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2023年第2期|政府隐性担保的测度问题:一个文献述评
作者:孟世超、王擎,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
刊期:《世界经济》2023年第2期
原标题:政府隐性担保的测度问题:一个文献述评
本刊网址:www.jweonline.cn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下载全文
点击话题标签“#2023年第2期”,了解《世界经济》本期更多论文
然而在新时代,无论是世界银行对政府“提供者、促进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定位,还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定位,都体现出政府因素影响经济运行的灵活性;而具有非常规特征的政府隐性担保,其影响将更加显著。一方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大而不倒”、“关联而不倒”的问题愈加凸显,政府隐性担保逐渐引发全世界的关注;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与市场的强关联性使得政府隐性担保覆盖更广、表现更灵活、相关信念更深入人心,政府隐性担保理论亦是中国特色经济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高质量发展理念对政府隐性担保资源配置和债务风险效应的监测与评估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相应的测度工作亟待跟进。遗憾的是,现阶段相关测度研究明显滞后,理论体系尚不完整,测算方法仍显粗放。政府隐性担保的测度问题必须被重视起来。
(图片来自网络)
本刊在2023年第2期推出孟世超和王擎撰写的《政府隐性担保的测度问题:一个文献述评》,该文聚焦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政府隐性担保应如何界定,其测度研究又有哪些特别之处?二是政府隐性担保的测度方法有哪些,分别应用于哪些研究领域,当前方法有何局限?三是政府隐性担保的测度研究应向哪些方面拓展,哪些环节需要重点优化?
对于第一个问题,文章指出,政府隐性担保的测度工作遵循隐性事物研究的验证性认知逻辑,具有模糊性和反复性。基于对相关概念的重新界定,文章明确了政府隐性担保的第三方担保本质,即基于借贷活动、政府第三方身份、保险属性;同时强调了隐性担保在来源、触发条件、偿付规则、偿付方式上的多样性,以及在信念上的模糊性和异质性;进而考察了担保的四个维度,即个体、时间、来源和评价者。在实际测度中,宜将定义下的抽象内涵转化为测度所需的具象条件,即植入定义具象化过程,明确要研究的借贷与担保关系、担保价值各维度的研究范围、以及研究问题对于担保多样性、模糊性与异质性的取舍。对于测度范围,文章划分出政府隐性担保的狭义范畴和广义范畴;对于测度目标,文章将相关测度方法划分为直接测度法和间接测度法;对于测度数据,文章将可观测数据按政府数据、企业数据、宏观数据和评价者数据归类。
对于第二个问题,文章分别围绕直接测度法和间接测度法,对已有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与整合。分析框架涵盖测度方法的应用领域,定义具象化,测度范围、目标和数据,以及测度逻辑、要素、公式和步骤。直接测度法的测度目标是担保的隐含期权价值(绝对价值),包括结构模型法和非结构模型法。结构模型法是“自下而上”的定价,研究者需基于相关假设与现实数据,构造相应的标的现金流结构和担保规则,导出担保现金流结构,并结合期权定价模型计算担保价值。其基准方法为传统未定权益分析法(CCA),当前研究已从标的现金流结构和担保规则两个层面加以修正。非结构模型法是“自上而下”的定价,研究者需将担保价值分解为整合性价值组分并分别估计。常用方法有基于期望损失模型的内部分解法,以及改进期望损失模型或利用事件冲击的外部分解法。间接测度法的测度目标是与绝对价值相关的因素(相对价值),包括相对价值影响绝对价值的Ⅰ型相对价值法(企业所有制属性、银行规模、政府财力)、绝对价值影响相对价值的Ⅱ型相对价值法(担保利差、担保评级)、相对价值与绝对价值相互影响的Ⅲ型相对价值法(政府显性支持)。研究者需根据特定问题选择相对价值的界定与合成方式。目前,结构模型法照搬显性担保定价,仅适用于系统重要性来源和狭义范畴,模型设定误差较大;非结构模型法受数据条件所限,估计误差较大;间接测度法则片面追求通用性,忽视来源、时间和评价者维度,代表性误差较大。
对于第三个问题,文章探索了未来研究的拓展方向。直接测度法应重点优化结构模型。研究者需借鉴显性担保等其他定价模型,结合更一般的经济现实,进一步修正标的现金流结构和担保规则;同时借鉴尾部风险和危机事件等“异常”状态的研究,以及经济主体认知与行为特征的研究,考察担保规则主观分布与经济状态客观分布之关联,准确刻画担保信念的模糊性和异质性。间接测度法应重点优化Ⅰ型相对价值法。研究者需根据政府隐性担保的产生机制,拓宽担保来源范围,关注临时性或地域性的隐性担保;同时依托信念修正的基本结构和相关规律,为高频时间和复杂信念下担保相对价值的合成提供理论支撑。
该文的贡献在于:第一,回答了“什么是政府隐性担保”的问题,揭示了其测度研究的特殊性;第二,为相关测度方法建立起统一的分析框架,展示了现有研究的应用格局与内在机理;第三,指明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和突破口。
1.《世界经济》2023年第2期|平台金融科技挤出商业银行存款了吗?
2.《世界经济》2023年第2期|减退税政策能否助推中国出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世界经济》2023年第2期|开发区“以升促建”如何影响城市碳生产率
欢迎订阅《世界经济》微信公众号
欢迎订阅《世界经济》免费邮件通知
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点击“服务—邮件订阅”输入电子邮箱,即可及时获知最新论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