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活检交给机器人,你敢吗?天津大学等团队研发“小胶囊”采集样本稳准狠

Robospeak 机器人大讲堂 2022-12-24

在人身体的消化道中,有一个直接威胁健康的隐形杀手,它通常能够在体内潜伏5~10年,然后突然发病,并在3~5年内成为威胁生命的存在。这个杀手就是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作为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截至2020年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居第3位。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结直肠癌也是最容易预防的癌症之一,筛查的方式就是——胃肠镜。


提到胃肠镜,胶囊机器人(CR)因其对使用者的不适程度低,是一种拥有广泛前景的内镜诊断方法。只要吞下一颗小小的胶囊机器人,就可以展开一场奇幻的人体旅行,带你领略自己身体里的别致“风景”。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胶囊机器人仅用于获取图像信息,缺乏采集样本的能力。当遇到可疑病灶时,活检是必不可免的。在实际临床应用中,被广泛使用的是可以夹持和切割组织的活检钳。虽然也有一些活检胶囊机器人(BCRs) ,但由于结肠组织的柔韧性,在获取肠道组织的同时避免撕裂和粘连仍然是一个挑战。


基于此项难题,近日国内以天津大学为首的团队提出了活检胶囊机器人的新型活检采样策略,在采样中,软组织可以被高速旋转的锋利刀片取走,避免组织撕裂。该项研究以论文《A Novel Biopsy Capsule Robot Based on High-Speed Cutting Tissue》为题发表于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Cyborg and Bionic Systems》中。



揭秘医疗黑科技


为啥要用高速旋转的刀片采样?研发团队表示,灵感来源于,生活经验。。。



你可以简单粗暴的这样理解:当肉放在案板上时,切肉当然容易;然而,如果肉是挂着的,切起来就困难多了。同样,用BCR固定的刀片切割肠道组织也很困难,因为组织非常灵活,BCR不能稳定固定。因此基于上述想法,团队提出了一种新的采样策略:高速旋转锋利的刀片,趁可疑组织不注意,迅速将其切割。



战术get到了,来看看这款机器人的构造。



这款新型的胶囊机器人中有一个小小的永磁体,通过外部磁场来控制BCR的运动。BCR中的高速切割器则是由一个旋紧的螺旋弹簧激活,这种螺旋弹簧可以提供比马达或同等质量的磁铁更强劲的瞬时动力,可以有效地避免运动控制和活检操控之间的相互干扰。


同时,研发团队还设计了一个触发机构,以保证可靠的采样,使用鲍登电缆传递触发力实现活检。为避免误触发,扳机力保持大于指定阈值,并可通过安装在操作端的力传感器实时监测。活检机构及触发机构的设计考虑了多次活检的潜在需求,可进行不同部位的活检采样。


为了验证该方案的可行性,团队设计并制作了原型。胶囊直径为18毫米,长度为40毫米。为了保证高速旋转的刀片能够有效切割组织而不撕裂组织,除了使得刀片高速运动外,采用锋利刀刃以及特殊设计的刀具形状传动部件由金属制成,外壳由3D打印技术制成。螺旋弹簧采用304不锈钢,厚度为0.2 mm。


此外,力传感器(SBT-50N)通过3D打印制成的可快速插拔连接器安装在触发器操作端(由临床一次性活检钳改造而成)上,可实现力传感器和夹具之间的快速方便连接和拆分,使力传感器可以重复使用(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CN111991036B)。



整体流程


活检胶囊机器人首先从肛门进入结肠,在外部磁场的驱动下在肠道内运动,通过视觉图像传输探寻并靠近可疑组织,移动触发器操作端中的滑块就可以拉动鲍登线缆进行触发采样。显示面板可以实时显示触发力度,以确保安全性。触发结束后活检刀具可重新恢复到初始状态,准备下一次活检。



实验验证过程


接下来,团队通过实验验证了胶囊机器人的高速切削性能并分析了软组织撕裂时的速度阈值。实验结果表明,胶囊机器人可以实现多次活检触发,并且每次的切割速度均可有效避免软组织撕裂。



并利用带磁铁的KUKA机器人来控制胶囊机器人的姿态,以验证胶囊在活检过程中调整姿态的能力。在KUKA机器人的控制下,胶囊机器人可以通过前进、后退、翻滚等动作精确到达活检部位。最后,在离体猪大肠上进行了活检取样验证。



未来应用前景


该研究提出了全新的多次活检胶囊机器人设计思路,未来随着手术环境同步定位和测绘技术的发展,BCR移动的同时结肠的3D地图可以被同步构建,并且BCR的位置和姿态也将被记录在地图中,可以进一步辅助胶囊内窥镜下的活检操作,提升活检的可靠性。该类胶囊机器人有望成为未来临床胃肠检查的全新手段。


论文地址:https://doi.org/10.34133/2022/9783517

引用信息:Zhibin Song, Wenjie Zhang, Wenhui Zhang, Dario Paolo, "A Novel Biopsy Capsule Robot Based on High-Speed Cutting Tissue", Cyborg and Bionic Systems, vol. 2022, ArticleID 9783517, 11 pages, 2022. https://doi.org/10.34133/2022/9783517


排版 | 麦子


-----------------END-------------------



更多精彩

*未来战争雏形已现?无人机揭开新式战争序幕

*大象机器人推出千元双臂协作机器人myBuddy,拓展教育科研新边界

*你想不到的骚操作:蜘蛛被掏空“灵魂”后竟被人用来做这个?

*协作机器人持续“进化”,头部企业为何获资本青睐,多重原因解析

*机器人产业卡脖子情况解决如何?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正在高速进行中...

*广义机器人赛道新玩家?一家扫地机器人企业强势入局

*融资月报 | 中国机器人行业6月融资事件盘点

*司机路上的“神助攻”!北理工研发混合脑机接口驾驶辅助系统,提高驾驶安全性

*宇树再推新品发力工业场景,IP68+100公斤极限负载,多场景通用会是答案?

*助你两臂之力,穿上苏黎世联邦理工的“纺织外肌”,健康人的上肢耐力也能提升30%

*缓解人工采样压力,又一核酸检测机器人问世

*华为看了直呼厉害! “天才少年”稚晖君造“客制化”智能键盘震撼极客圈

*可定制化生产!越疆推出支持快速部署的焊接工艺包

*第七届交互式协作机器人国际学术会议ICR将举办,论文接受投稿中

*关于举办先进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技术转移转化高级研修班的通知

*视比特完成3亿元B轮融资,经纬创投、中金资本等机构共同参与

*KUKA AMR助力家电行业柔性化升级

*产能提高3倍,24小时全自动,珞石机器人助力工业上下料加工生产

*ABB助力新能源汽车电池盒自动化产线,模块化、柔性化、集成化!

*清华大学类脑芯片天机芯X登Science子刊封面,机器人版猫捉老鼠上演



加入社群

欢迎加入【机器人大讲堂】读者讨论群, 共同探讨机器人相关领域话题,共享前沿科技及产业动态。


教育机器人、医疗机器人、腿足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无人机、软体机器人等专业讨论群正在招募, 关注机器人大讲堂公众号,发送“ 交流群 ”获取入群方式!


招募作者

机器人大讲堂正在招募【兼职内容创作者】,如果您对撰写机器人【科技类】或【产业类】文章感兴趣,可将简历和原创作品投至邮箱: LDjqrdjt@163.com  


我们对职业、所在地等没有要求,欢迎朋友们的加入!






 
 

看累了吗?戳一下“在看”支持我们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