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深度解析中国机器人行业年会院士专家企业家年度思考展望和产业布局
2020年12月12日,2020年第二届中国机器人行业年会暨Leaderobot中国机器人颁奖典礼在南京江北新区举办。
知名学者、企业家、投资人和创业者近三百人线下出席活动并展开深入探讨,产学研各界专家多观点碰撞,为中国机器人行业年度整体发展提供了科技、产业和趋势的解析,多位院士学者的报告,也为中国顶尖企业下阶段的研发和市场开拓作出了全面指导。
本次活动,由南京市江北新区管理委员会主办,南京江北新区研创园、国投招商、立德机器人平台共同承办。活动围绕“机器人行业年度复盘展望,推进产业创新与协作共融”主题,立德机器人平台邀请了百余位在科学技术成果创新、产业发展方向布局和政策资本行业服务等方面有所建树的顶尖行业专家和企业家。活动就我国当前机器人行业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进行2020年度复盘,2021年度展望,同时分享了企业嘉宾在机器人细分领域的深耕历程。
本次年会活动报名人员过千人,因疫情防控需要,组委会将本次活动采用“线下论坛+线上直播”的模式,线上参会人数高达5万余人次,参会人员涵盖机器人上下游生产制造商、研发机构、营销平台和售后服务及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系统集成商、软件提供商、用户、投融资机构等业界精英,是目前机器人行业学界和产业界空前的年度盛会。
本次年会活动,由主论坛、颁奖典礼和平行论坛三部分组成。其中,在12月12日召开的主论坛包含开幕式与3个阶段主题论坛,开幕式以“机器人年度激荡与变革”为主题,南京江北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保平、科技部高技术中心研究员刘进长发表年度致辞,现场还进行了立德(南京)机器人创新中心与四家全国顶尖行业协会联盟战略签约仪式。
嘉宾致辞和签约
南京江北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保平在致辞中表示,机器人技术是再造流程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技术保障,以机器人为代表的的智能制造产业将成为南京江北新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他提到,新区将为以机器人代表的创新企业提供包括退税等系列优惠产业人才等政策的支持,助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从而实现未来打造两全一中心产业新城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内涵,持续巩固做强集成电路大学,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产业机组,为进一步夯实相关方面的产业基础和治理基础做出贡献。
科技部高技术中心研究员刘进长在致辞中分析到,2020年世界的经济和中国的经济都受到了疫情的影响,而工业机器人1-10月份却达到18万台,增长约20%,机器人行业逆势而上,一批公司进入科创板,可见机器人行业韧性十足,将是面向未来的支撑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的行业。
他提出,机器人是我们践行国家四个面向的主要的抓手,机器人技术作为世界最前沿的技术,未来将形成巨大的产业,是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民生健康,也是面向国家重大工程,是所有的变量当中最大增量的体现。机器人在未来发展的地位验证了机器人是皇冠上的明珠,机器人技术是巨大的产业。从国际分析机构公开数据上来看,全球机器人产业在近几年要达成1.7-4.5万亿美金的产量,从农业到工业任何行业都必将使用机器人,因此未来机器人产业无疑会是科技的制高点。
贸易摩擦、逆全球化给中国带来诸多影响,但也正是这些变量给机器人提供更多的机会。中国在未来需要在中美贸易摩擦中边斗争和边成长,首先就需要营造更安全的产业链,而这正为机器人发展带来了机遇。他认为,可以说疫情和百年不遇的大变局带给机器人行业巨大的机会,未来机器人的增量将会更加明显,机器人发展速度将会更加的加快。同时,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机器人重点专项,也针对性提出了支持面向机器人,可见机器人产业是面向国内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科学重大工程的重要支撑。
其次,他也认为,未来的10年中国的经济趋势会继续的南移,南京是南北交集的第一个交汇点,而且政府具备敏锐的观察以及采取了各种有魄力的动作,加大对人才的吸引和政策的倾斜,在南京打造机器人大平台非常的有机会。他希望未来有更多机器人企业能抓住时代机遇落地投资江北新区,在中国经济孔雀东南飞的过程中南京市成为第一站。
