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要“结网”而不是“筑墙”,传统企业如何在危机中求生

伯凡时间 伯凡时间 2022-11-05


疫情除了直接冲击到很多行业之外,也将一些行业早就存在的问题以快进的方式凸显了出来,这其中就包含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问题。


对于大多数传统企业而言,都觉得数字化转型很重要,但是鉴于原来的方式依旧有用,所以数字化转型就显得不紧迫。疫情的出现,在短时间内使得企业赖以为生的旧方法完全停摆,这时候,看到在疫情之中依旧保持增长的数字经济,传统企业才能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紧迫性。


陈维宣和吴绪亮两位研究员合作的文章《疫情将如何重塑数字经济新范式?》中提到,从宏观经济看过去,疫情使得传统产业增长停滞,而数字经济相关的产业则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相比于传统产业的笨重和单一,数字产业往往比较灵活,能够很快就环境特点作出调整,在面对意外冲击时表现出更强的柔韧性。


当传统企业发现自己的生产方式和供应链无法实现敏捷化而应对突发情况时,寻求生产方式的变革与突破,增强自身在不确定时期的弹性就成为了一种不得不的选择。对于传统企业而言,“必须引入更有韧性的运营模式”一定是这次疫情带给他们的最大教训之一。


目前看来,传统企业增加弹性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化赋能而使自己弱化对于传统市场的依赖,增加更多的可能性和灵活性。从这个点出发,对于传统制造业而言,有一个选择方向是“共享制造”。


共享制造是共享经济的理念从类似ofo和Uber这样的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的结果。是一种围绕生产相关的各环节,将分散、闲置的生产能力集聚起来,在需求方之间进行弹性匹配和动态共享的新型生产方式。



在过去,这样的集聚和匹配也许很难实现。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资源供需双方之间的信息隔膜被消除,闲置资源的所有者和需求者能够被及时、高效地连接起来。一旦这种连接能够以低成本的方式实现,就可能凭空创造出一个巨大的市场。


可供借鉴的例子是亚马逊和阿里巴巴这类电商公司的新业务——云计算。


电商平台的交易都是在网上发生的,为了保证网络交易的顺畅,他们必须投入大量的IT资源作为支持。电商用户在时空分布上并不均匀,比如,双十一的时候,用户活跃度可能特别高,而平常就显得很一般。但是为了保证用户购物体验的稳定性,电商公司的IT配置就必须按照最高峰时的需求建立,这就导致在大部分时间里大量的计算资源都是闲置的。


一开始,大量的IT资源可能是这些公司的竞争壁垒,比如谁能提供持续的购物流畅体验,谁就能吸引到更多的用户。如果公司的格局小一点,可能就会将其视为自己的“秘密武器”,轻易不敢示人,尽管这样的“武器”需要耗费巨大的成本去维护。


好在,数字经济最大的特点是开放和联结,因此现在的这些云计算企业并没有死守着自己的资产,而是将闲置资源作为一项服务抛到了市场上,创造出了一个巨大的新市场。给其他公司带去机会和便利的同时,也给他们自己创造了利润来源。



很多传统的大型制造企业事实上也有类似的闲置资源,或者无法被充分利用的资源。它们可能是一些高价值低利用率的设备,也可能是溢出的设计能力、生产能力或者供应链能力等等。


另一面,有一些小微企业,可能有比较好的市场理念和执行能力,但是受限于诸如大型设备、供应链等需要巨大前期投入的壁垒,使得他们的理念无法成为现实,惠及更多的人。


对于大企业而言,存在资源的浪费,对于小企业而言,存在创意的浪费。如果能够利用共享理念将两者匹配起来,不仅会让双方获益,还能造福更多使用产品的消费端。


从技术上看,这种匹配不难实现。这其中,促进共享制造模式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共享制造平台,这本质上就是建立一个网络平台,以当下的网络技术而言,这是轻而易举的事。一旦这一平台能够建成且顺利启用,就能够逐渐打破企业边界,推动生产组织向网络化组织和平台型经济发展。


事实上,已经有公司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


比如,一些大型制造公司大部分时间里仓库都有过剩的空间,原因是需求高峰时期需要足够的容量。针对这一情况,一家名为Flexe的公司正在打造一个平台,企图将部分闲置或临时闲置的仓库与需要短期额外空间的公司连接起来。


可见,在技术实现方面已经没有什么障碍,最大的阻力源于传统制造业的思维模式。很多企业受迈克尔·波特竞争理论的影响,将自己的事业看作一个边界严密的帝国,并且企图动用各种手段去扩张边界,始终盯着存量市场斤斤计较,也就让他们看不到那些通过开放与互联而创造出巨大市场的可能性。


本质上,数字产业在通过结网来赚钱,而传统产业则是通过筑墙来挣钱。



筑墙思维,让传统企业将自己拥有的资源视为一种提高竞争力的壁垒,平时让别人看一眼可能都舍不得,更不用说放开让其他人使用了。而自己受限于能力和价值网络等因素的影响,又无法将这些资源的变现能力发挥到最大。


一旦这些企业能够从过去的竞争思维转向共享思维和生态思维,这些笨重的壁垒就会成为实实在在的变现资源,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而创造一个新的市场,让自己获益,也让更多企业和个体受益。对于传统制造业而言,这或许是告别“昨天的战争”的最好契机和方向。


工信部在去年10月份就发布了名为《关于加快培育共享制造新模式新业态 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文件,其中提出,到2022年,形成20家创新能力强、行业影响大的共享制造示范平台;推动支持50项发展前景好、带动作用强的共享制造示范项目;到2025年,共享制造发展迈上新台阶。对于传统制造业而言,这是难得的转型时机。


不论是为了应对疫情这样的“危”,还是紧跟政府倡导这样的“机”,对于传统制造业而言,都是一次难得的转型时机。很多坐拥巨大资源却发展平平的企业,需要打破过去的僵化思维,积极拥抱数字经济,将自身能力与数字化技术结合起来,不再去建立封闭的王国,而是去经营生机勃勃的雨林。


要实现这一点,相比于数字化技术对传统企业的赋能,更重要的是数字化思维的赋能。只有意识到“结网”会创造出更多意想不到的机会和更大的市场,传统企业才能放弃过去陈旧的竞争观念,主动拆除自己筑起的高墙,通过拥抱新业态和新机会,让自己重新焕发生机。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收听本音频课程


推荐阅读:

任正非最难得的管理智慧是什么?

创业团队“三剑客”:黑客、潮人和皮条客

你是不是在用勤奋来掩盖另外一种懒惰?

从瑞幸到星巴克,做一些别人看不到的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