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斯克「造人」首秀,2万美元以下的机器人3年内「量产」?

Robospeak 机器人大讲堂 2022-12-24

当广大科技媒体得知特斯拉要在 10 月 1 日举办 AI Day 时,应该是快乐的,这意味着他们能够在国庆节当天投身工作,与祖国共奋进。

AI Day 原定于昨天早上 8 点开始,但最终延至 9:15,会不会是马斯克昨晚忙着给我们的祖国母亲庆生睡过头了。嗯,一定不是因为现场的机器人出了问题。

没错,这次 AI DAY 的主角是人形机器人擎天柱 (Optimus),现场这台擎天柱,展示了稳步行走、转体俯身、挥手与台下观众打招呼。


虽然动作还显生硬,但是马斯克和团队透露,台上这次「亮相」,是 Optimus 原型机第一次在不使用安全线缆的情况下正常步行,「很担心它向前来一个马趴。」

马斯克在舞台上表达了自己对机器人的看法:如果未来机器人无所不在,人类经济会发展得更好,人们可以去做体力话,但这不是必须的,我们可以更多地选择脑力劳动。

话说10 年后的国庆节,坐在工位上码字的会不会是某个生下来就会工作的人型机器人呢?

去年的擎天柱,现在都能干啥

讲真,去年登场的擎天柱(Optimus),比今天的要灵活多了,它甚至会跳舞。

 

玩笑归玩笑,有人说现在的擎天柱叫威震天可能会更合适。

 

虽然长得想象之中不太一样,但这个「威震天」还是能干一点活儿的,比如搬东西送货:

 

在汽车工厂也能有模有样地搬砖:

 

还能浇花:


然鹅,马斯克表示这还不是擎天柱机器人的完全形态,只是试做版原型机。


‍舞台大幕再次拉开,更接近最终产品的 "带皮肤" 版本的机器人也被人搬了上来,据说这台还要几周时间才能才能下地走路。



社交媒体上对Optimus的评价褒贬不一。

 

有网友称:“我们都误会雷总了,铁大好歹还能自己走两步,特斯拉bot出场还找了三个护工”;也有网友认为,短短8个月,特斯拉就可以研发出独立运行的原型机,非常不容易。

 

马斯克在发布会上透露,未来 Optimus 的定价将在 2 万美元以下——甚至比一台特斯拉电动车更便宜。

 


在AI日现场,马斯克承认其人形机器人还不是很完善,接下来将继续完善和细化。马斯克称,特斯拉举办 AI Day 活动和展示机器人原型产品,“是为了说服像你们这种全世界最有才华的人加入特斯拉,帮助我们把它变成现实。

 

马斯克一如既往地阐述自己的宏伟目标:“这绝对是人类文明的一场彻底变革。”

 

是什么给了马斯克自信,让他相信,目前仍「步履蹒跚」的 Optimus,将在未来量产数百万台,并对经济和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产品“从0到1”的技术现状


现阶段,特斯拉人形机器人项目从去年2021年AI Day上的概念图,到今年2月推出原型机,现在已经有近似完全体的新一代“擎天柱”亮相。


 

人形机器人主要有人机交互、环境感知、运动控制这三大核心技术。特斯拉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轮式机器人——电动车自动驾驶赋能Optimus人机交互、环境感知相关技术,背后是传感器方案、FSD芯片及核心算法平台等;


例如特斯拉机器人使用了单颗特斯拉自研SoC芯片,不同于特斯拉在汽车上使用的双芯片自动驾驶方案。


再如,为了保护机器人,研发人员对其结构基础进行了优化,在人形机器人摔倒时不会把变速器和胳膊弄坏,就可以将这一技术应用到机器人之上。毕竟一台机器人的维修成本很高。



研发人员还采用了与汽车相同的底层技术,让机器人在所有组件中产生压力,使得其行走控制变得更加容易,也不会那么僵硬。



“擎天柱”的关节驱动器共有6种,包括三种不同规格的舵机、三种不同规格类似重量秤一样的牵引执行器等。



在极限范围内进行测试,其关节驱动器抬起一架半吨重的钢琴,这也是人形机器人必须具备的功能。



但从“轮式机器人”到高达40个自由度(关节)的人形机器人,机电硬件(主要是电机及其驱动器+减速机)、运动软件算法待突破&迭代。根据专业人士的分析,具体来说:

 

1、下肢运动

 

马斯克选择自主研制电机驱动的思路是合理的,也是特斯拉公司的强项。但是从驱动关节到下肢运动能力,特斯拉机器人还是相对落后,阿西莫机器人在平衡运动能力和波士顿动力的超强运动能力显然更为先进。


研发人员将人类的膝盖和其运动过程中所受的力线性化,从而学习如何让机器人膝盖使用更少的力来构建,让其能实现更好的力度控制,并让相关结构紧密的包裹在膝盖周围。


另外,机器人能源的电池技术和驱动电机结合也是特斯拉的优势。“擎天柱”身体中间有2.3kWh的电池组能支持人形机器人工作一整天。这个电池组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把所有的电池电子都集成到了一起,传感器融合电荷管理等,利用汽车和机能源产品将其融合到一起。这也是特斯拉流线型制造的高效之处。


 

2、上肢操作

 

特斯拉机器人的仿人手设计应该说很常规。6个主动自由度,11个关节自由度。宣传说既可以完成大口径物体抓取,同时也能满足抓取精巧物体的需求,并搭载了能够驱动手指并进行感知的传感器,但是也没有给出更具体的技术参数。

 

从上肢操作展示看,能力应该很普通。并且上肢手臂操作中重要的末端腕力传感器和触觉传感器,从宣讲会看,马斯克团队还没开始考虑。

 

3、智能程度

 

(1)智能感知

 

特斯拉公司利用计算机视觉识别高频特征,让人形机器人能够快速找到最近的充电站。目前只是具备了一定的视觉感知能力。

 

(2)智能交互

 

在宣讲后的记者交流会上,也有问及是否考虑集成自然语言交互技术,马斯克也说到未来会考虑这方面。至少目前Optimus机器人状态还不算有智能交互的能力。

 

(3)智能操作

 

Optimus机器人为能快速实现拟人操作,设计了基于穿戴式示教的操作学习方法。通过捕获人体操作的关键帧,并将其映射到机器人上,以此解决机器人在抓取物体时手应该放在哪里,如何进行搬运放置等操作。


 

商业化可行性1→N

 

昨天,马斯克给出了擎天柱(Optimus)的落地、投产、广泛应用的时间表:2022年出原型机、2023年出有用的呈现(场景)、最快两年能做到小规模应用,此后,机器人应用逐年增长、成本降低、产量规模扩大;


 

且已经给出了“擎天柱” 规模化推广及应用的节奏:

1)第一批机器人服务于危险、无聊、重复的工作或人们不想做的工作,主要是to B的应用;

2)第二批为大规模使用的机器人,让机器人在现实世界中导航,没有明确的指令下做有用的事情;

3)第三批是预计不到10年后,让人们可以在家里使用的机器人。

 

复盘特斯拉电动车的崛起之路,Optimus在智能化技术、市场营销等策略上均可复用电动车时代的经验,在人形机器人赛道上具备强竞争力和先发优势。

 

当前,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面临核心技术发展不成熟、产品成本高、应用场景落地难等问题,距离商业化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程 图表来源:东吴证券


50年前,日本早稻田大学率先解决了人形机器人双足行走的问题,人形机器人的序幕自此拉开。

 

与高校的研究成果共同发展,时至今日,从本田发布首款人形机器人AISMO原型机开始,全球多家科技公司已先后发布人形机器人。比如,软银发布的Pepper、优必选的Walker系列、小米发布的CyberOne(“铁大”),以及波士顿动力的Atlas机器人、达阔科技的七仙女小紫等。而同为汽车制造商,丰田开发出的人形机器人还能够完成像打篮球这样复杂的任务。


今年6月,家电巨头戴森宣布投资230亿元建研究室,立志要在十年内推出家务人形机器人;9月,亚马逊以是17亿美元收购了扫地机器人的鼻祖品牌iRobot;随后,现代宣布继2020年拿下波士顿动力之后,又将斥资4亿美元,成立波士顿动力人工智能研究所。