随后,在江北新区党工委委员、江北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李保平,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丁汉,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教授王耀南,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研究员刘进长一同见证下,立德机器人服务平台总经理潘月博士与四家全国顶尖行业联盟的代表上台进行了签约。
专家报告
主论坛的3个主题论坛则围绕机器人行业风向、机器人各个细分方向年度总结、未来发展预期三个方面,中国科学院院士丁汉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耀南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赵杰教授等相关领域专家与企业家共同探讨行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12月13日的平行论坛则围绕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行业细分领域展开。
丁汉院士:
丁汉院士作了题为《智能制造牵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智能制造技术中的数字化、机器人、人工智能》的主旨报告,他在主题发言中表示,我国制造业现居是世界产能规模第一,因为品种齐全,制造业在国民经济GDP占到三分之一,可见,制造业的强盛是国家走向复兴梦想的必由之路。但如今因为对环境要求和资源约束,劳动力人口、土地、生产要素的不断生成,制造业就面临转型升级、发展动能转化的挑战。
因此,制造业未来发展需要科技支撑,未来智能制造机器人一定还是要面向行业,需要加大基础科学研究。丁汉院士认为,从整体看来,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是需要向高端和外部突破,形成升级价值链条,走向产业中高端,同时在附加值较高的研发、设计创意、标准系统集成等环节形成核心竞争力,以此为基础构建长板优势,让中国制造在国际竞争中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塑造中国品牌的影响力,创造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智能制造技术并以绿色高效优质占领市场。
丁汉院士认为,智能制造将牵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造业的强盛是国家走向复兴梦想的必由之路,其中产品的智能化是核心,而产品智能化也是智能制造的核心。他提出,数字制造是智能制造的基础,离开了数字的制造一切将变成空中楼阁,因此未来必须要以补数字化制造的短板为核心,以软硬件基层互通数据共享为核心,以柔性制造的能力为核心,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攻关,同时推动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设,加强自主创新产品和推广应用。
他对于机器人产业发展也提出了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和重大需求的制造业;做聪明体贴能跟人打交道的服务机器人面向人民身体健康;做国防安全机器人面向国家的重大需求这三个面向。
丁汉院士表示,在未来,随着人类对机器人的要求不断提升,机器人一定会制造业里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机器人发展是永无止境的。而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是密不可分的,未来人工智能一定会助推机器人,所以人工智能将是机器人的翅膀。在应用上,未来或许可以用智能的算法对机器人加工精度进行合理控制,提高产品的质量。除此之外,他也认为,未来的产业链发展非常重要的点仍然在于技术,高校需要静下心来做技术研究,同时多做关键技术的突破,利用地方资金和工信部各个平台走向产业应用化。
“没有高端的人才产业走不向高端,机器人走不向高端,我们一定站在学科前沿,高精度转向高智能,数字化转向智能化,提高我国核心竞争力,满足不断发展的国家发展重大需求,使得机器人技术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机器人技术未来一定是市场前沿。”丁汉院士在年会上总结道。
王耀南院士:
