,从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两个方而考察数字普惠金融重塑经济差异的影响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普惠金融显著缩小了省内、地级市间和地级市内的经济差距,该结论在工具变量估计、删除直辖市、替换估算模型、变更不平衡测算方法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二, 数字普惠金融缩小省内经济差异的效果在非直辖市和南方地区更大。第三,传导机制方面,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促进创新和推动转型升级助力缓解区域不平衡。第四,微观基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显著缩小了落后城市和发达城市上市公司的人均产出和创新产出差距。


作者指出,文章为客观认识数字普惠金融的总体经济效应提供实证证据;将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差异的影响效果的研究进一步推进到县级层面;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等角度研究其影响区域不平衡的具体机制。基于上述发现,文章建议要提升监管科技水平、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投入,从而让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地区平衡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沈艳,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助理、教授,美国南加州大学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字金融、金融大数据分析,计量经济学等,在Journal of Econometrics、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撰文:子菁

编辑:木南

排版:小半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2023年面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招收硕士研究生招生信息



预告!北大汇丰纪念北大商学教育120周年暨商科发展论坛即将举办!




别忘了点+在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