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集采让大家都能买上保时捷?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达叔经济学 Author 达叔一
有观点,有态度
这是医业观察公众号的第1263-2期文章
来源:达叔经济学
全网都在转医疗集采的视频,美女温柔一刀砍药价,你是医疗人士,我以为你要谈这个。
达叔说,这个话题,我写过很多了。
上周陪着达婶带女儿去拍照,楼下都是豪车4S店,宝马、奔驰、保时捷之类的,我去逛逛了。
以下内容,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一定对,随便看看。
1
教授问,你喜欢车?
达叔说,喜欢。
教授问,没想到。你们房圈的人,不都是克勤克俭,省吃俭用买砖的么?
达叔说,对,我之前换车的时候,就想着换个雅阁,觉得运动漂亮又实惠,结果被达婶给毙了,然后就买了现在的车。
审美这个事,是很怪的,天天路上遇到雅阁,还是忍不住多看两眼。
教授问,这次豪车,看的是哪个?
达叔说,保时捷。
教授问,多少钱?
达叔说,卡宴落地竟然才60多万,帕纳梅拉大概100万出头,和那个被集采的药,刚上市时价格差不多。
教授问,要买么?
达叔说,买个毛线,现在得趁年轻,多买砖,你没感觉到最近一两年,又到了意见分化时间点么?
每次意见分化,都是多空屠杀的时间点。
教授生气说,那你扯个毛线保时捷,大半夜的撩拨我。
达叔说,我每到夜间,思维发散,如果不看书、写文章的话,会有很多的奇怪问题。
比如,为什么要集采药品,把价格一砍再砍,保时捷价格也很贵,为啥不砍一砍呢?
从需求端、关注弱势群体来说,逻辑是说不通的。
得癌症,穷人会得,中产会得,有钱人也会得,在疾病面前,趋向于人人平等,你把药价砍下来,是普惠性的。
教授说,保时捷是有钱人的需求,不是穷人的。
达叔说,不对。
我看到很多有钱人,开个雅阁、大众、BBA就够了,也没几个开保时捷的。
谁对保时捷,欲望最强烈?
反而是中产阶级和穷人,每次看到跑车,呜呜叫,内心最受折磨,口水都能流一地。
如果组织有人站出来,把保时捷的价格,从落地70万,砍成落地20万,搞集采,每年集中采购500万辆,给中国的保时捷饥渴症患者。
站在经济学的角度,整体社会福祉,有没有增加?
教授说,虽然观点荒诞,但是逻辑正确,社会福祉,有增加。
但是,有两个大问题,无法回避。
1、集采只是手段,那个温柔的姑娘自己也说了,甲方很卑微,医保没钱了,才来砍你们价格的,其他的为了谁的利益,都是幌子。
看似是在谈判,其实她砍价的尺码,已经定好了,否则不会砍8轮,才结束。
达叔说,对。
像抛硬币一样,连抛7次,都是反面,那就再抛一次,直到出现正面,如果正面一直不出现,那就抛10次。
2
教授问,你是不是在德国拜耳待过?
达叔说,对,很早之前。
教授问,之前拜耳有一个药,叫倍泰龙,治疗罕见病,治疗多发性硬化的,进了医保,降了价,然后就消失断供了。
达叔说,我就卖过那个药,当年整个上海滩,会看这个病的专家,勉强算起来,只有4个,主要是我同事负责的。
那次断供,在业内动静闹的挺大,全国有3万多名多发性硬化患者,能治疗这个病的药,只有一两个。
教授问,是拜耳产能问题,还是不愿意供了?
达叔说,整体体制造成的。
一方面,不断让肿瘤药、罕见病药进医保,让老百姓开心,你看多贵的药,我都能给你报销。
另一方面,不断压榨医院、科室、医生,降低医保使用,降低药占比,控制均次方费用,谁医保超标,谁多开药,罚谁的钱。
结果就是,不进医保,倒是还能在医院买到,进了医保,医院都不再采购了,把这种几千、几万元的医保药,全都踢出去了。
医生、院方心想,总不能我一边给患者开药,一边被扣奖金吧?
好人都让你们做了,我是个SB么?
