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务农”意味着什么?
柳传志说过,企业要想获得持续增长,就必须做到“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想着田里的。”拼多多眼下正在做一件类似的事,不过,对拼多多来说,“碗里”、“锅里”、“田里”不只是一种比喻。
刚刚举办完“多多农研科技大赛”,拼多多最近又与联合国粮农组织、浙江大学联手,启动了“2020全球农创客大赛”。
拼多多为什么一再关注农业科技,尤其是农业的智能化?
向上游的自然延伸,是拼多多在今后将越来越凸显的一种业务特征和商业竞争力。这就是拼多多的下一步,实际上这一步已经显现了出来。
当我们看到拼多多的下一步时,也就不难看到其下一步的下一步,那就是它试图从一个农产品的销售平台,利用智能技术和数据技术,实施农产品领域的C2M模式(当下的C2M模式仅限于工业制造领域),介入到农产品的生产和品牌打造之中,不仅仅是帮助农户、农业企业“卖”,而且要帮他们“种”,“养”,甚至帮助他们打造一个个农产品的品牌。在帮助农民做大、做强的同时,让拼多多在农产品业务稳步增长。
这既是一种商业模式探索,也是一种公益模式的创新。助农、扶农,既是社会责任(“责任之所系”),也是培植新的业务增长点(商机之所在)。
下面这篇报道能让我们了解拼多多“下一步的下一步”一些重要信息——将基于智能技术的C2M的战略延伸到农业领域。拼多多这个动作刚刚开始,但这种探索是值得关注的。
疫情后时代,农业向前走:
来自数字农业青年新锐的“新驱动”
用智能蜂箱改造养蜂产业链,将废弃食物转化为包装材料,用人工智能养猪、用算法种植草莓……这些看似天马行空的创意,是中国数字农业青年新锐们,正在研究的新方向。
在12月6日的“2020全球农创客大赛”中,5支中国队伍从全球的150个青年数字农业科创团队中脱颖而出,杀入决赛。他们凭借在技术、商业模式领域的创新获得了评审团的认可,其中“数字养蜂”、“Mi Terro”两支队伍斩获大赛二等奖。
评审团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副总干事贝丝·贝克多(Beth Bechdol)女士担任主席,邀请到全球农业科技领域专家、经济学家共同评议。
这场比赛有着特殊的意义,它被行业视为后疫情时代全球最大线上数字农业科创峰会。这也是继“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携手拼多多启动的又一支持数字农业青年科创活动。
“2020年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年份,新冠疫情极大干扰了全球农产品运输、销售,至少22个国家限制粮食出口”,贝克多表示,本次大赛核心是希望通过以青年为主导的农业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来降低新冠对农业的影响,推动本国智慧农业的发展。
国家的基石是农业,农业的未来在青年。
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辈们相比,青年们对于农业有不同的思考——如何利用新技术、新方案升级农业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并带来真金白银的效益提升?
从“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到“全球农创客大赛”,越来越多的青年新锐投身智慧农业,中国农业的数字化发展越来越受到海外研究机构、联合国组织的重视,而中国的农业科技创业青年新锐们,也正走向国际舞台,为全球农业科技进步贡献更多力量。
老问题与新青年
现代农业有“三板斧”,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中国自古以来是农业大国,但具有土地细碎化程度严重、家庭生产规模小的鲜明特征。一直以来,这一特征制约了中国的农业机械化、生产率和国际竞争力的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叶兴庆说,“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小农户还会占我国农业经营主体的大多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基础。与此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城市,未来部分劳动资源将逐渐退出农业生产,因此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经营,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但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这是老问题,但青年们有着新方案。
符洪川的解决方案是“云上生产”——用智能硬件武装分布在各地的生产者,之后利用数据化的“云上大脑”向养殖户、种植户提出优化建议,提升整体品质。在他看来,应利用新技术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中国农业,对传统农业链进行信息化改造。
符洪川出生于养蜂世家,从小就熟悉养蜂、采蜜、转场的各个环节。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一名拥有十年经验的互联网人。
在答辩现场,符洪川搬出了一台自主研发的智能蜂箱。
天府蜂谷团队的“数字化养蜂项目”获大赛二等奖,其在陕西、湖南等地,以蜂业智能蜂箱为突破口,探索和实践蜂业蜂蜜单品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图片来源:天府蜂谷)
据符洪川介绍,这款智能蜂箱集成GPS定位,温度,湿度,声音,重量监控等300多种电子元器件,可以实时传输监控数据至项目平台,并对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处理。
这些不常在农田里出现的电子元器件,可以让单箱的蜂蜜产量提高30%,同时极大地减轻蜂农负担,蜂农通过手机就可实现对蜂箱进行监控、预警管理等养蜂操作。在消费者端,智能蜂箱收集的数据,还能实现蜂蜜来源地追溯,让消费者吃得安心。