王耀南院士在会上作了《多机器人协作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的主旨报告,他从“为什么发展多机器人”、“目前国外多机器人协作状况”、“多机器人哪些核心技术”、“多机器人未来发展方向”四个方面,介绍了多机器人技术发展的最高水平和最新研究成果,阐述了机器人技术和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他认为,机器人在国家重大工程,在面向科技前沿,在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在面向生命健康都发挥重要的作用,机器人已经是制造强国的重要工具,而研究多机器人一定围绕着面向智能制造国防安全两大领域,突破复杂环境下多机器人的关键协同技术。
王耀南院士在报告中提出,多机器人有几个特点,即资源分布、信息分布,时间分布,功能分布、空间分布。多机器人在科学方面优势主要在利用空间的信息通过机器人的必行工作来提高效率。通过资源的互补将单个机器人能力有限扩大到多个任务分布到不同的机器人当中,可以增强机器人的灵活性,特别是在资源的分配调度优化方面,多机器人涵盖多学科交叉,和人工智能博弈论和运筹学、复杂系统和信息理论、控制理论密切相关。
王耀南院士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得益于于多群体智能体的发展,而通过多机器人研究推动了分布式的人工智能的发展。同时,从应用需求来说也推动了多机器人发展,单个机器人作业功能比较单一,因此可以映射多个机器人完成,比如工业制造、仓储物流、侦查监控和环境监测应急救灾。
因此,同时多机器人研究最重要的是面向科学前沿,更多是在分布式人工智能的典型应用。在工程应用方面,多机器人的组织架构和多机器人的融合和智能化应用,能解决复杂的环境不确定性工程应用。多机器人在大型构建加工制造中也能发挥着很好的作用,能有效涵盖各个加工的范围,例如在增材制造方面多机器人有很好的应用价值,而在装配方面,用多个机器人来完成装配,用多个机器人来加工,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多机器人在各种生产环节当中也能发挥很好的作用,例如无景化高端的制药系统等。
王耀南院士认为,在单个机器人当中实现多机器人协作,最核心的在单机器人当中必须具备感知能力,第二个是要具备执行任务分解能力,第三在于单个机器人要具备局部规划能力,第四具备学习能力,同时包括通讯能力,具备五大功能机器人能够完成作战。他指出,研究多机器人关键技术有协同感知、协同规划、协同控制三个方面研究热点,而加速多机器人应用的四大驱动力主要有互操作性、自主性、人机协同、网络安全四个方面。
而在研究方向上,需要研究高速高精下的强鲁棒性分布式的多源信息融合方法,研究复杂环境下动态的感知、调整、任务的调度,研究非通信速率下通信,在非对称通讯情况下实现分布式协同控制,研究异构架构的信息融合发挥多个机器人的优势。只有实现这些研究的突破,才能更好把多机器人的感知、协同、学习、交互做到深处。
王耀南院士总结认为,发展多机器人技术,核心瓶颈问题要机器人系统的协同感知,规划与控制的问题,还有局部感知有限计算能力,信息部完全,通信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就有助于推动多机器人的感知、规划、控制,未来机器人解决的科学问题比较多,研究多机器人一定围绕着面向智能制造国防安全两大领域,突破复杂环境下多机器人的关键协同技术。
赵杰所长: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组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赵杰教授带来《机器人产业发展年度思考》的主旨报告,他提到,2019年是一个转型的年份,机器人行业走了这么多年也该走到了转型期间,即从粗犷到高品质高质量发展的转型,但转型中仍然存在困难与挑战。
赵杰表示,目前机器人行业仍然有多项被卡脖子,内容涵盖核心部件、芯片、软件、工艺、系统等多方面。例如核心零部件尤其RV减速机等,在性能、可靠性、实用性与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在芯片上,机器人还没有专用的芯片,只有扫地机器人实现了部分芯片突破;在软件上,因为机器人是颇具代表性的机电强耦合产物,机器人往往都是控制设计驱动,而我国在控制部分仍然存在混合建模优化等问题;在工艺高端应用上,国外有很多行业工艺则做的比我们更好,部分行业工艺我们还没有开始深入;在系统上,在飞机制造、航天制造上,200公斤负载以上的机器人几乎完全进口,航空航天船舶等等行业所用的多关节机器人则大部分依赖进口,反应了国产机器人性能和系统的问题。
但他认为,差距也可以使我们找到未来前进的方向,只要给我们实际应用的场景和机会,我们同样能做好。但他也提出,再好的技术没有应用场景也只能是技术展示,再好的技术没有场景也只能是空中楼阁,例如在服务机器人上,仍然需要把东西做好,一旦事情来了就真的可以顶上去,产品能做到能用,管用,好用。他认为正因为这次疫情使得国人清楚看到机器人的作用,因此也对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虽然2020年伴随着疫情我们对于大环境还是存在一定的悲观,但是还是要坚持乐观的精神,例如科创板上市资本的积极的投入和几十家又获得了资本的支持和实体企业,可以加速我们国家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的快速成长,使得我们国家尽快摆脱群雄死掐的局面。同时,很多行业也呈现在增长的态势,机器人很多领域也因此增长。但是乐观的精神不代表盲目乐观,一切寒冬还存在,所以我们要承认残酷的现状,要深信我们是强者,我们要做好相应的准备,所以坚持能变得更强大,我们应该可以看到2021年的春天。”赵杰说。