双方一打架,就把药给打没了。
药消失后,大家顿时慌了,我都不做这个产品了,还有很多人,托我去帮他找渠道买这个药。
另外一个黑市,就产生了。
哪个药店,能找到这种高价药的进货渠道,以及处方渠道,定点销售,三方联手,又是一门利润可观的生意,一个品种,一年的灰色空间几十万肯定是有的。
教授说,那我大概理解断供的逻辑了。
我想问的第二个问题,全国都是这样么?
达叔说,不会。
我写医疗和房产,底层的逻辑很多都是相通的,包括医保和房价。
医保是从年轻人的手里收,给老年人用,哪个城市的年轻人多、人口流入多、收入高,医保基金相对来说,就比较健康,断供的概率,就少一些。
你看最激进的改革,都是从最缺钱的地方开始的。
福建三明,看似一个普通的地级市而已,早期工业化承担的产业工人太多了,老龄化又严重,吃福利的人太多,年轻人流出,彻底入不敷出,才搞的那么激进。
其他比较激进的地方,安徽、山西、河南等,都是二流的省份,你看过上海、北京搞激进的改革么?
没有。
背后的原因,是操盘手沉稳么?
是有钱。
放到房价上,逻辑也是一样的,很多地方都在喊着要搞房地产税,如果真的搞了,看似是公平了,实际是分化更严重了。
会形成美国那样的穷人区和富人区。
3
教授说,如果大家真的都不卖地了,地方ZF的钱,都来自于房地产税,房价贵,交的税多,地方有钱,就提供更好的学校、医疗、交通、通讯、商业、绿化基础设施服务。
让这些增值服务,进一步吸引有钱人,促使房价继续上涨,以此形成良性循环。
达叔说,对。
卖地,是简单粗暴的,落后的城市还有可能实现追赶,激进一点卖的多,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流城市还有点逆袭的机会。
不让卖地,只从存量市场里收税,用收到的钱,来发展经济,更新基础设施,提供教育和医疗服务。
你说,你愿意生活在哪里?
房地产税收的多,地方ZF有钱,医保经费多就能提供肿瘤药、别人断货我不断;教育经费多,你有好老师,我就能高薪挖过来。
慢慢就拉开更大的差距了,强者恒强,富人社区、穷人社区,泾渭分明了。
老师和医生,都是知识分子,都想过体面的生活,没有好的药,再高明的医术,如何施展呢?
教授说,如果为了保持公平性,强行用体制的身份,限制他们流动,就像用户籍制度,把农民绑在土地上一样。
达叔说,老师这个群体,能不被绑住,我不知道,但是医生这个群体,大概率是绑不住了。
我见到的新一代主任、专家、医生们,很多都有商业思维了,都在拥抱多点执业、医生集团、想办法自己创业之类的。
教授问,为什么你对医生,比对老师乐观?
达叔说,应该是两点:
1、医生比老师,距离钱更近一些。
2、医生比老师,受的毒教育,更少一些。
前者,诱惑大。
后者,阻力小。
一个人,迟迟没有任何改变,主要就是这两点,面对的诱惑不够大,自身的脑子没想通。
教授说,你这个观察,在前面几十年,是错的。
前面几十年,很明显搞教育的人,出来创业、赚钱,造富效应更高,比如新东方、好未来、巨人之类的,搞医疗的,没听过几个。
达叔说,你说的可能对,也可能错。
错的原因是,教育集团都有广告效应,门槛低、客户广,拼命打广告,而医疗属性是受到广告法严格限制的,属于闷声发财的路数。
教授说,你写这些文章,经常探讨不出个结果,也不确保都正确,那支撑你天天写的动力,是什么?
达叔说,别人写文章,是探讨真理,总想写出惊天动地、深刻无比的文章,我和他们的出发点,就不一样。
我就每天瞎写,展示自己的生活、思考、遇见的人和事,絮絮叨叨的真实感,零零碎碎的烟火气。
真实,比高大上的理论、恢弘的文风,更有力量。
我研究过很多作品,比如易经、佛学理论精妙,吸引的一波虔诚的信众,千年不衰。
但还有一批人,比如像我这样的,对那种玄而又玄的东西,根本不敢兴趣,我是一个俗人,俗人就喜欢看《三国演义》、《金瓶梅》,《如何获得真正的财富》等。
是不是超级俗?
教授说,俗不可耐。
达叔说,但是真实,且有效。
我写半天,链接一群坐而论道、理论杠精、清心寡欲的家伙,干啥呢?
还是现在这样好。
The End
欢迎点击关注公众号
喜欢就点个赞和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