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科创星米磊:穿越康波周期 新一轮产业革命将围绕“人工智能+光子芯片+生命科学”展开

李鑫 机器人大讲堂 2023-12-22

微笑曲线没有办法解释像台基电这样的高端制造业公司,它的净利润率达到44.9%,以298.85亿美元净利润位列全球芯片股第一,远超英特尔、高通、博通。这就说明微笑曲线解释不了高端制造业,高端制造业应该是彩虹曲线,回报高,利润也很高。


——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博士

         


1926年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发现发达商品经济中存在的一个为期50~60年的经济周期。在这个周期里,前15年是衰退期,接着20年是大量再投资期,新技术不断采用,经济快速发展,后10年是过渡建设期,过度建设的结果是5~10年的混乱期,从而导致下一次大衰退。


▍穿越康波周期 未来三大板块将带动新一轮科技革命

         

这就是在经济学中经常被提到的康波周期。事实上,自1960年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推动了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并掌控了信息革命的领导权,建立了信息技术的标准及范式,发展至今已经有60年了。如今,随着摩尔定律在集成电路领域慢慢失效,信息革命开始进入技术红利末期。换言之,中国恰巧处在上一波康波周期的萧条期,即集成电路推动的信息化革命的尾声。



虽然康波周期只是经济学家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经济现象的经验性总结,但其背后反映了一个经济演进规律,即长期来看,经济的变革和迭代都是靠科技创新来推动的。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点,在历史发展的脉络当中也可窥见一斑——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经历了“蒸汽机和纺织工业时代、钢铁和铁路技术时代、电气化和重工业时代,半导体催生的电子信息时代”。在此期间,推动产业变革的国家也是西方国家,例如英国、德国和美国等。


“ChatGPT崛起代表人工智能的发展迈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有望实现AGI(通用人工智能)。而随着人工智能的崛起,除了算法之外,上游智能化的底层技术也值得关注。早在2016年,我就提出光是人工智能的基础设施,因此人工智能的发展必然离不开光芯片,因此,我们在光芯片赛道做了大量布局。”米磊说道,“未来我们身边很多物品都会变得更加智能,包括汽车、机器人、电视、冰箱等等。但回归到功能(目标)本身,仍需像人一样,要进行信息的获取、传输、计算、存储,而这些载体或是硬件本身的技术支撑是光子。所以我认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是围绕“人工智能+光子芯片+生命科学这三大领域展开的。”


过去的120年间(进入电气化后),人类的科技革命本质上都是围绕着对电子的控制。展望未来,基于物理本征和社会需求来看,未来的科技革命则会围绕着对光子的控制,甚至是对更加“微观的”粒子进行控制。由此,中科创星已经布局到了光子、量子,甚至可控核聚变等领域。

         

对于前两轮工业革命而言,蒸汽机、发动机本身仍属于一项低维度的应用技术,而科学发展到今天,对于技术的挖掘跨越到了难度更大的领域,这就导致创新周期、研发周期和投入周期变长,也需要更强的团队合作,包括基础科研,金融制度、产业转化等。 


米磊认为,能够推动下一次科技革命的几乎就是中、美两国。因此中国的机遇正在到来,中国有足够大的市场,以及足够多的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 

         

不过,机会往往意味着与挑战并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国既承接了发达国家前三次工业革命的技术红利,同时也承接了中低端技术产业链转移。所以仅用了四十年的时间就完成发达国家200多年才实现工业化进程(三次工业革命)。

         

崛起之后的中国也开始向高端产业发起冲击,想要抓住机会实现弯道超车,而这一目标显然发达国家是不能接受的。所以才有了芯片战和贸易战。但如果中国不走向高端产业,经济增长就会面临堵点,这也是目前的矛盾点。



简言之,内部面临转型压力,外部面临大国竞争,使得中国经济处在非常复杂且困难的阶段。

         

▍硬科技支撑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放眼望去,全球陷入中等陷阱的国家不在少数。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来看,1960年以来,101个中等收入经济体中,仅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13个经济体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步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背后的原因都在于实现了创新驱动转型。


2020年,世界银行设定的高收入经济体标准为人均GNI(国民总收入)超过12535美元,而2021 年我国人均 GNI (国民总收入)达 11890 美元,可以说,中国经济来到了另一个关键节点——中国正在从中等收入迈向高收入国家的过程中,这意味着中等收入陷阱也在我们身边“埋伏”。因此,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我们面临的选择是“要么欧美,要么拉美”。如果采用原有的思维模式,简单依靠房地产来推动经济发展的话,明显是行不通的。



此外,中美贸易战让我们意识到了芯片卡脖子问题,尽管中国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中国并非是制造业强国,因为前沿的、高端的芯片、材料、设备、工业软件几乎仍依赖于进口。换句话说,中国制造的产值很大,但我们挣的依旧是血汗钱。对中国来讲,如果核心技术、材料和设备都无法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话,一旦面临断供,就没有办法可持续发展。

         

         

米磊认为,目前社会层面依然偏好短期收益,缺乏“慢工出细活”的态度,但人工智能、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等硬科技都需要沉下心来做事。就像国家扶持科创板,要求科创板承担的是驱动中国经济向创新发展转型的使命,而并非扶持财务指标好的企业上市。中国真正需要的是硬科技企业,让科学家创业者能够得到回报,让整个金融循环变得更加良好,进而促进更多的人来参与到科技创新这件事情当中来。


米磊认为,硬科技是骨头,实体经济是肌肉,虚拟经济是脂肪,金融是血液,这就是从系统上来看待的——它们每一块都不能少,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应该符合正常人的数据,即骨头大概占20%,也就是硬科技;肌肉占30%到40%,也就是实体经济;脂肪占10%到20%,也就是虚拟经济;剩下是血液,即金融,约10%到20%,这样的“身体”才是健康的。