徐伟(中信重工副总经理):
中信重工副总经理徐伟作了《特种机器人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主旨报告。从需求、产品、市场和挑战多个方面阐述特种机器人产业,展示了国内特种机器人龙头企业对产业发展趋势的看法与判断。
首先,是中信重工及其机器人业务的战略布局。中信重工前身是国家“一五”期间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自2015年开始逐步构建消防和特种机器人体系。目前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板块,大约有10个亿左右规模,是中信重工未来业务发展的重点;主要包括两大产业,一是智能装备包括变频及电控、矿用传感器和智能解决方案,另一块是特种机器人,包括应急救援、特种作业等。目前为止,中信重工特种机器人累计销售量超过3000台,消防机器人市场占有率保持在70%以上;今年煤炭机器人作为新产品、发展迅速,已达到亿元级水平,将成为新的增长点。未来公司机器人板块,将重点发展五类业务(即应急救援、特种作业、军民融合、智能工厂与核心部件),同时关注N个延伸(即物流仓储、医疗康养、农业等方向)。
第二,特种机器人发展新机遇。随着市场的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与特种机器人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依托中国在制造、人才与市场方面的优势,特种机器人发展出现新机遇。从企业角度看,特种机器人发展呈现三个特点:潜在市场总量巨大,肯定是万亿级别;当前处于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每年实际落地的市场流量较小;当前市场需求散、毛利高(创新红利),仍需要竞争促发展。
第三,特种机器人也面临新挑战。从需求属性、需求满足方式与销售落地模式三个角度分析,特种机器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平衡好技术链、供应链与资金链上的各种新问题,这些挑战中也孕育着新机遇。
最后,徐伟向参会专家、企业发出呼吁:机器人产业发展需要行业专家、上下游企业等共同努力,希望大家能在资本、技术、市场方面与中信重工紧密合作、协同发展。
圆桌论坛:
由中信重工冠名的“机器人风向预判”圆桌对话在王田苗教授主持下召开,王田苗结合疫情、中美、5G、老人化、科创板等主题,从发展、挑战、创新、分享等多个维度,对话优必选科技副总裁兼深圳研究院副院长庞建新、艾利特机器人 CEO曹宇男、珞石机器人 CEO庹华、节卡机器人副总裁孟小波,剖析和展望了全球、中国整个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态势和未来格局。
王田苗预测,从战略上来看,5年以后中国机器人正式将走向世界舞台,走向率先的突破口将是服务机器人,其次是军用机器人,再是工业机器人。未来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占有率将超过50%,5年后服务机器人产值会正式超过工业机器人产值。形态上来看率先是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B2B的产品将崛起,后续发展比较迅速的是B2C产品,因此,场景重新定义很重要。在技术上,传统的3+1将过渡到传统的其他方面,软件结合5G是非常重要的头部发展方向,同时将来人工肌肉和人工皮肤也会逐渐出现,机器人的边缘计算和推理也会占据更高地位。
被王田苗称为年轻、优秀、敢为中国机器人的新生代的四位参与嘉宾也围绕主题做了相关发言。
优必选科技副总裁兼深圳研究院副院长庞建新在会上从教育和养老的角度,提出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匮乏的问题,他认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教育是全新的体系化工作,要全系列形成一整套贯通的方案,而养老并不一定是从家庭开始起来,可能从示范的机构从国家扶持的示范机构开始第一步产生,给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新基建的应用开始落地进行试错迭代,不断的从机构社区养老,再往后才能顺利走入家庭。
