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机器人是英伟达的下一场革命?

Jack 机器人大讲堂 2023-12-22

5月30日,美国芯片制造商英伟达股价在盘中大幅上涨,市值一度突破万亿美元,成为首家市值达到这一里程碑的芯片企业。目前,英伟达的市值排名仅次于苹果、微软、谷歌和亚马逊,成为美股市值第五大公司。

如果观察英伟达的概念,会发现他们不止一次踩中风口。例如前几年英伟达的快速发展依赖于全球市场对AI芯片的旺盛需求,而后是数字货币挖矿、元宇宙对GPU芯片的需求暴涨。由于许多场景下有着海量数据的动态分析和处理需求,这对计算机的内存和芯片运算性能提出了更实际的要求,也让英伟达很快切入多个领域。

近日,我们注意到,英伟达概念似乎也转到了最新的机器人领域。在前不久的2023中国台北国际电脑展(COMPUTEX)上,英伟达CEO黄仁勋发布了多个产品,其中可供第三方进行二次开发的全新自主移动机器人平台Isaac AMR(Autonomous Mobile Robot)首次亮相吸睛无数。


瞄准移动机器人平台

科技公司进军机器人产业趋势持续强化,机器人大讲堂了解到,早在2018年,同样是在台北国际电脑展上,英伟达其实就发布了自主机器平台Isaac,该平台当时包括新款软硬件和一个虚拟仿真模拟器,主要服务于室外环境下的低速配送机器人,如今,英伟达将机器人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最初英伟达Isaac的核心是一个名为Jetson Xavier的计算平台,根据介绍显示,其拥有超过90亿个晶体管,图像、视觉、视频、深度学习等6种高性能处理器,能够同时实时地处理数十种算法,用于传感器处理、测距、定位绘图、视觉感知以及路径规划,让机器人能够从传感器获取输入、定位自身、感知环境、识别并预测附近物体的运动、推理出合理动作并安全执行。


在当时黄仁勋就乐观预测:“AI是我们这一时代最强大的技术力量。第一阶段人工智能将实现全新的软件自动化水平,从而帮助诸多行业提高生产力;其后,人工智能与传感器和执行器相结合,将成为新一代自主机器的核心。终有一天,数十亿台智能机器将用于制造、送货上门服务、仓储物流等领域。”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过去5年时间里,英伟达做了许多的研发合作和技术迭代动作。例如2018年英伟达发布 Jetson AGX Xavier,并与京东和美团达成合作,进行室外配送机器人开发。又例如2019年英伟达发布lsaac软性开发套件(SDK),开始为机器人提供更新的AI感知和仿真功能。2020年与宝马合作,使用Isaac机器人平台开发五款具有AI功能的机器人,来改进物流工作流程。2022年则发布新的 NVIDIA AGX Orin 开发者套件,还宣布和亚马逊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将其技术用于仓储机器人。


这一系列动作都表明了,以前主要做GPU硬件的英伟达,通过合作开始更进一步朝着机器人+等下游应用行业衍生,本次希望通过室内提供机器人平台切入到室内外物流机器人领域,只是英伟达多项机器人计划的其中一环。

这与现实情况的市场环境变化息息相关,大多数场景中确实对于物流机器人提出了更多需求,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不相匹配的问题已经初步出现。

在中国,根据央视新闻报道的估算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即时配送的订单超过400亿单,市场规模达到约2000亿元。此外,2015-2020快递单量CAGR为32%,外卖单量CAGR为68%,生鲜电商CAGR达43%,但快递员数量急剧减少而且“半日达”需求明显,这也大幅拉高了资本对该类机器人的期待。


ABI Research 预测移动机器人的出货量将从2023 年的 25.1 万台攀升至 2028 年的 160 万台,在此期间的收入将从 126 亿美元飙升至 645 亿美元,MIR《2022年工业机器人赛道融资情况深度分析》报告则认为,物流行业2023年快递的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但作为解决方案的智能化、无人化运营的渗透率极低,仅约3%左右。英伟达选择跨界切入该市场并不难理解。