         


         

同理,硬科技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根,制造业是经济的树干和树枝,服务业是经济的树叶——在硬科技的根上长出制造业,在制造业的树干上长出来服务业。试想,如果一棵大树的根基不够硬,树干不够粗壮的话,树叶就不会茂盛,这也意味着整体经济是不可能繁荣的。 


过去,树根主要都是长在美国的技术之上。在中国缺乏自己的硬科技基础上,美国如果要进行科技管制的话,那中国很难给自己构建出一套完整体系。因此,中国需要的是硬科技和高端制造,无论是互联网产业,还是人工智能产业、大数据产业,都是长在硬科技和制造业之上的。

         

▍严守制造业红线 聚焦小转精领域 未来孵化1000家硬科技企业


从全球范围来看,英国和美国的制造业占GDP比重已经从工业革命的巅峰时期下降到10%左右,而中国制造业占GDP比重仍有26%(2020年),但仍有降低的趋势。因此,米磊于2021年建议中国要坚决遏制产业空心化问题,制造业也应该划一条红线。

         

         

80年代后,美国经济转向金融领域(虚拟),以铸币税和量化宽松等方式向全球转嫁风险并撰取利益,华尔街则是幕后推手——制造业因为投入成本大,产出周期长,一样没有受到资本青睐,制造业外流情况严重。但近几年,尤其自2018年以来,美国一直在谋划制造业回流。

         


有人把制造业看成是微笑曲线,对此米磊表示并不认同,微笑曲线解释不了高端制造业,像台积电,本质仍是制造类公司。据爱集微2022年公布《全球芯片股——净利润(TTM)TOP100》榜单显示,台积电以298.85亿美元净利润排名第一,超百亿美元的还有英特尔(133.01亿美元)、高通(129.36亿美元)、博通(114.95亿美元)。



高端制造并不适合微笑曲线,而是应该适配彩虹曲线,制造和回报的利润都很高。微笑曲线是“体力+生产资料”,彩虹曲线是“脑力+生产资料”,中国经济要转向“高端制造+科研投入”才能促使产业升级,这是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核心。

         


2013年,中科创星成立,并参与发起成立的陕西光电子先导院,系光电子集成领域专业化的创新服务平台,致力于构建公共平台+专项基金+专业服务的光电芯片孵化生态,解决核“芯”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希望给硬科技的创业者提供最好的环境和服务,包括硬件支撑。尤其是光芯片领域,如果没有这样氛围也很难创业。


在投资方向上来看,中科创星聚焦新一轮科技核心革命技术,主要关注光电芯片、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未来,我们将更加关注光子、AI、新能源等具备革命性变革的技术及基础设施。例如,去年中科创星就投资了可控核聚变相关的项目。

   

     

米磊表示,中科创星的企业愿景是共建全球第一的硬科技创业生态 成为科技创业者的首选合作伙伴。力争在2050年投资并孵化1000家硬科技冠军企业,并希望每一家企业都能够做到细分赛道的领军水平,哪怕行业小一点,但只要能解决国家和社会的问题,都值得我们努力。

-----------------END-------------------


更多精彩

*自研4D激光雷达L1 + GPT大语言模型 宇树Unitree Go2四足机器人有啥黑科技?

*访问次数13k!这款在《自然通讯》发表的机器人,为变形金刚来到现实创造可能性

“具身智能”引爆机器人产业,看绝影Lite3/X20四足机器人有何特别之处?

*业界首款全向超广角4D激光雷达来了!

网友神评:如果让RoboCup机器人来训练男足出线的概率会不会大一点?

*聚焦机器人+AI领域 傅利叶智能GR-1通用人形机器人重磅发布

四大核心场景落地,松灵机器人最新成果亮相,超简单易用

华为和字节跳动的机器人布局,都有哪些共性和差异?

令人震惊的特斯拉机器人

最新5款农业机器人,各个长相奇特,网友:脑洞一下打开了

如何提高集群协作效率?中外团队合作研发基于均值偏移的机器人队形控制策略

割草机器人赛道又一新玩家,这家企业的无边线割草机有何不同?

通用机器人里程碑?谷歌展示全球首个多任务AI智能体 已学会套圈、搭积木、抓水果……

大族机器人埃森秀:焊接机器人齐亮相,实战应用引围观

国内团队研发新型BCI 系统,“脑控”机器人在非结构化场景执行避障任务!

*聚焦4500亿增量市场 切入政务系统赛道 国产AI专属域大模型具身机器人落地

*机械狗蒙眼在台阶上横着走! 韩国最新AI控制技术让其快速适应各种地形

*跟真狗学“奔跑跳跃”!腾讯Robotics X用预训练模型和强化学习提升机器狗控制

*抓呀抓?MIT研发带触觉柔性机械手,可化身“整理师”帮你收拾杂乱房间

*高水平论文合辑!《国家科学评论》出版共融机器人专题,丁汉院士担任特邀编辑


加入社群

欢迎加入【机器人大讲堂】读者讨论群, 共同探讨机器人相关领域话题,共享前沿科技及产业动态。


教育机器人、医疗机器人、腿足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无人机、软体机器人等专业讨论群正在招募, 关注机器人大讲堂公众号,发送“ 交流群 ”获取入群方式!


招募作者

机器人大讲堂正在招募【兼职内容创作者】,如果您对撰写机器人【科技类】或【产业类】文章感兴趣,可将简历和原创作品投至邮箱: LDjqrdjt@163.com  


我们对职业、所在地等没有要求,欢迎朋友们的加入!






 
 

看累了吗?戳一下“在看”支持我们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