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2022年第6期|下放与改制:不同国企改革路径的绩效比较
作者:包群,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梁贺,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刊期:《世界经济》2022年第6期
原标题:下放与改制:不同国企改革路径的绩效比较
本刊网址:www.jweonline.cn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按钮可以下载全文
点击话题标签“#2022年第6期”,了解《世界经济》本期更多论文
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中国经济运行的核心问题。作为国企改革的首要目标,改进企业经营绩效、提升国企竞争力是影响国企改革成败的关键。由于国有企业承担了促进地方经济稳定、解决就业、利税缴纳等多重经营目标,因此“下放让权”已经成为国企改革的重要思路。
国有企业既有可能通过让权于市场而改制为民营化,也有可能从上级主管政府下放至低级政府部门。虽然已有研究普遍发现国有企业在改制为民营企业后能够显著改善企业经营绩效,然而却少有研究注意到国企下放这一重要改革方案的实际效果。下放与民营化这两种不同国企改革方案的效果究竟孰高孰低?显然,面对国企改革这样一个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比较不同改革方案的实施绩效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与评估不同国企改革路径的重要性。
通常而言,国企经营绩效主要受到以下两点关键因素的制约。一是国企特殊的所有制身份,以及由于这一身份带来的系列政策性负担。与国企所有制身份相比,影响企业经营的第二个因素却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地方性信息。在一项影响广泛的开创性研究中,Hayek(1945)指出了地方性信息在理解企业经营效率的关键作用。Hayek强调,由于经济信息的分散性特征,使得决策当局难以有效收集到充分的市场信息来进行及时反应,从而导致资源配置的浪费以及整个经济系统运作的低效率。不难理解,无论是将国有企业进行改制成民营化经营,还是通过向下级政府管理机构进行下放,其实质都是通过分权来把企业经营权交给地方信息的掌握者,以此克服中央集权的信息障碍问题。在保持国有企业所有权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将国有企业的控制权进行下放,低级别政府机构能够比高级别政府机构更为有效地获取辖区内的市场信息,也能够更为迅速地对市场形势变化做出及时应对,从而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干扰。从Hayek的地方性信息这一核心命题出发,不难推论国企控制权下放的获益所在:与上级行政部门相比,低级别政府机构能够更为有效地获取辖区内的市场信息,也能够更为迅速地对市场形势变化做出及时应对,从而消除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困扰。
本文详细收集了1998-2013年期间的国有企业下放样本,实证考察了国企下放对企业生产率的实际影响。本文选择这一样本期间的理由在于,国企大规模改革正是始于1998年开始的三年攻坚时期,在以“抓大放小”总体思路为指导下,国有企业经历了战略性改组与重新布局,因此能够较好识别国企下放的改革绩效。
以1605家实际发生的下放国企为处理组,在验证了平行趋势假设满足的条件下,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证实了国企下放的影响效应。总体而言,本文证实了国企在下放后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相对提高了11.6%,即下放的确能够显著改善企业生产效率。值得注意的是,国企下放对生产率的改进作用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要经过一段时期的下放调整与适应才能逐渐显现出来。地方性信息的削减降低了企业代理成本,是国企下放促进企业效率提升的重要机制。
确定国企下放存在显著的改革效应后,本文进一步详细比较了国企下放与民营化的实际效果,结果发现无论是下放还是民营化都能明显改善企业生产效率;更为重要的是,这两种国企改革模式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并没有存在显著的差异。
(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地方性信息在国企经营中的重要性:正是由于地方性信息成本对国有企业造成了显著的信息障碍,下放与民营化这两种改革措施都能够通过缓解与消除这一阻碍而带来企业效率的显著改善。本文研究对客观评估过去国有企业改革效果提供了难得的经验证据,尤其是对不同国企改革方案的效果比较。长期以来国企改革都是中国经济运行的核心问题,国企改革成败对中国经济健康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习总书记在党十九大报告也强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的关键意义所在。本文研究不仅证实了国企下放对改善企业效率的积极作用,而且解释了国企改革过程中多重改革路径的必要性:正是由于国企改革问题的艰巨性与复杂性,探索国企改革的不同路径与实施效果对于中国经济运行具有深远而又重大的意义。
《世界经济》近期文章精粹:
欢迎订阅《世界经济》微信公众号
欢迎订阅《世界经济》免费邮件通知
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点击“服务—邮件订阅”输入电子邮箱,即可及时获知最新论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