 

大公司纷纷入局看中的是商业价值和市场前景。根据全球市场研究机构Marketsandmarkets的预测,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从2022年的15亿美元提升至2027年的173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63.5%。

 

业内人士表示,如果特斯拉能达到临近于商用,例如终端零售价20万人民币,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的存在,会刺激供应链,大幅拉低整个行业成本。

 

卡耐基梅隆大学机器人学院和人机交互学院教授Chris Atkeson表示,“预计市场将会出现各种不同用途的机器人,例如以陪伴为目的的护理机器人。人形机器人会很受欢迎,因为人类对具有人类特征的艺术和机器都很感兴趣。”

 

他认为,机器人的大脑本质上就是智能化手机系统。如今,谷歌、三星、Facebook、亚马逊等科技公司都在不断改进智能手机系统,所以机器人大脑的开发问题在未来也将会得到解决。

 

无论如何,人形机器人的落地都能带动无数相关产业的发展。仅伺服电机一项而言,据测算,一旦特斯拉机器人量产成功,2027年伺服电机的需求量市场空间或将达到399亿元。除了伺服电机外,高性能芯片、高清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等一系列机器人产业上游市场将被进一步开辟,等待着填补的将是千亿级别的资本空间。

 

结尾彩蛋


马斯克本人在昨天的活动中戏份并不多,下台后转头就开始高强度网络冲浪,给网友的梗图点赞:

 

我们虽然不知道擎天柱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子,但马斯克还是在 Twitter 上公布了他的下一步:给擎天柱找一个女朋友。



直播回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DSJsviD_SU

 

-----------------END-------------------

更多精彩

*多家机器人企业落户于此,产业发展走向不断新高度,这个地方的发展秘诀是什么?

*低成本又高效!重庆大学团队提出面向鲁棒操作的单目视触传感器制备框架

*我的外卖可能正由机器人制作?

*招展 | 第八届中国机器人峰会参展企业报名通道正式开启!

*苏州大学开发终结者雏形「磁液滴机器人」,随意变换形状,还能分裂重组!

*用机器人生产机器人?日照基地第10000台机器人正式下线的背后,越疆用了哪些绝招?

*全球化升级,紧抓一带一路机遇,中国机器人企业“走出去”正当时

*性价比悍匪,单线激光雷达低至599元/台,独家技术解密

*行动元实现医疗机器人领域新突破,赋能行业加速发展!

*中国学者研发超人手功能的软体指尖,磁触觉感知兼具吸附抓取能力

*融资月报 | 中国机器人行业8月融资事件盘点

*史上最小“变速箱”登Science Robotics,仅3毫米为微型机器人持续提供动力

*中国团队联合研发毫米级柔性机器人系统,控制激光实现精准辅助治疗!

*波士顿动力“中年危机”?现代投约30亿元,这次瞄准了人工智能,背后细节公布

*网红+科技,撬动全球新商业流量密码

*首届机器人青年学者学术论坛暨机器人青年技术创新联合会成立仪式于杭州成功举办

*从1到N,这个秘密武器你必须拥有!

*CSPACE半实物仿真与控制系统如何赋能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发展?

*祝贺!华中科技大学熊有伦院士荣获全国“最美教师”称号

*中国小伙研发的 「机器龙」进化至2.0版本,这次能滞空拧开阀门!



加入社群

欢迎加入【机器人大讲堂】读者讨论群, 共同探讨机器人相关领域话题,共享前沿科技及产业动态。


教育机器人、医疗机器人、腿足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无人机、软体机器人等专业讨论群正在招募, 关注机器人大讲堂公众号,发送“ 交流群 ”获取入群方式!


招募作者

机器人大讲堂正在招募【兼职内容创作者】,如果您对撰写机器人【科技类】或【产业类】文章感兴趣,可将简历和原创作品投至邮箱: LDjqrdjt@163.com  


我们对职业、所在地等没有要求,欢迎朋友们的加入!






 
 

看累了吗?戳一下“在看”支持我们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