“我的童年是跟蜜蜂一起度过的,父亲母亲最大的困扰是没有品牌,好蜂蜜卖不出好价钱”,符洪川希望借此改变酿蜜现状,蜂农建立品牌,改变养蜂业小、散、乱的现实情况。
这一思路获得了评委们的高度认可,也让符洪川的“数字养蜂”项目斩获赛事二等奖。
同样获得二等奖的“Mi Terro”团队则考虑用新技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当前,我国的蔬菜大棚、地膜主要采用塑料膜,历史数据显示,我国地膜覆盖面积约3亿亩,每年使用量超过120万吨,均居世界第一。然而,地膜的广泛使用也带来了新的问题。目前传统农用塑料地膜材料主要是聚乙烯(PE),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难以降解,加之缺乏有效的治理措施,废旧地膜在农田土壤中逐年增多,污染持续加剧。
Mi Terro团队的新技术可以实现从废弃食物中提取蛋白质,将蛋白质加工后转化为农业生产、食品包装等环节使用的薄膜。
团队负责人罗易介绍,团队拥有将过期和变质的牛奶重新设计成塑料替代包装材料的技术。该项技术生产的薄膜比其他生物基材料便宜,同时提供与石油基塑料薄膜相似的质量。
在评审团看来,这项技术的优势在于更加有效的利用废弃食物,而且减少塑料污染。也契合当前中国绿色农业的发展主题。
养猪、种草莓,AI农业领跑
相较国外团队,中国队伍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上具有优势,在创业方向上更加偏向AI农业。
人工智能技术也在养殖业得到应用,参赛队伍“小龙潜行”介绍了他们的“AI养猪”项目,据团队负责人介绍,该项目产品全部采用了AI视觉技术,可以获取实时、精准的核心生产数据,以栏为单位,完成猪只的测重、测膘、盘点,精准度分别能达到98%、95%、99%。根据实时、精准的背膘和体重数据,生产管理系统将自行启动生产决策,达到精准饲养的目的。
在“多多农研科技大赛”的比赛基地中,来自全球的青年科学家在探索利用人工智能、算法策略实现自动化种植草莓。(摄影:木公)
在另一场于云南富民县举办的高原草莓AI种植挑战赛中,人工智能VS顶尖农人的赛事对战正酣。
今年5月,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技术指导下,拼多多与中国农业大学举办第一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邀约全球顶尖选手,参与高原草莓AI种植挑战赛,探索一批有价值的“人机协同”草莓种植方案,并有望输出到国内更多草莓产区。
来自江苏省镇江市的全国劳动模范纪荣喜,是全国闻名的草莓种植高手。作为参加比赛的顶尖农人队伍之一,他在决赛开始前还专门从江苏带来了一袋油渣作为底肥,作为参加比赛的“秘密武器”,并希望通过精细化管理和丰富的农事经验,和人工智能(AI)一决高下。
在旁边AI组的“无人温室”中,应用了荷兰骑士(Ridder)集团的智能化环境控制计算机及水肥一体化系统,其集成超过50套传感器,可实时读取温湿度、光照强度值、二氧化碳浓度等45条生产环境参数,并根据预设条件对超过30条灌溉、通风参数进行自动化控制。
来自CyberFarmer.HortiGraph联队的林森、郑建峰两位博士队长,尝试运用超过9种算法,把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经验、模型系统进行融合,建成一套标准化的草莓种植智慧决策系统。
两代农人的汇合与碰撞,也给传统种植带来了启发。在参加比赛的4个月中,纪荣喜得出了一个结论:“数字农业、人工智能完全改变传统农业种植,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尽管需要一定投入,但产生的经济效益不可低估,尤其是农村劳动成本占比重越来越高情况下,AI是更有优势的解决办法。”
在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人工智能的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到2030年超过1万亿,人工智能有发展为市场领跑行业的潜力。AI与农业的叠加的市场规模也有望在2025年达到15.7亿。
事实上,鼓励更多的青年人进入农业领域,将实验室的“高精尖”技术应用在田间地头,并带来真金白银的效益提升,这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向。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拼多多推动的“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全球农创客大赛”,鼓励青年队伍们创造出多样性的数字农业解决方案,为中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价值样本。
拼多多副总裁韩东原认为,随着5G、大数据以及碳智能、人机混合智能等新一代AI的发展,农业领域的信息化应用会成为重要的方向。同时,目前国内农业产区面临的问题,是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愈发突出、劳动力在农产品成本比重中日趋提高等一系列实际的难题。新的AI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比如通过植物生长模型的精准化管理、控肥控药,通过机器人等无人化作业解决劳动力稀缺问题等。这些最先进的技术,目前国内外的科研机构和产地中已经有实际性成果并应用。可以说,前端技术进步的一小步,可能会解决小农经营主体的众多难题,并带来更加稳定的农产品供应链。
农业产业正处于技术革命的最前沿,伴随着无人机、机器人、物联网、智能监控越来越多应用在农业各个领域,包括机器学习、机器视觉、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在内的各项新技术,将为农业的发展,带来持久的革命性变化。
在这些新领域中,一定潜藏着诞生千亿级公司的机会,中国农业“弯道超车”的机会也在其中。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收听本音频课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