孟小波从行业布局角度,谈到了行业新零售和新医疗的新市场需求,他认为,无论服务、医疗、养老领域,我们相信最大的门槛就是与人更加友好的交互,比如说是否可以做到更安全、更容易操作、更简单,成本能否做更低,能否让大众接受产品,因此节卡从与人交互更多的行业上投入精力和研发。
庹华从场景入手,提出协作机器人在医疗将来的很多创新场景,例如各种传感机器人的结合成本会下降,人力成本也在上升,将来协作机器人除了工业方面会有大量的应用。但还需要大量的场景,需要了解场景的工艺,需要把工艺数字化下来集成控制系统算法下面去,才有机会做好。
曹宇男从产业生态角度提出,因为工业机器人在传统工业方面的供应链的水平跟国外的差距大,因此在产品逻辑上就有很大的不同,协作机器人依赖于客户的真实需求,需要以开放的平台姿态、工具属性去辅助不同的市场,在场景上实现增长性,目前艾利特在医疗辅助手术和药品制备和消费类(2C)的生意就因此得以实现。
更多详细内容欢迎关注机器人大讲堂后续发布的专题内容。
工业专题报告
在12日下午节卡冠名举办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协同创新论坛上,多家企业进行了专题报告,从自身企业今年的发展情况和一些行业内的心得体会出发,探讨了智能制造与核心部件在自动化新兴市场的扩展。
拓斯达首席技术专家王志成博士作了题为《工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新时代下的发展契机》专题报告,他从智能制造的发展、工业机器人技术现状、新形势下拓斯达的发展思考和定位、以及核心技术前瞻等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拓斯达在工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方面的思考和体会。同时根结合能制造发展趋势以及当前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需求,展示了拓斯达的产品方向和技术布局。
他认为,当前制造业发展的核心特征就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由于传统制造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现代制造业必将面临模式变革。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制造行业的企业一定会获取巨大的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拓斯达大力布局机器人、注塑机、CNC等方向,同时期望与业内研究机构、上下游等资源展开深入合作,共同为行业发展、为中国民族制造业的振兴贡献力量。
新时达董事副总经理蔡亮作了题为《数字孪生驱动机器人智能制造》专题报告,他提出,机器人已经越来越多被放大到智能制造,机器人是智能制造的核心,机器人也要适应智能制造的发展方向。蔡亮对于整个的数字孪生技术和智能制造关系提出了相关理解,并就新时达在这方面做的工作与大家进行了分享。他认为,智能制造中机器人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以此为基础能构建卓越的制造体系和全价值链的重塑,下游业务模式也会因此发生巨大的变化。他也就新时达目前数字孪生技术在智能制造中实际的应用案例与大家进行了分享。
节卡机器人技术专家汪辉作了《面向人机混合的智能柔性制造》专题报告,他从节卡公司协作机器人的技术和产品以及智能柔性制造三方面,分享了机器人在制造领域中使用的情况。他从负载能力、图形化编程、安全性、部署性几个方面,介绍了节卡机器人的技术路线,从人机协作、柔性制造方向讲解了目前节卡共融系列协作机器人在面向柔性制造的设计思路和产品理念。
埃斯顿营销总监赵明新作了《机器人产业生态链,驱动中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专题报告,他预测,未来3—5年中国机器人的产业格局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内资品牌的机器人一定会占据半壁江山。他提到,因为行业不断在向前发展,作为第一梯队企业,埃斯顿从研发、产品、上下游多维度,不断在进行全球的整合,以全球化的视野去整合机器人的研发资源,同时在研发体系、产品体系上进行生态链的建设,打造机器人上下游的合作伙伴生态链,目前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他表示,未来埃斯顿也将会从技术质量到行业使用等多个领域,整合全球技术研发力量,打造了中国机器人产业链竞争力。
绿的谐波CTO储建华作了《长寿命高精度谐波减速器技术发展》专题报告,介绍了绿的谐波最近几年来在减速器的探索和高精密的机器人尝试的技术创新的经验。他认为,随着减速器未来的发展,从研发角度来讲需要实现精度的更高,承载能力更大,刚性更好,寿命更长。他的报告主要围绕精度和寿命两个方面,介绍当前绿的谐波的研发探索与数字化制造升级和改造的历程。
