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识变”与“应变”:打造国际一流争端解决机构与仲裁中心的要义

黄进 仲裁研究院 2023-12-27

非常高兴受邀来到北京市法学会,参加北京市法学会2021年重点课题高端研讨会。

首先,我要代表承担该重点课题的课题组的所在单位中国政法大学仲裁研究院,对大家的莅临、对大家的支持、对大家的关心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天会议讨论的主题是“全力打造国际一流争端解决机构,助力北京国际仲裁中心建设”。我们研讨这个主题,助力北京国际仲裁中心的建设,实际上是希望北京在国际一流法律服务、争端解决中心建设方面更有作为。

(中国政法大学全面依法治国研究院教授、仲裁研究院理事长  黄进)

要全力打造国际一流争端解决机构、国际一流仲裁中心、法律服务中心或者争端解决中心,首先需要“识变”,即我们要深刻认识我们所处世界的巨大变化,然后在“识变”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应变”,有效应对世界形势的变化给我们工作带来的挑战。我觉得以下两点与课题研究有所关联。

一、打造国际一流争端解决机构需要“识变”

第一个“识变”,是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一个世界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格局深刻调整,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中美两大国战略博弈,全球治理体系亟待改革和完善的历史变革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要打造国际一流的争端解决机构,或者说建设国际仲裁中心,需要重新审视怎么来定位,如何来构建。

第二个“识变”,是我国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明确宣布,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是一个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时代。这个时代确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这与国际一流争端解决机构、北京国际仲裁中心的建设都有着密切联系,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我们打造国际一流争端解决机构,建设北京国际仲裁中心。在中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开展这项工作,也是需要我们重新思考、重新认识、重新谋划的问题。

第三个“识变”,是我们正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是京津冀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推进产业升级转移,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京津冀协同发展当然包括法治的协同发展。目前,国内有不少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如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南自贸港建设,都提出来要打造国际一流的法律服务中心或争议解决中心。此外,中央法务区(CLD)的概念也提出来了,譬如成都打造天府中央法务区、厦门成立海丝中央法务区,上海筹划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而中央法务区建设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即是建设一流的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和国际争议解决中心。在这样一个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的形势下,北京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打造有北京特色的国际一流争端解决机构和国际仲裁中心,也是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和着力回答的问题。

二、打造国际一流争端解决机构需要“应变”

毫无疑问,国内外形势时刻都在变化,而且这个过程并非是静止的,它随时都在不断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面对我们所处世界的巨变,打造国际一流争端解决机构、北京国际仲裁中心的建设,需要积极有效的“应变”。我想借这个机会就“应变”问题谈几点建议。

一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就是要从中国的国情、从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实际出发打造国际一流争端解决机构、打造国际法律服务中心、打造国际争端解决中心。从实际出发首先要从中国实际出发,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首要的实际、最大的实际。北京还要合理地、科学地定位建设目标,刚才萧书记讲到要关注国际一流是什么,国际仲裁中心怎么界定?这就是要我们从实际出发界定和明确建设的目标。另一个实事求是问题,要根据北京的实际情况突出优势、突出特色,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形成和强化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贸仲、北仲、海仲都位于北京,而且在今年国际上对仲裁行业的评估当中,北京是世界上第六大仲裁目的地,贸仲是世界上排名前五的仲裁机构,这说明北京的仲裁发展已得到了国际上一定程度的肯定。此外,我国的法学教育资源也多集中在北京。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怎么结合北京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发挥北京的优势和特色,加快打造国际一流争端解决机构,助力北京国际仲裁中心建设,这也是需要我们去考虑的。

二是要打造国际一流争端解决机构,一定要有良好的法治环境。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用法。其中,“用法”就包含法律服务。我们现在讲的仲裁、公证、调解、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域外法查明等都属于公共法律服务,属于“用法”的范畴。我们不仅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还要善于用法。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北京要瞄准建设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法治北京,如果没有良好的北京法治环境,要建立国际一流争端解决机构和国际仲裁中心将障碍重重。所以,我们不能脱离法治环境来谈打造国际一流争端解决机构或者仲裁中心。仲裁要发展,没有良好的司法监督、司法支持,没有高素质仲裁员队伍和仲裁机构提供支撑是不可能的。

三要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2020年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会议上做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的重要讲话,提出“十一个坚持”,即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这“十一个坚持”就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其中有一个坚持是首次明确提出来的,即“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加快打造国际一流争端解决机构,助力北京国际仲裁中心建设,一定要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或者协调推进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这两者是不矛盾的,仲裁是最国际化的语言之一,用仲裁话语体系和国际上的同行交流是没有沟通障碍的。所以,我们在谈打造国际一流争端解决机构,助力北京国际仲裁中心建设的时候,更需要做好统筹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首先要对涉外法治、国际法治有正确的认识,特别是要对涉外仲裁、国际仲裁有正确的认识。其实,我们讲的涉外仲裁,到底是国际仲裁还是涉外仲裁,大家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但一般而言,我们讲的涉外仲裁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国际仲裁,我们讲涉外仲裁是从中国自身角度、自身的立场而言的,处理跟中国有关的涉外仲裁案件,我们把这种仲裁叫做涉外仲裁。事实上,从第三国、第三者、甚至全球的立场出发,中国仲裁机构处理的涉外仲裁案件,比如说中国当事人和外国当事人之间的仲裁案件,对于他们而言,就是国际仲裁。所以,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不仅要求把国内仲裁做好,更要把涉外仲裁、国际仲裁做好,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够实现打造国际一流争端解决机构、建设北京国际仲裁中心的目标。

四是要构建优良的法律职业共同体。打造国际一流争端解决机构,建设北京国际仲裁中心,除了仲裁机构的队伍之外,还需要依靠社会的力量,需要律师、法学教育研究机构同仁、商界行业专家等共同参与,有一支高素质的仲裁员队伍。所以,打造优良的法律职业共同体是重中之重。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我们要谈优良的法律职业共同体。共同体是什么?它是一个群落、一个团体、一个社区或者是一个组织,是指社会中存在着的基于客观或主观共同特征而形成的各种层次的社会群落、社会团体、社会组织。北京在仲裁领域甚至在整个法学法律领域,需要致力于加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建设。仲裁业务也好、法律服务也好,我们必须在法治问题上达成共识,要有共同的法治理想、法治理念、法治价值观,要有共同的法律身份认同、文化认同、精神认同,要有共同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特别是我们法律人应该有法治的信仰,能够坚守法治的底线,这对于实现我们确立的目标极为重要。

总而言之,关于“识变”和“应变”,要谈的问题还很多,我就谈这几点供大家参考。祝我们今天的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