黄仁勋提到,想要提高运营效率的行业对移动机器人的需求日益增长,使得移动机器人的出货量激增,为此英伟达推出了一个可用于打造新一代自主移动机器人(AMR)车队的全新平台,Isaac AMR 将为移动机器人带来先进的测绘、自主和模拟能力,帮助企业实现更好更高效的移动作业。

自主性优势明显

那么,Isaac AMR都有哪些不同呢?据悉,本次Isaac AMR平台的开发和演进,主要建立在NVIDIA Nova Orin参考架构的基础上。这表明英伟达边缘AI自下而上突破的人工智能路径已经打通,结合云计算可以在机器人上展现出更大的导航、建图以及开发价值。

具体来看, Isaac AMR 的自主移动机器人具有完整的一体化软硬件,主要有三个部分特点:(1)模拟,即用于仿真的虚拟空间;(2)映射,即实时地图创建能力;(3)自主,即能够独立运行。第三方企业等开发者可以基于Isaac AMR,结合自身需求进行二次开发。


英伟达认为得益于AI技术的跃升,Isaac AMR平台最大的功能改变在于,包含了边缘到云的软件服务、计算以及一套参考传感器和机器人硬件。这主要可用于模拟、验证、部署、最佳化与管理自主移动机器人,从而加快 AMR 的开发和部署速度,减少成本和缩短产品上市时间。

之所以能够实现这些功能,是因为Isaac AMR加入了一个类似云端的概念,机器人能通过连接DeepMap的云服务,通过多模态导航以及NVIDIA cuOpt 软件的云端车队优化功能,从而加速大型环境的测绘和语义理解,赋予机器人自主性,提高机器人运行效率。

更简单来说,Issac Gym主要把机器人仿真的全部计算环节全部迁移到GPU上,这区别于传统的仅仅把涉及神经网络的并行计算部分放到GPU,从而使得研究者可以利用GPU轻松实现上千个仿真环境的并行运行,快速构建各类训练任务,并在极短时间内检验机器人的训练效果并迅速调整迭代,加快新成果的产出速度。


这也意味着在无需资深技术团队的情况下,开发者将机器人对大型设施的测绘时间从数周缩短到数天,并实现厘米级精度,同时可以生成丰富的 3D建模,并用它们为多种类型的AMR 创建实时地图和语义地图。

目前,物流机器人主要应用于仓储、分拣中心以及运输途中等场景,进行货物转移、搬运等操作。但如果在大型、高度动态和非结构化环境中,或者类似面积经常达到一百万平方英尺以上的地图中,开发和部署机器人的时间会相应拉长。

因为自主导航软件应用往往需要在环境变化后,为每个机器人重新编码,这一方面很难让工厂为机器人测绘并不断更新地图,另一方面将 AMR 整合到现有工作流程、机群管理和仓库管理系统的过程可能也十分复杂,从而难以完成自主性作业。


Nova Orin 如同Isaac AMR 的“大脑”和“眼睛”,帮助缩短了在大型、高度动态和非结构化环境中开发和部署机器人的时间。Nova Orin是一个混合多模态传感器系统,融合了立体相机、鱼眼相机、2D 和 3D 激光雷达等在内的多个传感器,这与NVIDIA Jetson AGX Orin 系统模块集成在一起,通过最先进的人工智能和硬件加速算法,能实时在边缘以每秒进行275万亿次运算的算力执行这些算法,从而实现了高智能化的环境感知能力。

最后,Isaac AMR 通过在 NVIDIA Omniverse(一个开放式工业数字化开发平台)驱动的 Isaac Sim 上进行符合物理学的模拟来简化机器人的操作,通过创造出逼真的数字孪生,从而在落地到物理世界之前,就能为每个客户开发、测试和定制机器人应用,这就综合大大降低了部署 AMR 的运营成本和复杂性。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九号公司官方信息,此次英伟达现场视频演示的Isaac AMR,采用的RMP Lite 220是九号机器人移动平台(Robot Mobility Platform,简称RMP)系列产品之一。从产品本身来看,九号公司的RMP平台采取模块化设计,具有出众的产品设计柔性,可基于很少的设计改动就能进行二次开发或定制,从而得到一个可靠、轻便、性价比高的底盘,或者是整套移动解决方案,英伟达也因此选中了九号机器人。