越疆科技机器人研发中心副总监庄飞飞作了题为《新变量下人机协作最优配置探索》的专题报告,分享了越疆科技在人机协作方面的探索成果。他结合越疆科技的技术和品牌优势,介绍了越疆科技针对机械臂新发展趋势和制造业新挑战,如何进行完整的协作机器人产品矩阵构建。他认为,在人机协作场景下,安全性永远是用户关心的最重要因素,易用性和多种人机共融技术则是未来大方向,在此基础上不断开发,才能解放一切可解放的人力,最终实现人机协作的最优配置。
圆桌论坛:
随后,在以“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协同创新”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上,北京理工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所段星光教授对话了清华大学刘辛军和节卡机器人汪辉、埃夫特机器人曾辉以及翼菲自动化张赛,各家企业站在整个制造产业大事件,就机器人未来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的角度谈到了自己的看法。
段星光教授提出,目前,在3D视觉等技术发展下,食品、化工、3C、物流等多行业已经开始应用机器人,由于各种内生需求动力的产生,各种新场景也不断涌现。在各种新的应用场景需求牵引之下,机器人企业不断扩张疆土和拓宽应用领域,但这些新兴产业想要真正落地,除了关键技术,也还需要一个行业系统生态的打通或者某个工艺环节的突破。
企业生产过程中往往也都直接面临个性化需求,因此协作机器人提供了工业机器人之外的另外一种形态,已经成为机器人发展的抓手和新机遇。但协作机器人行业本质上算是一个全新领域,有很多新型化应用的发挥空间,企业可以围绕协作机器人技术发展,大方向上应该积极从多个方面入手尝试。但企业做协作机器人也要理解协作的本质、优势和特征,才能真正做到协作共融。
在新技术上,非接触式交互、人工智能、安全和被动安全问题、行为识别、动力学规划等各种协作机器人新问题也在不断涌现,这些问题还需要科技界、政府、产业界协同,才能真正助推产业快速突破。
刘辛军认为,从历史来看,去工业化、工业化回归和工业化+信息化的过程,代表了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产业的趋势,同时因为未来机器人的应用场合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需要发展更高端的人机协同和环境协同,而这需要多学科的交叉,也对于机器人的研究和产品的要求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不同领域之间协同。
汪辉认为,因为机器人产业还在步步成长,机器人厂商对于产线的改造需求往往是步步进行的,由以前的专机+人工的形成变成小机器人和人专机的形式,逐步提升原产线智能化程度,通过简化编程快速部署等更能使产线快速升级的方法,推动技术的应用落地。
曾辉认为,目前传统的机器人只是解决了控制器非常稳快的动作,但是机器人下一步发展需要考虑思考和感官数据的问题,因此未来需要考虑大脑的问题,给机器人加工人工智能和平台让机器人越来越智能化,也使得机器人具备更全方位的能力。
张赛认为,目前非常多企业换产需求是可以快速回本,且具备产品快速升级换代能力,因此这更考验企业的综合素质,需要企业具备更强大的本体制造能力和对工业场景的了解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定制化开发的能力,这其中,抓取问题是目前并联领域发展的一大难题。
投资板块
国投创新执行董事曹正作了题为《国投招商机器人智能制造领域的投资策略及布局》报告,讲解了目前国投招商在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领域的投资策略和布局。他提到,中国制造业目前处于自动化正在深化的阶段,连续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占到全球的领先位置,很多行业现在处于自动化代替人的阶段,因此,中国机器人和智能制造行业现在有非常大的投资机遇。他将智能制造行业投资分为硬科技和是数字化两大板块,认为因为制造业环节彼此之间互通,因此国投招商希望通过未来5年左右时间投资一大批中国制造业各个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使得这些企业之间出现产业协同,整体把中国的制造业提上更加高的新的台阶。
服务&特种机器人场景探索与创新专题报告
近几年来服务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地深入结合,在技术层面上从环境的感知、环境的理解不断深入,新的应用场景也不断地拓展,比如说近年来在教育、娱乐、医疗、公共医疗等公共场所的应用不断地拓展,尤其是今年的疫情期间使我们在公共场合和医疗辅助上面有了助推作用。在特种机器人产业里面走上了自主创新的路子,各种新的产品和形式不断出现。特种机器人应用的市场在不断地由特种机器人的企业撬开,消防机器人和石油化工电力巡检等应用行业不断发展。
企业界嘉宾们围绕服务&特种机器人场景探索与创新方面进行了精彩报告。
