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经济》2023年第4期|“大而不倒”的幻觉:企业集团的风险形成与演变



作者:蔡卫星,广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广东财经大学国家金融学研究中心;蒲雨琦、夏婷,广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韦庆芳 ,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刊期:《世界经济》2023年第4期

原标题:企业集团、短借长投与企业风险

本刊网址:www.jweonline.cn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下载全文

点击话题标签#2023年第4期”,了解《世界经济》本期更多论文




当前,中国金融风险总体可控,但是部分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值得高度关注。近年来,企业集团内部风险联动频繁发生,逐渐成为监管当局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其中,“短债长投”这一风险因素又因美国硅谷银行破产等事件被广泛关注。
(图片来自网络)

2021年6月以来,某知名企业遭遇了严重的兑付危机,流动性问题不断加剧,被追债、抽贷、停贷、诉讼直至项目停工。顾该集团的风险演变历程可以发现:一方面,该集团不断地追求规模扩张,形成了“大而不倒”的典型事实。其投资规模庞大、投资领域多样、资金需求极大,其旗下有地产、新能源汽车、物业、网络、房车交易平台、旅游、健康、饮品等八大产业领域。从2017年布局以来,该集团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累计总投入474亿元,在整车研发设计、动力电池、自动驾驶及智能网联等领域的投入为249亿元。另一方面,该集团严重依赖短期资金来支持长期投资活动,具有鲜明的“短借长投”特征。根据2021年半年报数据,其总负债为1.97万亿,其中的1.5万亿在2021年到期。值得关注的是,该集团还大量使用了成本极其高昂的商票来进行短期融资。

中国资本市场上,与“短借长投”相关的类似案例屡见不鲜;而美国硅谷银行破产等事件又再次将“短借长投”的潜在风险推向大众视野。在中央反复强调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的背景下,企业集团金融风险进一步引起了决策层、学术界和业界的共同关注,深入系统研究企业集团的风险形成与演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刊在2023年第4期推出蔡卫星等所撰写的《企业集团、短借长投与企业风险》,该文聚焦中国资本市场的企业集团,从“短借长投”视角出发比较了从属于企业集团的成员公司与不从属于企业集团的独立公司在企业风险上的系统性差异,为理解集团风险的形成和演变提供了理论依据,为防范化解集团风险提供了新思路。

究发现:首先,与独立公司相比,从属于企业集团的成员公司“短借长投”水平更高。其次,这种影响具有显著的异质性,一方面,当集团规模越大时,从属于企业集团的成员公司的“短借长投”水平就更高;另一方面,当成员公司规模越大、融资约束程度越高、治理水平越差时,从属于企业集团的成员公司的“短借长投”水平就更高。最后,“大而不倒”幻觉可能来源于企业集团成员公司只看到短期风险下降而忽视了长期风险累积,并且“短借长投”在企业集团内部具有显著的传染效应。

(图片来自网络)

该文在边际意义上的创新主要体现在:第一,从企业集团这一独特组织形式出发讨论其对成员公司“短借长投”的影响,进一步丰富了有关“短借长投”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作为一种代表性的资金期限错配现象,“短借长投”行为的影响因素引起了广泛关注,有关组织形式如何影响“短借长投”的经验研究在国内同类研究中还较为少见。第二,从“短借长投”视角探讨资本市场金融风险,进一步深化了对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理解。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短借长投”都和金融风险显著正相关,这对监管当局、金融机构、企业经营者以及投资者都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第三,进一步丰富了有关企业集团经济后果的研究。有关这一主题的过往研究大多集中在现金持有、融资成本、研发创新等领域,该文研究则从企业风险视角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世界经济》近期文章精粹:

1.《世界经济》2023年第4期|打通“最后一公里”,农村物流建设的增收效应评估

2.《世界经济》2023年第4期|如何以高标准自贸区战略推动贸易强国与数字强国?

3.《世界经济》2023年第4期|竞争国汇率与出口产品质量:兼论人民币汇率的国际影响



欢迎订阅《世界经济》微信公众号




















欢迎订阅《世界经济》免费邮件通知

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点击“服务—邮件订阅”输入电子邮箱,即可及时获知最新论文信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