结语与未来

2018年的台北电脑展上,黄仁勋把人工智能的发展分为了三个阶段,人工智能的第一阶段,是开发自动化编程的软件。第二阶段,是将软件应用于行业的自动化,这种自动化带来的效率提升会刺激原有的市场。第三阶段,是 AI 走出计算机,影响外部的世界。按照黄仁勋当时的定义,目前我们已经处于人工智能发展的第二至第三阶段,即人工智能开始初步应用于各行各业。

但在ITF World 2023半导体大会上,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提出了第三阶段的落地可能性。即人工智能的下一个浪潮将是具身智能(embodied AI),一种能理解、推理、并与物理世界互动的智能系统。本次2023年台北展上展示的机器人能力,就像是一个强大的人工智能大脑,NvidiaVIMA这个多模态具身人工智能系统,已经能够在视觉文本提示的指导下执行复杂的任务,展现出了更强的成长能力,也让人们初窥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融合的未来一角。

如今,英伟达最新公布的机器人系统和实际进入工厂的演示证明了,机器人可以成为具身智能的优秀载体,具体场景也会让具身智能的价值开始愈发突出。通过具身智能的加持,机器人已经向更智能、灵活和自主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将提供更多的交互方式,使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更加自然和高效。当然,英伟达的入局,必然有望加速移动机器人行业的迭代速度,进而提升AMR等机器人在下游领域的渗透率,这对于机器人技术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也带来了更大的期待。

-----------------END-------------------


更多精彩

*新品在即!这家正向开发L4级自动驾驶的企业,将展示最新成果

*普渡科技再获C4轮融资,1个季度融2轮,服务机器人赛道成2023年顶牛?

*稳准狠! 斯坦福无人机空中捕猎,12毫秒精准捕获,猎鹰附身一抓一个准

*业界首款全向超广角4D激光雷达来了!

*南航等高校团队研发新型壁虎机器人中枢神经控制策略

*劳动的机器人,该交税了吗?

*尺寸不到一毫米!西北工业大学开发运动速度超快的无线微型机器人

*像鸭子一样的高尔夫机器人球童,正展现出移动机器人的新可能?

*河北发展机器人产业,这次决心有点大

*手也太巧了!腾讯首次展示自研灵巧手与机械臂,可像人手一样灵活操作

*走向半室外,VSLAM助力服务机器人再进化

*北理工团队用机器学习分析大鼠在跑步机上“遮目”双足行走

*国产自研,首个髋膝一体机器人获批亮相,机器人技术本土化再度注入新动能

*IP68防尘防水,性能“狂飙”,协作机器人筑牢制造业守护“结界”

*爆发前夕 | 工人缺失与老龄化正在倒逼环卫行业走向无人化

*重磅!高动态仿人机器人又添一员猛将,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AI“入侵”CG?制作全流程一键搞定,随时随地生成高品质吸睛大片

*效率更高、更安全可靠?大负载为何成为协作机器人必争之路?

*“神”回复!ChatGPT“化身”佛祖解答尘世烦恼

*一场属于机器鱼的“奇幻漂流”,可在细小血管中“逆流而上”!



加入社群

欢迎加入【机器人大讲堂】读者讨论群, 共同探讨机器人相关领域话题,共享前沿科技及产业动态。


教育机器人、医疗机器人、腿足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无人机、软体机器人等专业讨论群正在招募, 关注机器人大讲堂公众号,发送“ 交流群 ”获取入群方式!


招募作者

机器人大讲堂正在招募【兼职内容创作者】,如果您对撰写机器人【科技类】或【产业类】文章感兴趣,可将简历和原创作品投至邮箱: LDjqrdjt@163.com  


我们对职业、所在地等没有要求,欢迎朋友们的加入!






 
 

看累了吗?戳一下“在看”支持我们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