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经济》2022年第5期|超大型水利设施防洪与区域经济发展



作者:陈海山,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汪阳,中共厦门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刊期《世界经济》2022年第5期

原标题:超大型水利设施防洪与区域经济发展:以三峡工程为例

本刊网址:www.jweonline.cn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按钮可以下载全文

点击话题标签#2022年第5期”,了解《世界经济》本期更多论文




稳定的外部自然环境是保障区域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拥有较为优越的水热条件,自唐朝、宋朝的经济重心南移后,历来便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由于其地处季风气候带,全年降水集中度较高,洪涝灾害频发,特别是地势较为低平的沿江地区,更易在汛期遭受长江洪水的侵袭,优越的地理和市场区位优势始终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持续的洪水威胁为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外部环境压力。为减轻洪水侵袭的威胁,进一步释放该地区的发展潜力,1994年,三峡工程在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镇正式开工建设,2007年7月,三峡工程开始首次发挥防洪功能,极大地缓解了长江中下游易洪涝地区所面临的洪水威胁,有效降低了大规模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截至2020年7月,三峡水库已累计防洪运用50余次,拦洪总量超过1500亿立方米。

(图片来源: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https://www.ctg.com.cn/sxjt/sxgc4/gcgk7/index.html)

现有研究发现,外部自然环境的改善能够为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地方政府得以将工作重心由应对洪涝侵袭转向制定中长期地区经济发展规划;中央政府得以从国家战略角度,对原有受侵袭地区进行统一规划和部署,从而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但是,目前学术界有关中国三峡工程防洪功能的经济效益的讨论还较少。有鉴于此,本文通过构建2000-2013年的地区平均夜间灯光亮度指标,首次对三峡工程防洪功能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分析其作用机制,并讨论了三峡工程对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影响。

首先,本文通过绘制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的易洪涝地区地图,划分实验组和控制组,并以三峡工程防洪功能正式发挥作用的2007年为“政策实施节点”,使用双重差分法对易洪涝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外部威胁得到缓解后,位于易洪涝地区的乡镇获得了更高的经济增长,其平均夜间灯光亮度值相对增加了1.324。稳定的外部自然环境,的确保障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次,本文以内生于政府行为中的经济发展冲动为研究主线,通过机制分析发现,在外部环境威胁得到控制以后,易洪涝地区政府会有意识地提升土地开发强度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而伴随着土地开发强度增强,本地区的工业发展和人口集聚也会有所加快,从而进一步驱动地区经济发展。

最后,本文将研究范围扩展至全国,使用省级和城市层面的数据,进一步验证了三峡工程防洪功能的发挥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平均市场潜力的促进作用。

兴修水利,防治水患,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认为三峡工程防洪功能的发挥,不仅为原有深受洪涝灾害威胁的地区创造了稳定的外部自然环境,保障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还助力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中国在未来建设各类大型工程项目的立项之初,就应当充分考虑如何发挥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效益,以便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更大助力。

《世界经济》近期文章精粹:

1.《世界经济》2022年第5期|企业贸易网络对出口恢复的影响

2.《世界经济》2022年第5期|经济下行期更需关注“机器换人”风险

3.《世界经济》2022年第5期|增加值转移视角下全球贸易保护引致之谜



欢迎订阅《世界经济》微信公众号




















欢迎订阅《世界经济》免费邮件通知

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点击“服务—邮件订阅”输入电子邮箱,即可及时获知最新论文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