康力优蓝机器人营销总监赵博韬作了题为《舌尖上的AI浅析服务型机器人刚需落地》专题报告,赵博韬透露,今年康力优蓝把重点放在了舌尖上的AI的领域,代表性产品AI厨神已经围绕家居拓展不少的应用场景,目前已经实现三千多种菜品五大AI烹饪系列。赵博韬认为,做服务机器人的逻辑就是要考虑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信息的交互方式,服务机器人应用大量都是个人的智能级别。赵博韬表示,在未来康力优蓝也会将机器人的能力和智能化的技术赋能在家用的机器人的本体当中去,从而实现服务机器人应用更广泛的场景拓展。
优必选科技副总裁兼深圳研究院副院长庞建新围绕《智能机器人是新基建的新载体》这一主题,分享了优必选科技这些年在智能机器人技术研发、商业应用等多方面的成绩和思考。
庞建新提到,机器人是可以融合和承载新基建战略中人工智能、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多项关键技术的最佳载体。随着十四五相关政策规划的出台,未来智能机器人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落地,从而助力新基建的建设和推进。
庞建新介绍,优必选科技围绕新基建进行了全面布局:以智能机器人为载体,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打造“硬件+软件+服务+内容”的智能服务生态圈,推动经济、社会的智能化升级。具体来说,该公司将从三个方面发力新基建: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投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核心技术研发;以赋能产业为己任,用智能机器人加速产业智能化升级;以人才培养为基石,深耕人工智能教育,培养新一代科创人才。
在核心技术研发创新方面,优必选科技一直专注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核心技术的应用型研发、前瞻性研发与商业化落地,自主研发了伺服驱动器及控制算法、运动控制算法、计算机视觉算法、导航定位、ROSA机器人操作系统应用框架、语音技术等六大核心技术,多项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顶尖技术水平,并从实验室阶段逐步进入实际产品。
在赋能产业方面,优必选科技将提供智能机器人一站式行业应用解决方案,重点打造智慧政务、智慧园区、智慧展览、智慧金融、智慧康养等多种应用场景,加速各行各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
博田自动化联合创始人王蓬勃作了题为《农业机器人行业需求与产业化实践》的主题报告,他认为,农业机器人必然需要聚焦在蔬菜、水果领域的生产,并从农业机器人的市场的容量和前景出发,展望了农业机器人主要发展的市场和需求,同时他也介绍了博田自动化是如何基本上实现从农业机器人实验室从零一到一的转换,以及目前博田自动化目前在割草机器人和喷雾机器人等各类机器人生产和相关解决方案的情况。
服务&特种机器人场景探索创新圆桌论坛:
在服务&特种机器人场景探索创新圆桌论坛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陈殿生教授,对话了天智航医疗科技副总经理王彬彬、亿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TO程敏、小笨智能CEO杨鹏、蔚蓝科技创始人刘维超。
陈殿生提出,服务机器人是多学科交叉的前沿的高技术,另外也有望成为走进千家万户的战略性的新兴产业,世界各国都把其作为竞争焦点,服务机器人在移动、操作、交通、安全这几个技术方面要比工业机器人要求的更高,在移动方面要在非结构化的动态环境实现自主导航,操作方面操作的物品更加复杂,药品的更加灵巧,在交互方面他要实现人脸、姿势、自然的模式的交互。在安全方面要保障本质安全。
他也提到,因为服务机器人相对工业机器人来说还是处于产业化的前期,处于自由竞争阶段,服务机器人目前国内和先进的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这为我们发展服务机器人产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四位嘉宾围绕开拓服务机器人场景,就各自公司讲解了自己的领域是如何来开拓具体的场景需求,从而来开发相匹配的技术实现市场价值的经验。
王彬彬提出,天智航因为专注骨科机器人产业化,通过对过往的方向和产品市场的坚持,并让技术和业务场景的结合,技术、产品、商品不断结合突破下,从而才使得企业不断步入新的阶段,获得整个临床应用领域的认可。她表示,医疗的研究是不断反馈迭代才能最终形成使用的产品,这是一个非常需要耐心细致和持续耕耘的领域。
程敏提出,做好行业的应用一定要把握好“专注且深入了解应用”、“转变思维”、“平衡”三点,做操作类的产品需要随着对行业的理解不断加深,去能够洞察到更多机会定义产品,让产品落地给行业带来更多价值,电力机器人走向了产品化、实用化,是不断积累的过程。
杨鹏表示,因为专注于服务机器人的定制化解决方案和服务机器人的标准产品,小笨机器人才能不断取得突破。他从提供价值、AI技术、公司销售布局三方面,提出机器人需要具备业务价值而不是噱头价值,只要在价值和技术积累下,服务机器人企业才能走的更远。
刘维超认为,先进的技术可以真正解决问题,并提升先进的生产力。而四足机器人可以适应绝大部分工作生活的移动,并能在可行的技术上做探索,因此这种开放性和可能性未来能使得其在巡逻巡检等各种领域具备更多的开拓空间。
颁奖典礼
在12日晚间,2020年「中国机器人行业年会」的机器人之夜·2020Leaderobot颁奖盛典上,还揭晓了Leaderobot2020年度中国机器人各大奖项及榜单,表彰2020年中国机器人行业有突出表现的高校院所团队和行业企业和行业服务机构。
南京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党工委书记、管办主任蒋华荣在颁奖典礼上发表致辞,他对出席指导中国机器人行业年会的院士、专家和企业家表示欢迎和感谢,对2020Leaderobot中国机器人颁奖盛典表示肯定与祝福。他希望年会的持续举办对机器人产业不断结合南京江北新区优势集聚,打造成为具备独特产业优势的长三角机器人产业高地,为江北新区芯片等核心智能制造提供高质量发展载体和机遇,也为推进南京江北新区持续自主创新提供智力支撑。
本次颁奖典礼,共设19个奖项,涵盖高校科研、产业两大类,同时发布了机器人行业榜单。其中,高校科研类奖项,为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机构颁发,包含Leaderobot2020年度中国机器人科学引领奖、技术突破奖、应用创新奖三大类,表彰了2019-2020年重大科研成果和科技突破,累计16个团队获得该科研类奖项。
产业类奖项,涵盖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三个行业,针对每个行业领域分别设立不同奖项,用以表彰2019-2020年在各行业领域取得优秀成绩的企业。另外2020年专家组设立产业贡献奖,表彰为产业做出服务和贡献的组织和机构以及抗疫优秀团队,累计63家企业和机构获奖。
据了解,Leaderobot2020年度中国机器人各大奖项及榜单,是继2019年首届中国机器人行业年会设立奖项和榜单,赢得了学术、产业、政府、金融等各界的认可和好评后,于2020年立德智库在首届奖项和榜单基础上,坚守公正公平公开评选原则,成立Leaderobot专家评审委员会评选而出。
新一年Leaderobot奖项和榜单更加关注行业细分方向的突出贡献,旨在推进机器人领域的产业创新与协作共融,汇聚“政产学研用金”共同推动我国机器人产业健康有序,并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现场专家认为,该奖项的评定,将大力推动机器人行业良性发展,能有效树立各行业细分龙头企业,强化机器人行业科技与企业发展价值。
结语
2020年南京江北新区主办中国机器人行业年会的成功召开,得到了在场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的充分肯定。专家学者通过深入分析国家“四个面向”大方针,对江北新区的区位、政策、人才多方面优势进行了深度研讨分析。
现场专家一致认为,江北新区具备发展高端智能制造的产业链基础,随着国家政策、战略布局等多方面倾斜,必将迎来更大发展机遇。专家也高度认可与赞许了本次年会的成功召开,并希望未来年会能汇聚更多企业和科研人才,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打造南京江北新区机器人产业高地和大平台。
END
好文回顾
*主打年轻人,内核是创新!这个新晋扫地机器人品牌一年崛起的秘密!
*智能操作系统+落地应用双核驱动,AI 路上,这家企业的极致探索
*公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安排公示
*优必选机器人操作系统ROSA研发与应用 | 优必选科技软件平台技术专家王嘉晋
*它来了它来了!2022冬奥会前,最有价值的跨界科技竞技赛事来了!
*融资12亿元!极飞科技为何被资本看好?迄今中国农业科技领域最⼤⼀笔商业融资来了!
加入社群
机器人大讲堂Rob社群开始招募啦!如果您正在从事或想要从事机器人行业、想要学习这一方向,都欢迎您加入我们共同探讨机器人前沿科技。
另外,腿足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专业讨论群正在招募中,欢迎各位专业领域的小伙伴加入。
在机器人大讲堂公众号对话框回复“交流群”获取入群方式!
招募作者
机器人大讲堂正在招募兼职内容创作者和专栏作家
请将简历和原创作品投至邮箱:LDjqrdjt@163.com
我们对职业、所在地等没有要求,欢迎有兴趣有能力的朋友加入!
看累了吗?戳一下“在看”支持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